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作家||【祭母亲】◆王维克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王维克,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发展和改革局科员,阳光活泼,爱好音乐和写作,喜欢旅行和摄影,希望能把生活过成美丽的诗。

祭母亲



今年的清明节是母亲去世的第一个清明节,此时窗外嫩绿的柳条随风摇摆着腰身,花园里粉嫩的桃花分外鲜艳,路上行人戴着口罩步履匆匆。经历母亲去世、全国新冠疫情这样的大事件,让我对这样一个节日有了新的认识,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阴阳两隔,也让我停下故意忙碌的脚步寄托哀思。受疫情的影响我无法到祭奠堂去看望她,我就响应国家的号召,用文字的方式来怀念她!怀念她那勤俭、善良、乐观和勇敢的精神品质,继续鼓励我前行。

母亲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家里排行老大,身下有一个弟弟三个妹妹,她刚懂事,就帮父母照看弟弟妹妹,还要帮家里干农活做家务。可以说那个年代的出生的人是经历过困苦的人,这也使得母亲特别勤俭节约,尤其对粮食特别珍惜,一点也不浪费,她常常教育我和姐姐的一句话就是“过日子要细水常流,不能没有打算”。饭菜轻微馊了也不舍得扔,总是回锅热透了再吃,还美其名曰热透了能杀毒,吃了没事。我经常抱怨母亲,别那样吃,吃坏了身体再花钱买药更划不来。母亲的反应快着呢,立马回到:“我是吃惯了的,肠胃都适应了,不会生病的”。母亲对粮食格外珍贵是有来由的,母亲给我讲述过,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一年,粮食极为短缺,我二姨也就三四个月大,家里没有细粮喂孩子,姥姥用仅剩下一点细玉米面给二姨做一个贴锅饼子,可是那玉米面太少了,姥姥想把它摊大点,就多加了点水,谁成想等开锅的时候那饼子因水分太多早流到锅底了。姥姥看到后顿时就哭了,姥姥想尽办法硬是将一锅汤水熬成一小碗玉米糊,整个过程姥姥始终透着那种绝望与无助的哭,这一幕也深深印在母亲的幼小的心里。

母亲一生中做过她最为炫耀的几件事,也是逢年过节唠家常的时候常在我和姐姐面前提起的,听了这些故事后,我们特别佩服她,她的果敢和豁达,担当与勇气是大部分男人都无法比拟的。

第一件事就是和爷爷分家!父亲兄弟四个,排行老三,大伯结婚早,孩子多,早就分家单过了,二伯去东北成了家,没结婚的四叔也跟着二伯也去了东北。那时父亲母亲结婚不到两年,姐姐刚出生,和爷爷一起过。奶奶在母亲过门前两年就生病去世了,留下800多块钱的饥荒,那个年代这可是个天文数字。爷爷不明事理听别人挑唆想跟父亲分家,理由是年纪大,不能过这样的苦日子,而且分家的条件是把所有的饥荒让父亲一个人扛着,他老人家留下自己的一点积蓄要去单过享清福。刚成家的父亲慌了,心想兄弟四个为什么让他一个人来背所有债,就和爷爷大伯他们理论,大伯的理由是孩子多也太小,没有能力承担债务;二伯的理由是自己闯关东成家立业,没靠着家里,也不承担债务;四叔没成家,也无力承担。父亲无耐和爷爷商量,自己承担也可以,让爷爷晚三年再分家,让他帮衬着挣点家用,爷爷还是不答应。眼看着这家分不成,闹起了矛盾。分家那夜,大队派了一个调解组来到家里帮着说和,这些调解员都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但爷爷和父亲守着自己的观点都不肯让步,从刚下黑一直调和到夜里12点也没有结果,幼小的姐姐听着争吵声吓的哇哇直哭,母亲在一旁坐不住了,论理新媳妇在这么多长辈面前不敢搭话,但她还是大胆的说出来了:“各位尊长,天也不早了,这样说下去也没什么结果,这饥荒我领了,如果没本事一辈子受穷我就认了,让老爷子去享清福吧,您们也早点回家歇着吧”。母亲这番话让在座的所有人惊住了,父亲挨着母亲一个劲的掐母亲的腿,嫌母亲多嘴逞能,母亲根本不理会。众人纷纷朝爷爷开腔,说爷爷这事办得太不公平了,快过年了怎么也得给新媳妇拿出50元买点年货,扯件新衣裳。爷爷让众人说的掏出50元钱扔在了炕上,母亲断然拒绝,就这样把家分了。母亲确实是一把持家的好手,她让父亲跟生产队借粮食养猪,两年就把饥荒还上了,等我八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又张罗着买了一个新房子,离开了爷爷留下的那个破房子。

