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王炳玉散文精选】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王炳玉,196212月生人。在昌邑市柳疃镇辛安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昌邑市作家协会会员,昌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昌邑市文山诗书社会员,昌邑市政协文史委特约研究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大学本科毕业(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爱好音乐和文学创作。201312月参加《昌邑乡村文史大观》的编撰工作;201512月参加《昌邑(柳疃)丝绸史》的编撰工作。诗歌和散文经常在《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农民文学》《齐鲁晚报》《亲子共成长》等省、地市级和不同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曾经获得由《中国教育报》和广电总局举办的“国泰杯”征文二等奖。在20148月和20159月连续两年获得第二届中外散文邀请赛一等奖。

齐西,梦中的一场艳遇【原创】

早就听说龙池有个齐西村,外婆在世时常说起,勤劳善良的外婆是龙池人,过去,龙池因为在柳疃镇西面,称为西乡,龙池人称柳疃为东乡,因为交通不便,十里八里的距离,也很少往来。在我的印象中,龙池是个偏远之地,因为外婆不止一次跟我说过她早年经历过的事情,包括有野兽、野兔之类的在荒草丛中出没。裹着小脚的外婆嫁到“东乡”柳疃镇,总共回不了几次娘家,但我记得她的剪纸相当出色,每逢年节,窗户上的窗花都是自己剪的,十分好看。外婆时常说起有关自己家乡龙池的往事,尤其是关于齐西古村的一些传说,让年少得我心生向往。

齐西,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村,默默站立在光阴深处,不言不语,任风吹雨打,岁月的烟云斑驳了流年。海风,从不远处吹送过来,这样一个小村,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延续着齐氏家族诗书继世、忠厚传家的淳朴民风。

走进小村,踏上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往日的寻常巷陌,经历了岁月的风吹雨打,越发显得古朴凝重,泛光的台阶,木格的雕窗,青砖的墙面,还有贴着春联的黑漆大门,可以想见屋主人当日的显赫、繁华,风从古巷口吹过,两旁的门楼似乎依旧透着昨日的烟火,那么熟悉又陌生,穿长衫的人步履匆匆,似乎还有胭脂的香味从深巷中飘过,打着油纸伞的人儿玉影绰约、浅笑嫣然……

这是从远古一路走来的古村,地处龙乡腹地,绿荫清幽,湾塘旖旎,古朴而又美丽。村内尚有保存完好的清末民初古宅群,这些古宅原为清末以经营茧绸发家的齐氏工商业者的住宅,齐氏家族在历史上曾是名门望族,这些古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建筑群建造精良考究,彰显出浓郁的地方特色,记载着齐氏家族几百年来的风雨历程,可以说齐氏古宅群是柳疃丝绸繁荣兴旺的一个历史见证,这些历史中沉淀成的经典、古老建筑,让齐西古村流溢着一股浓浓的远古气息,吸引着一批批厌倦了现代都市里灯红酒绿的游人探寻、驻足,只为让一颗浮躁的心沉醉在静静的流年,只为品一盏漫漫红尘岁月中悠悠的茶香,寻觅一段留在记忆中的陈年往事,或者,痴痴寻觅,前世今生,那个手持油纸伞自幽深巷陌中款款而去的身影,踏落深巷的紫丁花香……

走进古村落,那临风飘扬的古朴旗幡、那一个个寻常巷陌里的台阶大门、那一座座青瓦高墙的院落、那一处处精美的砖雕石刻,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老人们在大门口、树荫下悠闲地说笑,孩子们在深巷里穿梭玩耍,恍惚间,长袍马褂的匆匆身影与环佩叮当、锦衣秀裙的飘逸在这斑驳的光影里相映生辉,眼前的一切,像一幅千年古画缓缓铺展:静静的修竹,狭窄的巷陌,青石的路面,雕梁画栋的门楼,大红的灯笼远远地、晃着游人的眼睛。一条条悠长的、狭小的弄堂,珍藏着光阴的故事,流淌着昨日的气息,静静地,洗涤着人的灵魂。每一个来到齐西的人,都会在小小的弄堂里寻觅已逝的过往,那透着某种神秘的质朴,一点点,真实自然地渗透在人的灵魂深处,岁月老去,那些遗落在时光里的点点滴滴,仿佛拈花一笑的背影,若隐若现,定格在如梦如幻的古村……

偶遇一上了年纪的老人,与之攀谈,已是九十高龄,问起往事,老人如数家珍,充满对先人的敬畏和自豪感,齐氏家族连出五进士,武进士齐恩铭,早年供奉朝廷,被慈禧太后称作“山东大胖孩子”,他和文进士齐耀琳、齐耀珊三人成为齐西人自励自强的楷模。千百年来,齐西人始终传承忠厚为本,诗书为尊的传统,“丹桂有根偏生书香门第,黄金无种竟长勤俭人家。”贴在私塾门口的这幅对联,正是光绪皇帝对齐氏家族“一门四进士”的钦赐表彰,这些历史的辉煌至今闪耀在龙池广袤的原野上,为古老的村落增光添彩,成为四面八方的游人纷至沓来的初衷。

