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方、犬戎、猃狁、义渠、白狄、赤狄、山戎、孤竹、鲜虞、林胡、楼烦之关系

 zqbxi 2020-08-06

狄之见于《春秋》者,或止称狄,或称赤狄、白狄。宣十五年,“六月,癸卯,晋师灭赤狄潞氏。”《注》:“潞,赤狄之别种。”《疏》云:“狄有赤狄,白狄。就其赤白间,各自别有种类。此潞是国名,赤狄之内,别种一国。夷狄祖其雄豪者,子孙则称豪名为种,若中国之始封君也。谓之赤白,其义未闻;盖其俗尚赤衣白衣也?”案两爨亦称乌白蛮。《唐书》:初裹五姓皆乌蛮,其妇人衣黑绘,东钦二姓皆白蛮,其妇人衣白绘。疏盖据后世事推之。如《疏》意,则凡狄非属于赤,即属于白矣。窃谓不然。

赤狄种类,见于《春秋》者有三:潞氏及甲氏,留吁是也。宣十六年,“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左氏》云:“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杜注》:“铎辰不书,留吁之属,”似以意言之。又成三年,“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左氏》曰:“讨赤狄之余焉。”是《左氏》所称为赤狄者,较《春秋》多一铎辰,一廧咎如也。廧咎如,《公羊》作将咎如。至东山■落氏,则《左氏》亦不言为赤狄。《杜注》云:“赤狄别种也。”《正义》:“成十三年《传》,晋侯使吕相绝秦,云:白狄及君同州,则白狄与秦相近,当在晋西。此云东山,当在晋东。宣十五年,晋师灭赤狄潞氏。潞则上党潞县,在晋之东。此云伐东山■落氏,知此亦在晋东,是赤狄别种也。”其说似属牵强。

白狄种类,《春秋》及《左氏》,皆未明言。昭十二年《杜注》曰:“鲜虞,白狄别种。”“肥,白狄也。”十五年《注》又曰:“鼓,白狄之别。”《疏》云:“宣十五年,晋师灭赤狄潞氏。十六年,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成三年,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传》曰:讨赤狄之余焉。是赤狄已灭尽矣。知鲜虞与肥,皆白狄之别种也。”其说之牵强,与前说同。

案《春秋左传》言赤狄种类,虽似不同。然铎辰之名,《春秋》无之。“讨赤狄之余焉,”语有两解。刘炫以为“廧咎如之国,即是赤狄之余。”见《疏》。杜预则谓宣十五年晋灭赤狄潞氏,其余民散入廧咎如,故讨之。揆以文义,杜说为长,以《春秋》、《左氏》,于潞氏、甲氏、留吁、铎辰,皆明言为赤狄,于廧咎如则不言也。然则《左氏》之意,盖不以廧咎如为赤狄。《左》不以廧咎如为赤狄,而铎辰为《春秋》所无,则《春秋》、《左氏》,言赤狄初无歧异矣。然则赤狄自赤狄;白狄自白狄:但言狄者,自属非赤、非白之狄;安得谓凡狄皆可分属赤狄、白狄乎?杜说盖失之也?

予谓赤狄、白狄,乃狄之两大部落。其但称狄者,则其诸小部落。小部落时役属于大部落,则有之;若遂以赤白为种类之名,谓凡狄皆可或属诸赤,或属诸白,则非也。《左》宣十一年云:“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晋。”必赤狄之名,不包众狄,乃得如此措辞。若众狄亦属赤狄,当云疾潞氏之役,安得云疾赤狄之役乎?此《春秋》及《左氏》,凡言狄者,不得以为赤狄或白狄之明征也。

然则赤狄、白狄,果在何方乎?曰:赤狄在河内,白狄在■、洛之间。何以知之?曰:以《史记·匈奴列传》言“晋文公攘戎翟居于河内、■、洛之间,号曰赤翟白翟”知之也。居河内者盖赤狄?居■、洛之间者,盖白狄也?曰:《史记》上云“攘戎翟,”而下云“号曰赤狄、白狄,”明赤狄、白狄为两种之总称,所包者广矣。