第二件事就是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把孩子培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父亲母亲虽然是农民出身,但对知识的渴望一点也不亚于城里人,他们没有条件成为大学生,但会想尽一切办法为姐姐和我创造好的学习条件,供我们读书。那时村里有几个老辈子的大学生,跟我们都是亲戚,每当过年他们从外地回来,父亲母亲总会请他们到家里吃饭,吃饭间隙总会不停对我和姐姐说,看人家多厉害,成了大学生可以出外见世面,你们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也成为大学生。那时逢年过节,父亲母亲都会准备节礼送给姐姐和我的任课老师,让老师多多费心,好好教育着我们。姐姐很争气从上学一直名列前茅,本科考进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考进了北京大学,成了方圆几里有名的人物,也切实为父亲母亲争足了光。我相对就差很多,因为不爱学习,高考也不理想,母亲就找亲戚托关系让我当兵考军校,最终我也如愿以偿考上了军校——南京炮院,记得我快开学时,母亲张罗了很多亲戚来庆祝,做饭的时候母亲不停用袖子擦着眼泪。多年过后母亲还说,我能上军校了了她最大的心愿,那个开心劲多少年了还铭记于心。我何偿不是,母亲的泪水直接流到我的心里了。

第三件事是亲戚朋友之间走动的亲近,关系和睦。母亲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我遇到任何难事都会有贵人帮忙,每当我跌倒了总是可以很快的爬起来”。实践证明母亲的话是真的,我总结的原因是母亲善良、豁达、正直,能够真正做到以德抱怨。记得在我十岁左右的那年夏天,临近中午的时候,母亲在家做饭,我自己在门口大树底下乘凉,这时来了一个要饭的,那个人穿得衣服很脏,手里拎着一个大瓷碗,站在大门口跟母亲讨饭吃。恰好母亲刚做完饭,便出来看什么情况,见那人不像是精神有问题,母亲便问他为啥要饭。那个人回答到他是安徽的,老家那里发大水没办法一路要饭走到这。母亲了解情况后便请那人进家吃饭,那人硬是不肯,说是衣裳脏不进家了,给口饭就行。母亲便用我们吃饭的大碗盛了满满一碗米饭又用了一个小盆盛了半盆大锅菜给他。那个要饭的坐在我家门楼下的门槛上,狼吞虎咽的把饭吃完,临走时母亲拿了好几个馒头送给他,他不停地给母亲作揖表示感谢。记得当时我问母亲:“妈妈,为啥让他用我们的碗,多脏啊!”母亲说:“他不是有病的人,不怕的,只是家没了吃不上饭才来讨饭的,但凡有一点本事也不至于讨饭,咱们要给人家吃的,就要把好的送给人家,人家又不彪不傻的,心里能舒服些”。母亲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那个讨饭的人坐在我家门楼下吃饭的画面也一直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我也学会了怎样做一个善良的人。我们家亲戚多,朋友也多,母亲处理起家务事总能把握住分寸,让所有人心里都舒服。她常说的一句话:“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有时回想起来还会不满意,所以不要埋怨别人说话做事不好”。亲戚朋友之间,总会产生一些矛盾或分歧,母亲从来不计较,谁家有困难了,总会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人家。她始终相信一句老话:真亲恼不了一百天。也正是由于母亲的豁达,当我们家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总会有亲戚朋友帮忙,日子也越过越好。

第四件事是白手起家,一路打拼,让穷苦的日子变得福足起来。父亲母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脑子很活,从单干起就开始做小生意,为我和姐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衣食无忧,不用为学费发愁。我总觉得父亲母亲是非常好的搭档,母亲出主意,父亲抓落实,母亲经常炫耀的说:“别看我个子小,我指哪你爸打哪!”母亲那气势,颇有大将风范。他们做过小商贩,收过兔毛,开过饭店,最不可思议的是他们五十岁从农村出来到威海创业--收废品。隔行如隔山,废品这个行业知识点很多,光是常见的金属类和塑料类的种类就有十几种,他们在亲戚的帮助下不断学习,用了五年的时间帮我在威海买了一个大房子,张罗我成家立业。现在想来幸福中透着心酸,收费品都是体力活,母亲和父亲没日没夜的干,现在回想那个租住的院子还是他们忙碌的身影。就这样父亲母亲有时还和我说,他们没有大本事让我住上豪宅开上豪车。听到这话我真的特别惭愧,惭愧自己没那么优秀独挡一面,不需要家里帮衬,同时我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父母,我真的为他们骄傲。

母亲心气太高了,当她步入老年可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的时候,当她不需要再为儿女操心,儿女也有能力回报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无用了,拼搏的心气也没了,她病了。我和姐姐在她生病的期间一直相信会出现奇迹,也相信她常说的遇到难事会有贵人帮忙,但是看病期间贵人出现的不少,使得她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经历那种癌痛的折磨,却也最终没有保住她的命。她最后对姐姐说来生她一定托生到一个好人家,也去考清华北大。我理解她了,是她自己不再眷恋这个世界了,她这一世的任务完成了,她要强了一辈子,老了也不想拖累儿女,选择了极早的离去,去开始她的下一生。我相信有来世,母亲的善良豁达修来的福报肯定能让她来世成为一个特别有本事的人,只是这样的结果让我久久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让我的心会时不时的疼,疼得会随时落泪!

敲完这些字,我的泪又模糊了双眼,儿子跑过来问:“爸爸,你怎么了?”“没什么,只是想你奶奶了”,我回答到,转过头看着儿子那稚气的双脸,清澈的眼睛,让我感觉到生命真的很美好,也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母亲谢谢您带我来到世界,让我体会生命的美好,您一路走好,我们早晚还会是一家人!愿您在天堂安好!愿您保佑这些活着的人一些安好!

《齐鲁文学》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