这些老房子至今有人居住,偶尔会碰到有人从那扇印满沧桑的院门里走出来,或是像老房子一样经历风吹雨打的老人,或是花朵一般蹦跳着进进出出的孩童,或是一袭长发飘飘,踩着嗒嗒作响的高跟鞋的丽人,他们好像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环境氛围,就这样过着恬淡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是老房子的忠实的陪伴者和守望者,如同屋顶檐角的精美砖雕,静默在岁月风尘里,从古望到今,无声诉说着高深庭院内一幕幕悲欢离合、一代代兴衰沿革。

在古村落里,曲曲折折安放的这几条深巷,还有凹凸不平的青石板铺成巷道,诱惑你一遍遍穿行其中,猜想两旁紧闭的一扇扇大门里曾经繁华的过往。天南地北的齐西人用智慧和魄力创造了昨日的辉煌,多少与丝绸有关的故事,遗落在深巷,那些曾经在小巷里踱出的步子,应该是不疾不缓的,那些曾经的烟火碎片,散落在长长的巷道中,回响在斑驳的墙壁上,光阴,踱着方步,数百年如一日,把远去的浮华延伸到古村的现在,我想着,在这样幽深的小巷里,曾经上演过多少人世悲欢。现在,我独自一人徘徊在小巷,周围的古朴典雅的古建筑将我包围,一遍遍丈量渐行渐远的时光,从巷头到巷尾,不需要外人打扰,做一次心灵的修行,将世俗的心,沐浴在一片空明澄碧里,此刻,小巷与我,我与小巷,恍若隔世,又紧密相依。风,从古巷口轻轻走过,恍惚间,马踏青石的声音,长袍马褂和绫罗裙装,从幽深小巷徐徐而来,旗幡随风舞动,功名显赫的山东大力士英姿飒爽,力拨千斤,旗杆胡同,历经百年风雨,无声地诉说往日的显赫荣华……

抚摸着被岁月剥蚀得面目全非的砖石,每一块都是一段遗落在时光里的故事,每一道缝隙都隐藏着久远的绝唱,指尖轻轻划过,似乎听到千年的脉搏怦然而动,那曾经繁华无比的丝绸之路,那蜿蜒曲折的茶马古道,那些淹没在漫漫红尘中的丝绸工商业者,古老的辉煌在这里矗立成永恒,与现代文明遥相呼应,隔空传递那一抹震撼和传奇。

一代又一代齐西人,居住在这“世外桃源”中,恬淡、安然,领导人的前瞻性让五十二座古民居得以留存。这里没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有的是修竹悠悠,流水潺潺,雕龙画栋、斗拱飞檐。齐西,人杰地灵的地方,走过岁月流年,把古朴与现代合二为一。走进齐西,仿佛穿梭在漫长时光遂道里,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老旧的物件,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诉说着沉重的往昔,岁月的沧桑,温存地抚慰着人们疲惫的身心。喜欢齐西的古意,不是那种人为的仿古建筑,而是这种原生态的、洗尽铅华的质朴的古意,这些古民居群连同里面的摆设,真实地还原了昨日的人间烟火,那些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场景镶嵌在人们的记忆里,穿梭在理想与现实中间,浓缩在寸寸光影里,鲜活着遥远的回忆,让岁月生花,生命恬淡、安然,任凭岁月悠悠,斜阳芳草,不管你来或者不来,古村的美都在这里,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不愠不火,不卑不亢。

齐西的古韵,承载着一段沧桑与历史的记忆,透露出一种地域文化的独特气息,带给人情感上的返璞归真与心灵的慰藉,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我们今天应该感到幸运,这些承载历史文化的遗迹被完好地保留下来,成为今天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带给人们一场生命的艳遇。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大,林立的高楼大厦渐渐淹没了那些岁月的印记,古民居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古老与现实,在历史的潮流里融合、碰撞,老房子镌刻在门檐、圆柱上一幅幅楹联,虽然年深日久,褪掉了颜色,但那是人们生活的理念和希冀,满满的带着人们的向往和美梦啊!

齐西村不大,却隐藏了千百年历史的沧桑岁月,一座老宅就是一个故事,一条深巷定格了流年古韵,我徘徊在街巷里弄,舍不得转身离去。因为,今生的邂逅来自偶然,或许是时光留给我们的视觉盛宴,或是上天有意遗落的一个动人的传说、一串闪着金光的珍珠,遥远的昨天,仿佛唾手可得,这里是中国最美小镇的最原生态的古村,民风淳朴,曲径通幽,你来,或者不来,古村的美都在这里,等着你!

花是那样娇艳,水是如此灵动,齐西古村,就这样静静地缄默在时光里,散发出独特、迷人的魅力,青砖的民居恰似一幅水墨画,岁月静好,现世安然,梦就在眼前,是那么的真实!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