曰:《史记》之言,盖举其大者以概其余,非谓凡狄皆可称赤狄或白狄也。若谓凡狄皆可称赤狄或白狄,则无解于《春秋》之或称赤狄,或称白狄,或但称狄矣。盖狄在《春秋》时,就大体言之,可区为二:一在东方,一在西方。在东方者,侵轶于周、郑、宋、卫、齐、鲁之间。其地盖跨今河北之保定、大名两道,山西冀宁道之东境,河南之河北道。或且兼及河洛、开封道境。其中以居河内之赤狄为最大。居西方者,其地盖跨今山西冀宁道之西境,及河东道。陕西之榆林道及关中道。其中以居■、洛之间之白狄为最大。故史公举之以概其余也。言春秋时狄事者,莫详于《左氏》。今请举之,以为吾说之证。

狄之居东方者,莫张于庄、闵、僖之间。庄三十二年,伐邢。闵二年,入卫。以齐桓公之威,纠合诸侯,迁邢于夷仪,封卫于楚丘;然及僖十二年,诸侯复以狄难故,为卫城楚丘;其明年,狄侵卫;又明年,侵郑;则其势初未弱也。齐桓公之卒也,宋襄公伐齐而纳孝公。虽曰定乱,实有伐丧之嫌。诸侯莫能正。惟狄人救之。僖十八年。是时邢附狄以伐卫。至二十五年,而为卫所灭。狄虽不能救;然二十年,尝与齐盟于邢。《左氏》曰:为邢谋卫难也;二十一年,狄侵卫;三十一年,又围卫;卫为之迁于帝丘;狄之勤亦至矣。先是僖公九年,狄灭温。温者,苏子封邑,周初司寇苏忿生之后也。见成十一年。十一年,王子带召扬拒、泉■、伊洛之戎以伐周。入王城,焚东门。秦、晋伐戎以救周。晋侯平戎于王。十二年,王讨王子带。王子带奔齐。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晋。十六年,王以戎难告于齐,齐征诸侯而戍周。此所谓戎,不知与狄有关否?然及僖二十四年,王以狄师伐郑;冬,遂为狄所伐,出居于郑;大叔以狄女居于温;则必即九年灭温之狄矣。晋文勤王,取大叔于温,杀之于隰城。王以温锡晋。三十二年,狄有乱。卫人乘之侵狄,狄请平焉。其在河内者,至是当少衰,然三十二年及文七年、九年、十一年,迭侵齐;七年,伐鲁西鄙;十年侵宋;十三年又侵卫;则东方之狄,亦未尝遂弱也。凡此者,《春秋》及《左氏》,皆但称为狄。惟文七年侵鲁之役,《左氏》云:公使告于晋,赵宣子使因贾季问酆舒,且让之。酆舒潞氏相,似其事由赤狄,然此只可谓侵鲁之狄,役属于赤狄,不能谓侵鲁者即赤狄也。

赤狄见《经》,始于宣公三年之侵齐。六年,伐晋。七年,又侵晋,取向阴之禾。十一年,晋侯会狄于攒函。《左氏》云:“众狄服也。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晋。”观宣七年赵宣子之让酆舒,则知赤狄是时,所役属之狄颇众,故其势骤张也。及是,党与携离,势渐弱矣。十三年,虽伐晋及清,及十五年,潞氏遂为晋所灭。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明年,灭甲氏留吁及铎辰。成三年,又伐廧咎如,以讨赤狄之余焉。赤狄之名,自是不复见。盖赤狄本居河内,是时强盛,故兼据潞氏、甲氏、留吁、铎辰之地也。据左氏伯宗之言,则潞氏又夺黎侯之地。其本据地河内,未知灭亡以否?然纵幸存,其势力亦无足观矣。

东方之狄,自晋灭赤狄后,不见于《春秋》及《左氏》者若干年。至昭、定以降,鲜虞、肥、鼓,乃复与晋兢。《左》昭十二年,晋荀吴伪会齐师者,假道于鲜虞,遂入昔阳。秋,八月,壬午,灭肥,以肥子绵■归。十三年,荀吴以上军侵鲜虞,及中人。十五年,荀吴伐鲜虞,围鼓,以鼓子■鞮归。既献而反之。又叛于鲜虞。二十二年,六月,荀吴灭之。定三年,鲜虞人败晋师于平中。四年,晋士鞅卫孔圉伐鲜虞。五年,士鞅围鲜虞。哀元年,齐、卫会于乾侯,救范氏也。师及齐师、卫孔圉、鲜虞人伐晋,取棘蒲。三年,齐、卫围戚。求援于中山。四年,十一月,邯郸降。荀寅奔鲜虞。十二月,齐国夏会鲜虞,纳荀寅于柏人。六年,晋伐鲜虞,治范氏之乱也。鲜虞、肥、鼓地与潞氏、甲氏、留吁、铎辰相近;与齐、晋、鲁、卫,皆有关系;其形势,正与自庄公至宣公时之狄同。《春秋》及《左氏》,皆绝不言为白狄,不知杜氏何所见而云然?以予观之,毋宁谓为与赤狄相近之群狄,为较当也。

