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课堂:一日一证之晕厥(三)

 夏大夫的图书馆 2020-08-05

上期:养生课堂:一日一证之晕厥(二)


晕厥

[概念]

晕厥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移时方苏为特征的一种症状;醒后无失语、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等后遗症。


《内经》中的"薄厥"以及后世的"郁冒"、"气厥"、"血厥"、"痰厥"、"食厥"、"暑厥"、"酒厥"、"昏厥"、"昏晕"、"昏仆"等皆属晕厥范畴。
晕厥与"神昏"不同,后者为持久而不易复苏的神志昏乱。晕厥与"眩晕"有别,眩晕是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但无神志不清。痫证之昏仆,虽然移时逐渐苏醒,但发则四肢抽搐,口眼相引,牙关紧急,口吐白沫,与晕厥不同,应予区分。


 证候分型之

痰浊上蒙晕厥:突然晕仆,不知人事,喉有痰鸣,鼾声如锯,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腻,脉弦滑。


暑邪中人晕厥:卒然昏倒,气喘不语,身热肢厥,冷汗不止,面色潮红或苍白,牙关紧或口开,舌红而干,脉洪数或虚数而大。

证候分析之

痰浊上蒙晕厥与暑邪中人晕厥:二者均为实证,但病因病机及表现各不相同。痰浊上蒙晕厥,是由于痰湿素盛,复因恼怒,气逆痰壅,清窍被蒙。暑邪中人晕厥,则因暑邪内袭,热郁气逆,闭塞清窍,扰乱神明。瘀浊上蒙晕厥,发病前多有先兆症状,如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动则眩晕更剧,或恶心呕吐,头重如裹,继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间痰鸣,呼吸气粗,口角流涎,后渐苏醒,晕厥一般不重,但易反复。而暑邪中人晕厥,多在炎热酷暑之日,或高温作业之时,突然晕厥。病人牙关紧闭,身热面赤,甚则谵妄,脉洪数。若内闭外脱,还可见有面色苍白,冷汗不止,四肢厥逆,撒手口开,脉虚数大。痰浊上蒙晕厥,治宜行气豁痰,方用导痰汤。暑邪中人晕厥,治宜辛凉开窍,方用紫雪丹;内闭外脱者,当应脱闭兼治,力用生脉散合白虎汤加减


晕厥一症,虽然见于多种证候,但总的来说,不外乎虚实二证。实证者,大凡气盛有余,气逆上冲,血随气升,或气逆挟痰,或暑邪郁冒,致使清窍闭塞,发生晕厥。虚证者,多因气血不足,清阳不展,血不上承,精明失养所致。实证则形体壮实,气壅息粗,口噤握拳,脉沉实或沉伏。虚证则体虚羸弱,目陷无光,面白息微,汗出肢冷,舌淡,脉微或细数无力。《证治汇补.厥症》:"厥而口噤牙闭者,实厥也。厥而口张自汗者,虚厥也。"实证晕厥,治宜祛邪醒神开窍;虚证晕厥,治在补养气血以挽厥逆。

[文献别录]

《医贯.主客辨疑》:"有人平居无疾苦,忽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冒,移时方寤。此由出汗过多,血少气并于血,阳独上而不下,气壅塞而不行,故身如死。气过血还,阴阳复通,故移时方寤,名曰郁冒,亦名血厥,妇人多有之,宜白薇汤、仓公散。"


《景岳全书.厥逆》:"酒厥之证,即经所云热厥之属也。……轻者犹自知人,重者卒而运倒,忽然昏愦,或躁烦,或不语,或痰涎如涌,或气喘发热,或咳嗽,或吐血。但察其大便干燥,脉实喜冷者,此湿热上壅之证,宜以抽薪饮之类,疾降其火。"


《证治汇补.厥症》:"蚘厥者,其人素有食蚘在胃,又犯寒伤胃,或饥不得食,蚘求食而上攻,或外感证不应发汗而妄发其汗,以致胃气虚寒,虫上入膈,舌干口燥,漱水不咽,烦躁昏乱,手足厥冷,不醒人事,甚至吐蚘,宜理中安蚘漡。"


《景岳全书.厥逆》:"色厥之证有二,一曰暴脱,一曰动血也。凡色厥之暴脱者,必以其人本虚,偶因奇遇而悉力勉为者有之,或因相慕日久而纵竭情欲者亦有之,故于事后则气随精去而暴脱不返,宜急掐人中,……随速用独参汤灌之,或灸气海数十壮,以复阳气,庶可挽回。"


《石室秘录》:"人有小解之时,忽然昏眩而倒者,亦阴阳之气脱也。"


◆ 为什么体寒的人还经常上火?

◆ 只要是生病,都是先虚而后病!

◆ 一个好的中医,就是一座全科医院

◆ 他43岁学中医,却成为一代医学宗师!

◆ 远离“癌症性格”,这20个字值得每个女性深思!

◆ 长大后才明白,原来儿时的天真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 人体这7处千万冻不得,别等落下病根再后悔!

◆ 人体阳气由强到弱的过程,就是疾病发展的过程

小便频、尿床、手脚冷,看看你孩子是否中下焦不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