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眼身法步 蕴含大智慧

 夏树冬阳 2020-08-05

     手眼身法步,这是每个拳种都在必须掌握的五大项,然太极拳更有其深刻的内涵,睿智的哲理。所谓“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意气足”,“学的是手眼身法步,练的是精神气力功”,即能以存神纳气之运用。现就自己所学所练一点体会认识作一分享,以为同仁拳友交流同勉共进。

杨式太极拳嫡传名家赵幼斌拳姿

一、手法

    须要气势腾挪,即有预动之势,无散漫之意。

    1、手只是在荡,不是在动。郑曼青讲到“在腰转则手随腰之转动,腰定则手动也定。然动之余力未定是为荡,荡未定而又与动相连接,此为在练习太极拳之关键。动荡,荡动两者之间如稍有间,即为之断,望特别注意。”

    2、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太极拳是重意不重力的运动,所以手的动作必须由腰来主宰。太极拳的对敌法则是舍己从人,因此手臂的劲意质量必须是粘连黏随。所以行拳走架时,不觉得手在动,只觉腰在动,“有手似无手,神意领着走”。走的是松后背,合肩井的阴阳二气,走的是肩胯四点相配合。然不动手,不是手停留在某一处不动,而是讲不主动、不妄动,是被意气带动,不离开自己的气场,不摆脱腰为主宰范围而变成一个独立体。所谓“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3、拳之有物。不管你抬起落下,还是伸出屈回,总要有相应之意,虽然是慢慢地练拳,但一拳出去要感觉是以极快的速度冷不防打出去的。所谓“拳之有物”(物为虚功为实),即有意运气,精神贯注,领悟此理,定有神明之妙。

    4、行拳运动全在手领,而转关全在松肩。所以两肩要松开,胳膊松得有如绳子儿拴在肩上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用功之久,肩之骨缝自开,此处一开,全胳膊之往来伸屈,如同风吹杨柳,天机动荡,活活泼泼地毫无滞机。

     5、手态功能之体验。

    (1)杨澄甫说:“手法绵软而沉重,所谓丝绵裹铁蛋”,“手极轻而人不能过”。通过逆修训练,达到行拳走架身轻如燕,手如薄纸一张。

    (2)手指胀缩,掌心吸放。这是身体开合鼓荡“形于手指”的感觉,既然是“身如气囊,手掌作为气囊的一部分,自然会随着身体一起胀缩鼓荡。蓄势时,随着吸气,掌心微微内凹(劳宫穴内涵),手指有被气抽向丹田而收缩变细的感觉;发势时,随着呼气,掌心微微外凸(劳宫穴外放),手指有丹田向外充气而膨胀变粗的感觉。

    (3)“五心齐意”(两手心两脚心百会穴),“五指齐气”叶大密讲:就是要把内气均匀地分布于十个手指肚上。

    (4)“手掌心要松泡泡,手指肚要胀鼓鼓”,李雅轩讲要知灵感味道,当细细体会。

    (5)汪永泉则要求掌心含小气球。

    (6)“手指要虚领顶劲”。乐焕之指出,“人皆谓虚领顶劲,在头顶,不尽然也,在十指指尖”。

杨式太极拳嫡传名家、中华内家拳名家讲坛担纲明师赵幼斌老师教学场景

二、眼法

    神聚于眼。拳谚有“眼无神,拳无魂”,“拳以眼为尊,眼为心之苗”。“眼力练得精,克敌占上风”。可见,眼法在太极拳中的地位。

    1、眼为心之苗,心从意中生,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将视其一极点或看自己之手(要看手,不是想着手),将神气定位,内外合一,不可妄动,做到“心有所思,眼有所注”,一转眼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而来。克服行拳过程中只注意动作程序的变化,不注意眼神的配合协调。

    2、收视返听,含光默默。眼为视,耳为听,练就“眼三分外视,七分内视;耳三分外听,七分内听”。即做到普照全身内外之意。做到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心不遐想,神不外驰,即守中,又叫守神。做到不瞪眼、不闭眼、不眨眼(俗话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要运用眼神来传神达意,以显示出动作的完整和饱满的拳势来。

    3、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拳架只是一种景,里面是情,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拳才有韵味。

    4、练就视快觉慢之功能。犹如远眺轮船之行驰,愿快总觉得缓慢,这样才能面对快而能从容不迫地予以应对之。

三、身法

     身法的核心是“尾闾中正”。所谓尾闾中正,是将脊骨根向前(尾闾前翻)。并我意欲向何处,脊骨根便向何处。而转变在腰眼中。左转则左腰眼微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右转则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则尾闾自然中正。所以身法是永远不可以错的。

    1、眼观鼻,鼻观脐,处处行持不可移,撒开二六连环锁(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脊柱骨共计26块),一点灵光吊眉中。

    (1)尾闾中正就是把后翘的腰椎向前收,大椎骨往上领,整个脊柱就拉松了,拔直了,腰也活了。

    (2)虚领顶劲就是把前凸的颈椎竖起,关键是把第7颈椎的位置竖好,就能找到虚灵顶劲了。练拳就是以尾闾中正为主,然后松开两胯,两肩关节,当这些做到,胸椎、颈椎开始竖起,拳就越打越开了。(练太极拳为什么对身体好,主要的是拔直了这根龙骨脊柱)

    邓文平先生讲:尾闾中正就是要将尾脊骨收至人在母胎中的位置。人体最重要的骨骼架子是骨盆大胯和整个脊柱。大胯为虎,脊柱为龙,其连接点就是尾骨,尾骨中正了就是龙虎相汇,神气归真。否则就是神形不合,龙虎不交。