白狄本国,盖在■、洛之间。然西方之狄,跨据河之东西者亦甚众,非止一白狄也。晋之建国也,籍谈追述其事曰:“晋居深山之中,戎狄之与邻,而远于王室。王灵不及,拜戎不暇。”昭十五年。是唐叔受封之时,已与此族为邻矣。二五之说晋献公也,曰:“蒲与二屈,君之疆也。疆场无主,则启戎心。”又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则蒲、屈所与为界者,即狄人也。僖五年,晋侯使寺人披伐蒲,重耳奔狄。明年,贾华伐屈。夷吾将奔狄。郤芮曰:后出同走,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重耳、夷吾,盖皆欲借资于秦以复国。夷吾不果奔狄,仍奔近秦之梁,则狄之近秦可知也。晋文公让寺人披之辞曰:“予从狄君以田渭滨,”则晋文所奔,夷吾所欲奔而未果之狄,即与蒲屈为界之狄;其地自渭滨跨河而东,界于蒲、屈也。《左》闵二年,“虢公败犬戎于渭汭,”虽未知即此狄否,然其地则相近矣。重耳之奔狄也,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成十三年,吕相绝秦之辞曰:“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姻也。”《杜注》:“季隗,廧咎如赤狄之女也。白狄伐而获之,纳诸文公。”杜氏此注,殊属牵强,故《疏》亦游移其辞,不敢强申其说也。凡此等狄,其地皆与白狄相近。然《春秋》及《左氏》,皆不明言为白狄,则亦西方之众狄,与白狄相近者而已。僖八年,“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以败狄于采桑。梁由靡曰:狄无耻,从之,必大克。里克曰:惧之而已,无速众狄。虢射曰:期年狄必至,示之弱矣。夏,狄伐晋,报采桑之役也。复期月。”曰“无速众狄,”明西方狄亦甚众;如东方赤狄所役属也。西方之狄,与晋相近,故争阋颇烈。僖十六年,因晋韩原之败,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二十八年,晋作三行以御狄。三十一年,又作五军以御狄。三十三年,晋侯败狄于箕。郤缺获白狄子。曰获白狄子,而不言所败者即白狄,盖白狄与他狄俱来也?范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成十六年。以狄与秦、齐、楚并举,可以见其盛矣。此等狄人,东为晋人所攘斥;又秦穆修政,东境至河;《史记·六国表》。其在渭滨及河东之地,盖皆日蹙?昭十三年,晋人执季孙意如,使狄人守之;定十四年,晋人围朝歌;成鲋,小王桃甲率狄师以袭晋,战于绛中;盖皆其服属于晋者也。《史记》云:“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此《匈奴列传》文。《秦本纪》云:“益国十二,开地千里。”与《韩非子·十过篇》同。《李斯传》作“并国二十”。二十字疑倒。《汉书·韩安国传》作“并国十四,”四亦疑二之误。古文一二三四皆积画也。穆公所服,盖多岐以东之地,即大王所事之獯粥,文王所事之昆夷,及灭幽王之犬戎也。然则同、蒲间之狄,盖尽为秦、晋所并矣。白狄居■、洛之间,其地较僻,盖至魏开河西、上郡而后亡?

