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理气机的基本方

 愚公移山之志 2020-08-05
小编导读

中医学里对于气机失调有很多经典方剂,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逍遥丸、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但是在临床应用的时候,有没有一个理论体系能将气机失调的疾病串联起来,以一张基础方加减通治此类疾病呢?“三部六病学派”创始人刘绍武先生的弟子马文辉教授为我们讲授了他的师承心得——

01
机  理

对于气机的协调,刘老在长期的临床和研习《伤寒论》的过程中,针对气机的不协调提出了协调疗法。人体整体的气血失调,三部六病所使用的方法,就是通过模拟饮食物进入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这个过程,通过恢复人体的自身疗能,发挥人体自身内部的调控机制。

协调疗法的理论依据来源于《伤寒论》第148条“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大便硬,脉细”。这一条描述的病证既非表,也非里,也非半表半里,既非阳也非阴,而为寒热错杂。所以,张仲景独具匠心,用小柴胡汤治疗此证,即协调整体,和解表里阴阳,通调三焦气机,给我们协调疗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模板。

人体以胸为至阳,统摄一身之阳;腹为至阴,统一身之阴,二者既是新陈代谢过程中两大物质——氧气和饮食物摄取和转化的场所,又是五脏六腑的所在,通过三焦气化相互沟通,达成机体的协调统一。小柴胡汤中的柴胡、黄芩开发胸阳;半夏、生姜、人参、大枣温补里阴;甘草调和诸药,七药伍用,可使三焦得通,气机得畅,营卫得调,阴阳得和,从而达到整体协调的目的。

02
选  方

协调方剂的选择,要能够适应各种病理反应的需要,具备寒、热,补、泻,升、降,收、散四个方面、八种性质的基本属性,众多方剂中只有小柴胡汤在配伍上具备这一系列条件。由于半夏辛温有毒,不利于久服,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刘绍武老先生就逐渐以苏子代替半夏,苏子降而下气,利膈宽肠,可除半夏之燥的弊端。在非呕、非呃的疾病中,他以川椒代替生姜,川椒除湿散寒,解郁温中,热而不伤津液,并有解痉、缓急、止痛之用,这样既不失原方剂的组方精神与临床疗效,又使得方剂更加平和。

小柴胡汤既已更药,故将其更名为“协调基方”。其组成: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苏子30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g。方中柴胡主升,苏子主降,黄芩主清,川椒主温,柴胡主散,党参、甘草、大枣主补,其药相互制约,协调共济,共同组成和法的大法。

在临床上整体气血不调,表里阴阳不和,并非像第148条那样,各症俱现,往往只有一症或数症。针对这种寒热虚实难辨、表里定位不明的情况,人体疾病矛盾双方显现为非对抗性矛盾,不出现大热大寒、大虚大实的表现,都可采取协调疗法来协调整体,进行双向调控,发挥人身自然疗能,以起到宣统表里,疏调三焦,充津液而使五脏戴泽,和气血而使生机恒常的作用。  

03
施  治

协调疗法,我们采取的是以脉辨证,即四脉定证,定证、定方、定疗程的基本原则。在头部出现整体的气血不协调,表现在寸口就形成溢脉,治疗原则是调神平亢调神平亢汤是由协调基方加石膏30g、牡蛎30g、桂枝10g、大黄10g、车前子30g组成,是《伤寒论》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一个变方。本方主治气亢于上而形成的溢脉证。《伤寒论》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将铅丹去掉,用石膏来代替龙骨,用车前子代茯苓,化裁而来。原方寒热并用,升降并举,收散兼施,补泻共济,四方同治,八方共调,相反相成,适用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各类病证。

使用三部六病的调神平亢汤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头痛,有上鱼际脉的,效果都非常理想。这个方剂也是我们协调疗法非常重要的方剂。

由于气血紊乱,表现部位在胸腔,在寸口脉上出现紊脉,即大小不等、快慢不等、有力无力不等的三不等脉。症状主要表现为胸腔心脏功能气血运行的不协调,治疗方法是调心、理乱、宽胸,治疗的方剂是协调基方加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郁金15g、瓜蒌30g、五味子15g、牡蛎30g,我们称为调心理乱汤此方主治气血乱于胸的紊脉证,由瓜蒌薤白汤合百合乌药汤化裁而来,具有强心健脑、宽胸宣肺、疏肝健中、安神止悸之功。此方可以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包炎、心血管的神经官能症,以及月经不调、肝脾肿大、不孕不育出现这种紊脉的患者,效果非常满意。

三部六病“协调疗法”详细解析——

由于气血运行功能的失常,导致气机郁滞于中,寸口脉表现为聚脉,我们就用协调基方加陈皮30g、白芍30g、大黄10g来治疗。这个方子是由《伤寒论》第103条大柴胡汤变化而来的,用陈皮代枳实,再加党参、甘草,我们命名为调胃舒郁汤。这个方剂有平复迷走神经紊乱,解除平滑肌痉挛,加强胃肠蠕动,推陈出新的功效。此方适用于迷走神经兴奋所引起的各种病症,我们临床常见的梅核气、乳腺增生、胃痉挛、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及肝胆系统的病变出现聚脉的患者。

气机功能运行失常,病症部位集中在盆腔,伴随着腹满寒疝、痰凝于下,寸口脉往往表现为长而弦的覆脉,方药就是协调基方加陈皮30g、白芍30g、川楝子15g、小茴香10g、大黄10g,这个方子实际上是《伤寒论》大柴胡汤加小茴香、川楝子的变方。整个方子有温中散寒、荡涤肠胃之功,使积聚之黏液可除。方剂命名为调肠解凝汤,可以治疗一些肠道疾病,如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还可以治疗下焦虚寒的一些病症,如女同志附件炎、男同志前列腺炎等。



临床实战讲记

三部六病医学流派是山西刘绍武先生所创立的中医学术流派。三部六病学说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枢部(半表半里部)、里部,简称“三部”;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群,简称六病。

本书是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马文辉教授传承三部六病的讲课全记录。马文辉教授从1984年开始接触三部六病至今,形成完整系统、完全实战的三部六病应用体系。本书生动讲述了刘绍武创立三部六病的过程,阐释了三部六病“系统辨证”及十二单证、合证、兼证、合病,以及“协调疗法”与整体病的治疗、局部病的证治观。

《三部六病师承讲记》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