    2、护肫。肫不护则竖尾无力,一身便无主宰。即两肋之处微微敛收,取下收前合之势,并且在内中感觉松快。

    3、身法须有原则的放大、荡开。即浑身各处皆应是张力状态,全身又以气球、气势腾挪,身体有如悬在空中之感。

    诚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这是练功最重要的法则。

四、法者

    所谓法者,乃原理原则之法,即拳法、用法和心法。三法合一则体用兼备。然而练太极拳之法是指初练者而言,遵循:学规矩、悟规矩、化规矩、脱规矩、再遵规矩等过程。也就是说,太极拳的训练,是从有形到无形,从有法到无法。因此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方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是从有形到无形,从有法到无法。练到有了功体后即完全不管什么法了。所以学拳要整个地学,在修练时一个动作什么都练在里头了,一出手就是整个太极拳(十三总势)。其实任何一个法都打不了人,打人的是以法练出来的功夫,有了功夫人就活了。下面看老谱及前辈怎么说的,可提高我们太极拳法的境界。

    杨家老谱“大小太极解”之篇以拳入道告诉我们怎么去练太极拳:“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之拳。本有之灵而重修之,良有以也,人身如机器,久不磨而生锈,生锈而气血滞,多生流弊,故人欲锻炼身体者,必先练太极最相宜。太极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浊力,纯任自然。筋骨鲜折曲之苦,皮肤无磋磨之劳。不用力何能有力,盖太极练功,沉肩垂肘,气沉丹田,气能入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体百骸,以气周流全身,意到气至。练到此地位,其力不可限量矣,此不用浊力纯以神行,功效显著矣,先师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盖此意也”。

    孙禄堂武学认为:虚无为旨,中和为宗。其一诚中,上下相连,内外如一;其二虚中,不即不离,勿忘勿助;其三空中,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三者即为我们修身之大法则,也是人生之不可或缺的。

    王芗斋的拳学思想:“要知拳学根本无法,亦可云无微不法。一有方法,精神便不一致,力亦不笃,动作散漫,不果速,一切不能统一,更有悖于良能。所谓法者,乃原理原则之法,非枝节节片而刻板方法之为法”。这就是提醒我们,习拳要抓住根本,要练内功。所谓“功不成在法求,法不成在形求”。那么我们是在哪个阶段?

    形意宗师郭云深指出:练拳术不可固执不通,若专以求力,即被力拘;专以求气,即被气拘;若专以求沉重,即为沉重所固坠;若专以求轻浮,神气即被轻浮所散。所以然者,练之顺者自有力;内显中和者自生气;神意归于丹田者,身自然重如泰山;将神气合一化成虚空者,自然身轻如羽。故此不可专求,虽然专求有所得焉,亦是有若无,实若虚,勿忘勿助,不免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已。

    总之,练太极拳一定要有境界:“没有的有,有的没有”;一定要按照太极思维行拳,即“有无界”。王壮弘先生说:“那么,已经有那么多的拳了,为什么要加一个太极拳,关键就在这里,因为其它的都是有界,太极拳是有无界,万法归一法,一法归无法,这才是真法”。

    要悟“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要悟“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要悟“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要悟“柔腰百折若无骨,撒遍全身都是手”;要悟“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要悟“虚领顶劲”;要悟“用意不用力”;要悟“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要悟“擎引松放,敷盖对吞”八字秘诀;要悟“离开己身不是道,执着己身事更糟”……

赵幼斌先生与儿子赵亮一起领练杨式太极拳 

五、步法

    拳之论势,能掌握真要者在步,活与不活在步,灵与不灵更在步,可见步之为用,其法之大。然重要的是虚实分清。虚,非全然无力,内中要有腾挪(即有预动之势);实,非全然占煞,必须精神贯注(即有上提之意)。又腾挪为之虚,精神为之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皆此意。

  1、太极走架重心只在一只脚上,所有活动全由脚底涌泉带动,全身松掉,此时全身舒服畅快,气机腾然。拳论所谓“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要旨在于走架练就一条腿的功夫,将全身重心在双足涌泉穴之间交替转换。全身松净,“五趾齐地”(就是五个足趾须与足掌足跟一起平均地伏贴于地面,还须膝上有圈,足踝松开),周身轻灵,气机腾然,其根在脚,形成“不倒翁”之中土。

2、两足落轻:即落足其轻如落叶。拳论所谓“起落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迈步落脚重心丝毫不动,起落之间自然体现“猫行”之“腾挪之意”。故足踏出,如前有深渊,如履薄冰,说回即收回,至虚至灵。切记:足下的沉重力道是轻着练出来的,如走钢丝,一用力就摔下去了。所谓“双脚不轻,功夫难成”。

3、知阳守阴(知雄守雌):即向前弓腿时注意后脚,向后坐腿时注意前脚,即弓腿坐腿实腿胯皆为虚,而虚腿胯腰松垂。

4、借天不借地:两腿是被中线(腰)拎着的,不是身体放在脚上。劲是由脚升起的,不是从脚撑起的。平时练拳千万不要坐死在腿脚上,一借地,腰就不能主宰了,切记太极借天不借地,借地始终艺不高。

    太极拳的“手眼身法步”,尽显太极哲理背景的大智慧,也是练太极拳最要注意的五大项。杨振铎师父经常指出:“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姿势要中正圆满,沉着松净,动作要轻灵圆转,纯以神行。”所以我们在行拳时,最忌粗心浮气,精神不属,眼不顾手,手不顾脚,这样练谓之盲练;再如身形不活,手脚不随,即用猛力,处处夺力,此谓痴练。倘能平心静气,注目凝神,放松肌腱,松开关节,以达松柔,可使全身能撒散而不连带。故能整能散,能柔能刚,能进能退,能虚能实,所学之法如是练习,以期纯熟,则手眼步一致,心神气相同,自能臻自然而然之妙境,自能达太极拳之“棉里藏针”之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