白狄之见《春秋》,始于宣公八年,与晋伐秦。成九年,与秦伐晋。十三年,吕相绝秦之辞曰:“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敌。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左氏》亦曰:“秦桓公既与晋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与楚,欲道以伐晋。”白狄盖叛服于秦、晋之间者也。《春秋》哀十八年,春,“白狄来。”《左氏》云:“始来。”盖至是始通于鲁?可见所谓白狄者,惟指■、洛间一族。若凡在西北者,皆可称白狄,则前此不得迄无往来矣。二十八年,白狄朝晋。昭元年,祁午称赵文子服齐、狄,《杜注》谓指此事,其重视之可知。《管子·小匡篇》谓齐桓公“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小匡》述事,不甚可信,然白狄之在西河,则因此而得一左证也。《左》僖三十三年《杜注》:“白狄,狄别种也。故西河郡有白部胡

《左》襄四年,无终子嘉父使孟乐如晋,因魏庄子,纳虎豹之皮,以请和诸戎。《杜注》谓无终,山戎国名。其《释例》又谓山戎、北戎、无终,三者是一。案山戎、北戎在东方,别见予所撰《山戎考》。杜氏之云,未知何据?观魏绛劝晋侯和戎,谓“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又曰:“边鄙不耸,民狎其野,穑人成功;”则其地与晋密迩。昭元年,“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左氏》云:“败无终及群狄于太原,”则无终即在太原附近。疑亦西方之狄,而能役属群狄者也

夷、蛮、戎、狄之称,其初盖皆按据方位,其后则不能尽然。盖种落有迁徙,而称名不能屡更。故见于古书者,在东方亦或称戎,西方亦或称夷也。《春秋》时之戎,史公概叙之《匈奴列传》中,则亦不得谓之非狄。别见予所撰《山戎考》,此不赘。

民族关系(鬼方、犬戎、猃狁、义渠、白狄、赤狄、山戎、孤竹、鲜虞、林胡、楼烦关系)

先谈戎族

戎族分支颇多,有大戎、小戎、陆洋之戎、九州之戎、骊戎、犬戎、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姜戎、茅戎、北戎(又称山戎)无终等名称。

主要介绍犬戎,义渠,山戎。

后世中原王朝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都称为“犬戎”和“戎狄”。

犬戎[quǎn róng]

它的名字与他们以犬或狼作为部落图腾有关。

戎 人的一支。即 畎戎 ,又称 畎夷 、 犬夷 、 昆夷 、 绲夷 等。

《左传·闵公二年》:“ 虢公败犬戎于渭汭。” 杜预注:“ 犬戎 , 西戎别在中国者。”《国语·周语上》:“ 穆王将征犬戎 。”《史记·宋微子世家》:“ 周幽王为犬戎所杀, 秦始列为诸侯。”

为游牧民族,古代活跃于今陕、甘一带。到西周末期,由于周幽王废嫡立庶,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结果周幽王被野蛮强悍的犬戎族攻杀,幽王的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被犬戎占领。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王朝覆灭。

至春秋初期,犬戎成为秦国的强敌,但终究为强秦所平。

后来犬戎的一支北迁到蒙古草原,成为蒙古草原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

后来的突厥、蒙古皆以狼为图腾,或许也是有犬戎遗部融入其中的缘故。

2.义渠

在商代前是西方羌戎民族的一个分支,西周时臣服周朝,后来建立义渠国,与秦朝对抗,后来被秦国灭掉。

3. 山戎(北戎)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

这说明,在唐尧、虞舜的上古时代,就已有山戎一族,居住于中国北方。

是春秋时期北方的一支较强大的少数民族。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燕山一带,以林中狩猎和放牧为主。

在河北省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曾建立了孤竹、令支、屠何、无终诸国。

也就是孤竹属于山戎族建立的一个国家。

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兴兵救燕伐山戎,灭掉令支、孤竹山戎部旅,约战国晚期,山戎逐渐销声匿迹。

再来谈狄族。

鬼方,猃狁,白狄,赤狄都是属于狄族。

鬼方(北狄)

是上古时生活在北方的族群,在甲骨文等上古史料中,鬼方又被称为媿氏、鬼方氏、鬼方蛮。

在商周时期,他们生活在今天陕西、山西一带,与商周为敌。

关于鬼方来历有一种说法是:

鬼方是北狄的一支(后来的匈奴),是夏后氏的后代,他们居住在北地荒漠,非农耕而是游牧为生。

上古时,他们被总称为“北狄”,夏朝称熏鬻;商朝称鬼方;周朝称猃狁;

这个族群在上古时期,是中原人的主要军事对手,商武丁曾与鬼方进行过3年战争,在周人协助下才阻止其对中原的入侵。西周时,鬼方仍时常侵扰周人。

西周之后,关于鬼方的记载就消失了。 那么鬼方去了哪里?

