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古代六经之首的《易经》,为何很多人读不懂,需智慧宝库钥匙

 江山携手 2020-08-06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元派学说中的核心。《易经》分为经、传两部分。由于元派是以卦象变化为基点解读易经的,所以元派不怎么说到《易传》,常只讲《周易》。


为什么《易经》很难读懂?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易经》全是古文,而且有一些不常用字。现在很多人古文基础不扎实,除课本外,对古文的阅读量不够大,读懂古文本身就存在困难。另外,《易经》中巽、艮、兑、彖、爻等,64卦中有不少日常不太常用的字。


(二)《易经》中“卦”的形成和表述,大部分人不懂。”易有太极,是分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易经》是把一个整体事物,按“一分为二,连续分割三次”,形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这八个“经卦”的。《易经》在“八卦”的基础上,将八个“经卦”两两重叠,排列组合后,形成了64卦。另,《易经》中卦的表述,从下到上,共6层,念“6爻”,阴爻用六表示、阳爻用九表示,还有,第一爻念”初爻”、第六爻念“上爻”,那么《易经》每个卦的表述,就会出现:初九(或初六)、九二(或六二)、九三(或六三)、九四(或六四)、九五(或六五)、上九(或上六)的表述。不知道这一点,连个基本的卦都念不下来,当然读不懂。


(三)《易经》采用的“万物类象”表述、思维的方法,是独特的甚至是唯一的。其它《易经》外的书籍,几乎没有这么用的,现在所有教材中都没有这种表述、思维方法。比如,“乾”卦的一个”乾”,“万物类象”中,“乾,为天、为君、为父、为金、为玉、为西北、为马…”。“坤”卦中的一个”卦”,“万物类象”中,”坤,为地、为臣、为母、为土、为西南、为母马…”。人们在没弄明白“万物类象”之前,也是无法读懂《易经》的。


其它方面的原因,造成难以读懂《易经》的原因可能还有,但主要是以上三个方面。

《周易》是上古典籍,用词古奥,句意艰深,给初学者造成极高的门槛。

很多人读不懂,其实是没选对方法。



宋代《周易》研究图谱


明万历《断易天机》插图


清《四库全书》卦象图

六十四卦本就是从图画演变而来,从图像出发才能掌握要义。


比方这个卦为什么要叫“颐”卦?

图谱会告诉你:卦象四四方方中间空,看起来很像“口”字。原来“颐”指的就是嘴巴,这一卦跟吃饭说话有关。

而对于


书中对“乾卦”第二爻“见龙在田”的翻译,并以周文王的故事为例进行讲解


小编读过一些偏学术性的《周易》注释版本,却更喜欢这部图解大全。

每天睡前读上一两卦,一个月就能大致把《周易》看懂。

诸葛亮出山前耕读十载,王阳明有“龙场之悟”,他们能从《周易》收获一生的智慧财富,我们何尝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