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1】老司机和你聊聊:怎样的动漫才算是神作?

 阿正说动漫 2020-08-05

哈哈,大家有没有把【动漫杂谈】这个栏目给忘啦?太久没更新了,这两天过年,总算有点空闲时间把这篇文章呈现给各位。

OK,进入正题,今天阿政想来聊聊(,,· ₃ ·,,)

不知道你有木有这样的赶脚?

有些动漫虽然看着挺乐呵,但看完就忘,爽完就扔,完全木有留下任何印象。


可还有些东东,看完后那真叫一个意犹未尽,除了自己感叹一声“握草”之外,甚至还有一种马上想和别人说:最近看了部神作,也给你看看”的想法。

像经典的《魔圆》、《石头门》,都是大家用口碑给传出去的——


这就有个问题了,这些能被称为神作的动漫究竟哪点好?它是因为什么才变成大家口中的神作呢?


如果往细里说,其实原因挺多的啦,比如人设养眼、剧情给力、配乐精致巴拉巴拉的,甚至连播出时间都有影响——


碍于篇幅,这回阿政只挑其中一个因素来说说。

一部动漫之所以被称为神作,就在于它能让人产生,敬畏感。

啥?一部动漫也能让人感到敬畏?假的吧?


真的哦,不信的话,且听阿政细细道来。

一、

敬畏感究竟是神马?

其实,现在心理学家们早就对敬畏这种心理感受有过明确的定义,那就是在一个比自己要伟大得多的事物面前,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这个定义来自万维钢老师的文章,想深入了解的盆友可以去他的专栏看看,我这里只是一笔带过。)

这种事物可能只是单纯地特别宏大,比如自己人生中第一次从高空俯视浩瀚无边的云海——


或是第一次瞻仰极其宏大的星球宇宙——


这种事物也可能是特别的美丽

比如第一次看见仙境般的人间美景——


或是连绵到天边的无尽盐田——


这种事物还可能是特别的精妙

好比生命的奇迹——


或是自然的威严——


这种事物甚至还可以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信念

譬如被称为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郎

他从9岁就开始踏入寿司领域,现已有90余岁的高龄,耗费80多年的岁月、穷尽毕生的精力只为做出世界第一的寿司——


总而言之,就是一种能让人在其面前感觉到自己很渺小的事物,自己在看到它的时候会忍不住肃然起敬,这就是敬畏感

而在动漫领域中,只有少数作品能给人这种感觉,无一不是经典。

《Fate/Zero》中,在本来只是一对一的圣杯战争中,征服王却搬出了浩如烟海的无双军队——


(无数人马从远方缓缓出现)

还有新海诚作品中,一个本应简单的爱情故事,却有着几乎让人窒息的绝美画面——


抑或是《命运石之门》里,主角为拯救自己所爱之人,在孤独与痛苦中苦苦坚守15年的执着——


这些作品的内容,都是些能让人肃然起敬的东东。

二、

OK,这是敬畏感。

那,有什么卵用?


已经有不少心理学家对这方面做过研究啦,他们发现体会到这种感觉的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至少会出现三种变化

首先,体会到敬畏感后的人更想融入某个集体。

因为敬畏感会让人体会到自己的渺小,在知晓自己的渺小之后,人很自然地想融入某个更大的集体来获取自己的安全感。

这一点常用于宗教洗脑,比如为何古代的教堂、庙宇、殿堂全都建造得极其宏伟?——


很多宏伟的建筑都木有啥实际的作用,而且在物资匮乏的古代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这可不是一句建着玩就能一笔带过的。

其实,这主要就是那些宗教是想用这种恢弘的建筑让信徒们感受到敬畏,让从四面八方而来的信徒们从心理上感到震撼,以增加他们内心对集体的认同感。

(吐槽一句,古代的government也类似于一种宗教,所以那些国王的城堡、皇宫或陵墓也都特显大。)


其次,体会到敬畏感后的人更愿意和别人发生交集,进行交流。

这一点常用在社交领域里,比如为啥某个社交产品喜欢用宏大的画面来做开机画面?——


它是想用这种宏大的画面给人以敬畏,让大家体会到自己的渺小,知道自己不过是地球上的一个小点,从而更愿意和别人交流,使得大家花更多时间在这个社交产品上。

(顺带吐槽,这个产品经理说过一句名言“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但后面半句他没说,“我的产品就是让人用不完”


再来,体会到敬畏感后的人也很喜欢将这种敬畏感分享出去。

自己因敬畏感而感到自己的渺小之后,想和别人抱团,如果别人不乐意肿么办?


那就把这种带有强烈敬畏感的内容传给那个人,感受到同样的敬畏后,大家就能一块愉快玩耍了。

所以像那些描述情怀、爱、信念等等特别崇高精神的内容,往往也传得忒快,大家喜欢体验和分享敬畏感。

比如罗永浩,他卖的不是手机而是情怀(我猜他就是不卖手机,卖其他任何东东,都可以用这套)——


结果,罗永浩的情怀在那一年的朋友圈里刷屏了。

这类崇高的精神听着就让人肃然起敬,大家在感受这种敬畏的同时,也会想把这种敬畏感分享给别人。

三、

敬畏感放在动漫里,会对人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一样的效果。

大家感受到动漫中的敬畏感后,也会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同样的三种变化。

比如自发抱团成为某部作品的狂热粉丝,会喜欢和同好们交流,还会尽力将这部作品传播出去,努力增加同好。

《灌篮高手》,在全国大赛中对峙称霸三年冠军的山王工业时。

湘北队发挥出堪称完美的团队精神,在比赛的最后一秒完成了一次近乎不可能的逆转,击败了对手。

这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团队精神绝对让人肃然起敬——


而这部作品带来的效果还用说吗?

它都已经完结十几年了,现在贴吧里还有40多万名同好聚在一起交流——


如果一部动漫能让观众自发聚集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圈,观众还会主动把这部作品安利给别人。

这TM不是神作是神马?

结语:

一部动漫能被称为神作的原因有很多,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它能给人带来强烈的敬畏感。

不过啦,敬畏感这种情绪是有限制的。

让人敬畏的事物只有在第一次接触时,才会让人感到敬畏。

像前面提到的日本寿司之神,第一次听感觉挺震撼,会对他肃然起敬。

可如果再听几个鳗鱼之神天妇罗之神等等几个大同小异的故事后,后面的就远远没有第一个来的震撼。


(天妇罗之神在给顾客制作天妇罗)

动漫领域中也是一样的,无论何种让人敬畏的事物,只有第一次给人看时,才最让人感觉震撼。

如果大家之前已经接触过类似的内容,那就只会让人无感。

就像当年的《Fate》,04年推出的游戏简直是销量爆炸,都快卖疯了。(事实上它的销量到今天为止在日本还是排名第一,顺带一说,排名第二的是它的外传。)

后来另一家公司看着眼红,也弄出了一个设定类似的游戏,叫《11eyes》——


结果嘛,自然只能是呵呵了,我估计大部分人听都木有听过吧。

动漫领域里要出个神作还真是挺不容易的。

缝接:

敬畏这个概念还能用在啥地方?比如这几个——

演讲演讲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增强大家对某个集体的认同感,它很需要激发起听众的敬畏感。所以演讲内容里一般都有一些很崇高的精神,比如希特勒的演讲里就常谈到德国人的自由和尊严,让大家对这种精神心生敬意,从而增加国民对纳粹的认同感。

编故事能让人肃然起敬的故事会让大家自发安利一波,口口相传,像当年的《大话西游》,刚推出的时候票房惨淡,根本没多少人看,但在几年的时间里,观众自发地用口碑把这个故事传开,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