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早就想来看看这合川钓鱼城了,只为感受一下宋蒙战争时巴蜀军民卫国之英勇。
合川钓鱼城位于重庆合川城区嘉陵江南岸钓鱼山上,钓鱼山三面被嘉陵江、涪江、渠江包围,形势陡绝,倚天拔地,雄峙一方。钓鱼山变成钓鱼城是在南宋淳二年即公元一二四二年,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玠下令始筑此城,依山筑城,城也因山而得名,是因战争的需要,造就了这一座山上之城。这不是一次短兵相接的战斗,也不是一次一两年的战争,而是持续了整整三十六年的攻防争夺战,这不仅仅是南宋王朝与蒙古大军之间的一场生死决战,而是改变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_____钓鱼城之战。
说到这合川钓鱼城,我想我要寻访的是那座钓鱼古城,那座宋蒙战争时巴蜀人们顽强护国之城,但很可惜,这是公元十三世纪的事了。现在还能看到钓鱼古城的遗址里,那保存尚好的城墙和城门,都透着英雄的气概。嘉陵江、铭刻石碑上,还记述着当年的英雄事迹,让我感受到了宋蒙战争时巴蜀军民的可歌可泣之悲壮。
钓鱼城古战场遗址至今保存完好,主要景观有城门、城墙、皇宫、武道衙门、步军营、水军码头,上天梯等遗址。让我驻足许久的,是那护国门、上天梯和城墙。
护国门,是钓鱼城八座城门中最为宏伟的一道险关,位于城南的第二道防线上,左倚悬崖绝壁,右临万丈深渊的嘉陵江,上书“护国门”和“巴渝保障”。据说,当年曾施以栈道出入,靠“过河拆桥”的方式通行(去时修复栈道,返回即拆掉),是扼守城内外交通的重要孔道,宋蒙双方在这里经历了上百次惨烈的战斗,但此门一直未被攻破,不愧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险之地!站在护国门上,居高临江下望,可以看到七百多年前嘉陵江中的“一字城墙”残迹。
“上天梯”,是南宋后期钓鱼城军民在岩壁上开凿的一条栈道。天梯下方是守城抗战期间所设刑场,据《钓鱼城志》记载,钓鱼城主将王坚将蒙哥大汗派来说降的晋国宝斩首于此。登上天梯,是一处宽阔的平台,这些锅状的凹坑叫做九口锅,是当年钓鱼城守军碾磨硝、磺、木碳,用以配制火药的碾盘,这是中国最早的兵工厂遗址。当年,这里制造的铁雷、火炮等威力巨大的杀伤性武器,有效地增强了钓鱼城的整体防御能力。蒙古帝国蒙哥汗正是被在此制造的火炮打伤而死的。
站在城墙边的古炮台前凝思神想,铁马金戈的交战声犹在耳畔回响。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钓鱼城上那数公里的城垣、数道城建门,以及炮台、墩台、栈道、水军码头、兵工作坊、军营等宋、元军事及生活设施等等遗址却可以从中清晰地印出当年战争时的场景。
或许有些人对钓鱼城还不甚了解,但是只要读过历史的人,但凡都对这合川钓鱼城深感钦佩。钓鱼城,说它是改变中国历史之城,一点不为过。当年,如果不是因为在这里耗尽了蒙古大汉蒙哥南征大军三月之久,最后蒙哥还葬身城下,致使蒙古大军此次南征失败,最终不得不班师回朝。试想,如果没有钓鱼城及巴蜀军民的奋勇抵抗,南宋恐怕就在蒙哥汉的蒙古铁骑下早早灭亡了,而后也许也论不到忽必烈坐上皇位,历史也因此而改写了。
有人也说,当年的钓鱼城宋蒙之战,也是一个改变了世界格局之战,至少是改变了亚欧非三洲格局的地方。之所以这么说,得翻开历史看,蒙哥是因为蒙古帝国的第三任大汗,而且蒙哥汗时期的蒙古帝国达到了极盛时期,除了蒙哥本人负责攻打合州以外,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正在攻打湖北鄂州、而旭烈兀已经西征到了埃及开罗。蒙哥被称为“上帝之鞭”,但他却死在了钓鱼城下。因为蒙哥的突然阵亡,蒙古帝国开始了争夺汗位的内斗,忽必烈立即与南宋议和,而旭烈兀也中止了西征。南宋因此又延续了三十来年,而阿拉伯世界也得以保存。
钓鱼城的抗蒙战争一共进行了三十六年之久,直至崖山海战的当年才宣告投降。其实,我认为,天下没有攻不破的城池,只有攻不破的坚强毅志。如果没有巴蜀军民众志成城的奋勇抗抵,如果没有心中那份坚强毅志,就算有险关,就算是山城,恐也难以坚守如此之长的时间。在三国,曹操引军南征,到了荆州时,时值荆州牧刘表去逝,少主刘琮暗弱,蔡瑁持撑军政大权,然却望风归降曹操。曹操曾质问:你有步骑水三军三十三万,为何不战呢?试想还有襄阳、南郡、江夏等坚城,况且荆襄也富庶,钱粮无数,就后来,东吴周瑜引军攻打赤壁新败所驻守的南郡时,都不敢轻易强行攻城。由此可见,钓鱼城军民的抗蒙之毅志,卫国之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