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名片||【摆渡】◆陈雪花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陈雪花:19763 月出生,江苏扬州人。扬州市朗诵协会会员,现任扬州市立智微教育语文项目教学总监,热爱文学、热爱写作、热爱教育、热爱自然,多年从事儿童文学阅读和作文教学实践工作,在写作上坚持用清新、唯美、干净的文字去呈现人性的真善美。儿童文学作品《开满蔷薇花的村庄》获冰心文学大赛全国青年教师创作金奖,儿童成长小说《春天的海棠》发表于《当代作家》杂志微信公众平台。


摆   渡【原创】

﹏﹏﹏﹏﹏﹏﹏﹏﹏﹏﹏﹏﹏﹏﹏﹏﹏﹏﹏﹏﹏﹏

一条运河隔开了两岸的人们,一个摆渡联系起了两岸人的感情。

摆渡的是一位老人,父亲说见过老人中年时的模样。父亲还说他年幼的时候这里根本没有摆渡,到了年轻时才看到设了个摆渡口,那时摆渡人正值壮年。

摆渡船历经时代变迁已经苍老不堪,但开动起来还是“突突突”的像条老水牛永不疲惫地往前直冲。摆渡的老人满脸的皱纹像老柳树的皮,一笑起来那凹陷下去的眼睛便找不到了。

听说他刚刚开始摆渡时,还能为两岸的乘坐渡船的人唱上几句戏,扬剧、黄梅戏都能来几段。一天到晚笑呵呵的样子,让人倍觉亲近。

我记得十岁时和亲戚一起坐过他的渡船,那一天傍晚碰巧有个小媳妇和家人呕气来河边跳河。老人刚刚开动船只,就听岸边喊救人。

老人立刻停下船,匆忙跟大家说一声“等一等”,还没有等到人们反应过来,老人像一个轻快的影子跳入河中。已是深秋的河水不说刺骨,也足够冰凉。老人一下子游离船身老远,双手在水中奋力向前划动,终于游到那个穿着花夹袄的小媳妇身边。他把她推到胸前,然后吃力地往前划。船上有一个通水性的人也跳下去帮忙,两人把小媳妇推到船边。

船上的人伸出手来帮忙,有人担心老人图吉利,不同意拉落水的人上船。于是问老人要不要把小媳妇拉上船。“拉!”老人在水中喘着粗气,大声说。于是人们奋力把人拉上来。

小媳妇在水里被呛了不少水,脸色苍白,渡船老人爬上船后,一手抹去脸上的水珠,一手托住小媳妇的身体,帮她调整姿势,把呛进去的水给吐出来。吐完后,小媳妇“哇”的一声哭出来,软软地跪在渡船老人面前。

老人半晌不语,叹一口气说:“姑娘啊,现在都什么年代了,日子还这么难过吗?还是你遇事就过不了心里的坎?人生在世,看得破才有得过,哪有事事十全十美的呢?”

老人的老伴在船上找出一身衣服,老人示意老伴去后舱帮小媳妇换上。换上衣服后,老人的老伴说:“姑娘啊,这世上没有难倒咱们的事,你有什么想不通的,今晚就跟我回家说说,保证明天天亮让你舒心地回家,以后再也不用往这河里跳了”。老人微笑着看了老伴一眼,那眼神里积攒的是一辈子的赞许。

渡船老人继续启动船只,没有说让大家久等之类的客套话,只是冲大家笑一下算是对耽误大家时间的歉意。船启动了,老人身上的衣服滴下的水把船板上浸湿了一片。另一位下水救人的中年男子有些哆嗦,但又没办法,船上没有衣服换,只能等到上了对岸回家换去。

渡船老人又冲他一笑:“谢谢你了,兄弟!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你是哪里人啊?”“嘿嘿!俺山东人,和媳妇在河对岸做手艺活,混口饭吃。”那中年汉子憨厚地笑道。

渡河很窄,很快就到了对岸,人们上了岸都毕恭毕敬地跟老人说再见,甚至有人把“再见”一词说了好几次,不断回头跟老人挥手告别,其实除了我和亲戚外,大多数人都是老人的常客,他们有的是在对岸工作,有的是去办事,还有的是串亲戚。

老人又载着满满一船的人向对岸开去,上了船的人大声跟他打招呼,“大叔,今天又救了谁啦?”“一辈子做好事,你真是个活菩萨啊!”“碰上你真是好运气!”

在暮色沉沉的河面,船儿启动的“突突突”声淹没了他们的声音。

从渡船下来要走过河岸,再穿过一条长长的古巷。天色微暗,幽静的巷子那天特别热闹,人们在谈论着渡船老人的种种好。

他们说老人每年都会救几个落水的,有自杀的,有十几岁孩子偷偷出来游泳溺水的。

另外谁家要是孩子老人妇女半夜急病需要到对岸医院救治的,只要老人得到消息,就会半夜从家中赶来渡船。

平时老人还会给前来渡船的人讲一些人生经历,他爽朗的笑声总是感染了无数的人,偶尔来两首戏曲飘荡在古运河上空,声音高远悠扬,那情境让人心驰神往。渡船的人都说要学他做一个快活的人。

七年后,我又有机会坐了一次他的渡船,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和人们谈笑风声。

有人说:“听说这段运河过几年要造桥了,你准备做什么去呢?”

老人一听,哈哈大笑:“好事啊!半辈子下来了,我就盼望着造一座大桥啊!我儿子十多年前大学毕业在扬州城里找到工作,还找了一个城里的媳妇,结婚两年生了个胖孙子,如今孙子都要上中学了,儿子媳妇不准我再开渡船,说太辛苦,一直要我和老伴去城里享福哪!”

老人笑得干咳了两声,继续说:“他哪知道,我舍不得这条船啊!我七岁时,我的母亲当时得了急病,半夜要到对岸的医院去抢救,可是没有船。等到我的父亲找到一辆拉木柴的板车,一口气拉到很远的医院去,母亲已经断气了。我长大后就发誓要买一条船来帮助这两岸的人,让他们不再受苦。我挣了半辈子的钱,带着全家省吃俭用,终于到我38岁那年买下了这条渡船,现在它老了,我也老了,我都快70岁啦!它呢,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样!也许,快要分别啦!”

老人说的时候望着远方,淡然地笑着,可是听的人却忍不住抹起眼泪来。“不说了,不说了,多少年过去了的事还在说!分别也是好事!”老人的老伴低声说道,看似责备,事实上是心疼起丈夫来,随手给老人递上一壶热茶。

下了渡船,我和人们一样都下意识地回头看看这条苍老的渡船,看看微笑的老人和他的老伴,又看看这清冷明亮的河水。

那一天天空一片蔚蓝。

如今两座相邻并不远的高桥横跨在运河上,桥连接了两岸的人们。在两座桥中间,我仿佛又看见那小小的摆渡口,那位摆渡的老人,他方便了两岸的人们,还连接了人们的心。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立足齐鲁,面向全国”的办刊理念,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