对此后世多认为,鬼方本是北方若干个族群的总称,因为被武丁打败,成为商朝的臣属,因此族群分离,分化成多个部落或族群。

2. 玁狁

春秋时玁狁被称作戎狄,战国时期分布于秦、赵、燕以北的地区。秦代为蒙恬以三十万军所败而北徙,秦末统治大漠南北,南逾阴山,渡黄河,占据河套沃土。自汉朝始,多以玁狁为匈奴的先民,汉朝称匈奴。

近代有考据家称鬼方、昆夷与玁狁为同一民族的不同名称。

3.白狄[bái dí] ,亦作白翟。

我国古代汉族先民之一。其始见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即公元前627年,春秋前期主要分布于古雍州北部(今陕北一带)。 白狄与秦都在雍州,其最初的分布区域,主要在今陕北及陕西洛水流域。

前550年, 因受秦国的压迫和晋国和戎政策的诱惑,东迁至今河北省石家庄一带(冀中)。

东迁后的白狄主要由鲜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 4个氏族组成。

后来,肥氏、鼓氏、仇由氏为晋所灭。

前507年其中的鲜虞氏建立中山国,是为早期鲜虞中山国,公元前406年为魏文侯所灭。前381年左右,“中山复国”,是为后期鲜虞中山国,都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公元前296年为赵国所灭。

鲜虞氏就是白狄的一支,曾经建立中山国。

4.赤狄[chì dí]

赤狄亦作'赤翟',春秋时狄人的一支,或说因其俗尚赤衣而得名。

主要分布于今山西长治一带,与晋人相杂居,是春秋时期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狄族部落。

公元前660年,赤狄因受晋国压迫,东下太行“伐邢、灭卫”;齐桓公率领郑、宋等华夏国抵御狄人, “救邢安卫”。此后,赤狄还攻打过郑、东周、齐等国。

主要由十五个氏族组成,即潞氏、皋落氏、甲氏、留吁、铎辰、廧咎如等。

前594年晋灭潞氏,接着又灭其余诸部。

林胡和楼烦

先秦时,这两族与鬼方等族同时出现于商周以北。

《伊尹朝献商书》载:楼烦居商“正北”。 《逸周书》也称:楼烦向周贡“星拖(玉饰旌旗)”。 《史记》载:春秋,“晋北(今山西北边)有林胡、楼烦”。

可见,林胡、楼烦是我国中部最古老的原始部族。

1.林胡又称林人、儋林,为林中胡人之简称,生活于森林中。

“林胡”活动地区正是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包括今伊金霍洛旗、东胜区和准格尔旗及东越黄河到晋北山地森林区。

战国之际,七强争雄,燕赵为扩充割据地盘,经常以武力兼并四邻。在赵燕的压力下,林胡和楼烦一迁再迁,先从晋北向东迁至燕北(河北北部)。 后来,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又把他们赶到赵西。接着,武灵王“兵威”林胡,驱之至伊盟(今鄂尔多斯市)境内和阴山北;“礼服”楼烦,征集了他们的军队。

这样,把林、楼两国上千里的土地并入自己版图,设置云中、雁门,代三郡治之。而且筑了从今河北宣化沿阴山山脉西行,直达今河套五原以北狼山缺口止的长城,以之来达到巩固土地、防御北胡,再图强秦之目的。

尽管如此,林、楼两族并未被消灭。五十多年后,孝成王时,林胡又随初露头角的匈奴率众而来,不意被赵将李牧以“奇阵”击溃,从此林胡名字失于史册。

2.楼烦

至秦始皇年间,“云中”一带的胡人始终没有绝迹,大约这个支派汇合到匈奴中去了。而此时,楼烦依然活动在鄂尔多斯地区。战国末期,匈奴兴起,鄂尔多斯划入匈奴版图,楼烦又从属于匈奴。秦灭六国,秦将蒙恬收复“河南地”,楼烦又归在秦的统治下。

西汉武帝年间,汉将卫青“击败……楼烦后,收复秦时河南地。”从此楼烦不复为国。以后,楼烦人散居塞内,或并入匈奴,或融于汉族,渐渐从历史舞台上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