九月 共读 《南渡北归》3 作者: 岳南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领读者:云淡风轻 领读者说 第四章 梅贻琦流亡海外之谜 作为清华大学历史上最杰出的校长,梅贻琦为清华大学的发展壮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受师生拥护。但是在平津战役后期,梅校长同样面临抉择,经过深思熟虑,他谢绝了吴晗代表的新政权和部分师生的挽留,在最后时刻离开即将易帜的北平。 面对国民党政府的土崩瓦解,梅贻琦选择赴美保护清华的基金。即使在海外有各种势力继续劝说其回大陆工作,均被婉拒。但对儿子梅祖彦欲回大陆报效国家,他虽有不同意见,但是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经过几年考察,梅贻琦决定到台湾开创清华新篇章。在蒋介石的大力支持下,梅校长以忘我的热情投身到建设之中,在短短几年内便取得显著成绩。与此同时,受陈诚邀请,他还出任教育部长,为台湾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尽管贵为高官和手握基金会这个金蛋,梅贻琦的工资收入竟不足以养家,远在美国的老妻六十多岁还要去打工贴补家用。直到梅先生病重夫妻才得以团聚。 年过古稀的胡适和梅贻琦在台大医院相遇了,分别在住特一特二号病房,两位学界泰斗的病情得到最高当局关照。1962年2月24日胡适病愈出院后不久,主持召开中研院第五次院士会,看到昔日弟子已成栋梁,感到非常欣慰。不料在晚上的答谢酒会上因心脏病突发而离世,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叱咤文化界和政界几十年的胡适先生,除了书籍文稿,只为家里留下135美元的遗产。 作为民国时期文化界旗帜性的人物,胡适把毕生的经历用于推动国家文化进步事业。无论在北大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还是出使美国不辱使命,以及在台湾执掌中央研究院,都做出了卓越成绩。尽管有不足,有缺点,但是“新文化中旧道德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代表”这幅出自蒋介石的挽联,高度概括胡适先生在民国时期的地位和贡献。因此葬礼受到全台湾的关注,送行者不计其数。 而还在病床上的梅贻琦这次再也没有从医院走出来,在病床艰难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目送胡适出院到听到胡适去世短短数日便阴阳永隔,作为当年分别统领北大清华的同龄人,在教育战线上难分伯仲的一对友人,梅贻琦似乎受到较大刺激,病情不断恶化,5月19日,梅校长与世长辞。不仅在台湾的清华子弟,社会各界都给予这位献身高等教育事业一生的梅先生高度评价,并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里兴建梅园以示纪念。 密封线 打卡集锦 Emma Wan 天有壽數,胡梅二人相繼離世,一輩子的老朋友在病弱時最後互道一聲安好就先後奔赴彼世。我常想,當流散的這些學者在彼世再次見面時會是什麼場景? 庚款獨立於政府是好事,不然按政府的用法,不是被沒收充作軍費就是進了誰的內庫。 嘻嘻 胡适之梅贻琦相跟着离开去找傅斯年了。一号病房二号病房没有因为胡适先出院而改了顺序。两人先后考上庚款留学生,同一年一起谢世了。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青棠 1962年,2月胡适先生突发心脏病病逝,5月梅贻琦先生逝世,两大校长先后去世。二人均是在北平解放前离开学校的,与胡适的仓皇离开不同的是梅校长一心挂念清华园,在做出各项布置后从容离开,其可算称职,其南迁也非与中共为敌只是其学术自由影响,新制度代替旧制度必然会在学术界进行革新,这与其思想相悖。
Summer 这一章谢幕的大师是梅贻琦,其实总希望再多读一些关于他的故事,他应该就是离完美最近的人吧。如果不是把清华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就无法做出他那样的选择,从最初奠定清华品格,到战时不离不弃,再到对庚子赔款的守护,他无时无刻不是为了保护清华的形与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关于梅贻琦我第一想到的就是这句话,他一贯沉默寡言、谦虚严谨,他没有振聋发聩的学说,也没有留下什么传世的鸿著,毕生追求的只是坚守教书育人的职责,这在他看来应该也不是什么宏图大志,只是师者的本分。 Unicorn 在北平解放前夕,身为清华校长的梅贻琦,面对着中共和学生的挽留,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清华园,并就此再未踏上故国的土地一步。
编辑:灵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