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歙县西乡方言 (徽学研究)

 金鸽子文艺 2020-08-06

作者简历:汪育真,老三届。曾被评为全县科学技术先进分子代表受到嘉奖。是一位业余徽学研究者,整编了《徽州名居和义堂》,主编志书《采白故里西溪村文化志》,编著《歙县西乡方言》。2013年被歙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第二章  语音

第二节    多音字的比较

“多音字”就是同一个字,拥有两种以上的读音,继而它们的用法也有所不同。在西乡方言中,它们既沒有规律,更沒有文字记载,全靠习惯性的“口”传。现录辑一些,仅供参考。

普通话中的“大”字有两种读音,一种读“dà”,另一种读“dài”。西乡方言同样也有两种,平常口语用的较多的一种念“dě”,与普通话“dà”的用法相同;用的较少的一种念“dǎo”。普通话中的“dài”的用法在西乡方言中已消失,也一应归属到“dǎo”的范围里。一般在表达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资格、年纪等方面的大小及力度时常用“大(dě)”,如:大屋、大操场、大部分、大力士、大伯、大街、大忙、大喜、大后朝、大班、大人、大船等等;如果要表达带有“大”字的地名就不能用“dě”,只能用“dǎo”,如:大庆、大寨、大连、大同等等,还有本县特产“竹舖大(dǎo)方”也是同样;如若表达人多的组织或全国性的政治运动也不能用“dě”,只能用“dǎo”,如:大队(组织形式)、大跃进(政治运动)等等;与“众”不同的是,平常经常说的“大家”这个词,就有两种不同的念音,也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大(dě)家(gò)”是指人口较多的家庭,如:“一大家人”;二、“大(dǎo)家(gò)”是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如:大家要团结一心;再如,有些家长经常告诫家人说:“在我们这个‘大(dě)家(gò)’里,‘大(dǎo)家(gò)’一定要互相帮助”,如果改成:“在这个‘大(dǎo)家(gò)’里,‘大(dě)家(gò)’一定要互相帮助”的话,就好像有点语无伦次了。另外,在西乡人的思想里,“大蒜”是不是因为蒜瓣多的缘故,似乎已同“大家”一词“平起平坐”了,唯独它念“大(dǎo)蒜”,不念“大(dě)蒜”,而葱却要念成“大(dě)葱”,真是不可思议。

“家”字有三种读音:一、上面所提到的“gò”的读法,在西乡方言的组词中,绝大多数都用这种读音;二、“家”字在“人家”(代词,指自己或某人以外的人)一词中读“gào”,这种读音和用法的词还有“别家、东家”,还可以用在人称代词后组词“卬家、嗯家、俤家”;三、“家”字在“国家”一词中读音同普通话一模一样,仍读“jiā”。使我不得不联想到,在“辛亥革命”之前的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根本不存在有“国家”这一概念,可以笃定那时更不会有“国家”这个名词。后来时局变了,既然有了新的事物,其名词就应该“与众(其它词)不同”地有所区分和创新;再则为了便于社交,普通话的读音更是通俗易懂,反之读成“国gò”或“国gào”人家就听不懂了,造词者並不是没有不注意到了这一点。

“长”字在西乡方言里有三种发音:一、读“jīu”,如:长跑、周长、长矮、长工、长久、长处、长于(善于)等等。二、读“jíu”,是长辈和增大、增多的意思,如:长兄、长辈、师长、增长、生长等等;“长饭碗”一词的解释可又别具一格,这里的“长”并不是指饭碗只数增多的意思,而是说碗里面的饭吃不完,多余剩下摆在碗里,“长”字应读上声“jǐu”,早些年,粮食紧张,大人常责怪小孩说:“吃不完,嗯不能少舀点啊!长(jǐu)到碗里可不可惜?”还有一层意思,得先讲个故事。老冯的儿子壮儿,胖乎乎的,平日特爱吃面。有一次,替他爷爷贺八十大寿,壮儿别提有多高兴,早上吃了两个“盐茶鸡子(茶叶蛋)”、一碗“加头面”后还舍不得放碗,被站一旁细心的奶奶发现了,急忙说:“壮,还想吃哇?嗯赞人少,快去再‘长(jíu)’一碗。”壮壮还真的被奶奶给懵住了,面难道也会长吗?原来,出于对寿星的恭贺,西乡人吃寿面时如想吃第二碗,不要说“添一碗”,应说“长一碗”,这里“长”字又被当“添”字用,不懂西乡方言的人还真不明白在说什么呢!有关吃面的名堂还很多,面有“光面”、“大肠面”、“牛肉面”、“肉丝面”、“碗头面”、“烂污面”……等好多种,其中西乡方言又称“肉丝面”为“兆(jiào)头面”,将“肉丝”改称为“兆头”。旧时,百姓生活多为清贫,一年当中,除过年、做客和办喜事以外,是很难得吃上“兆头面”的。“兆头”即预兆的意思,而盖在面上的肉丝带给人的征兆又是若何呢?无可非议自然是有一种比面还好的预兆。当然,人们还更期盼着一年中经常能有这样的氛围,正因为“很难得”,所以总想有所许愿,有好兆头,于是将“肉丝面”冠为“兆头面”并非过分,能图个好兆头乃人之常情。众说纷纭,亦有人根据西乡人家中办大事,有早餐吃面的风俗习惯,称“肉丝面”为“朝(jiào)头面”,这里是以时间为概念,“朝”即代表早晨,根据这又将“肉丝”称之为“朝头”。另外还有如开始所说的“加头面”,它是根据肉丝是加在光面的上面、与光面不同的这一点,又可将“肉丝”称之为“加头”。确实,在西乡方言中,同一件事,存在有几种别具一格的解释的例子是很多的。顺便又来讲讲“烂污面”,烂污面就是在锅里放点菜,多煮一些面,加点油盐后仍放到锅里,让吃者自舀自吃,虽然味道比不上“兆头面”,但比较节省,既节省面,又节省“佐料”, 徽州人向来不宜用来待客。

“上”的读音有两种:一、读“xīu”,如:上面、上报、上策、上层;二、在句中作动词时,则读“xíu”,如:上气、上当、上班。由“上”作词根的方言词很多,但有些同是一个词,却包含了多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如:1、“上头”一词既代表上司,又泛指高处,如:“上头跟朝(今天)要来检査,大门上头叻欢迎标语要赶紧挂起来!”2、“上(xīu)桌”即酒席上的第一桌,如:“上桌是留亥娘舅坐叻”;也可理解成坐到桌子旁的凳子上吃饭,如:“俤吃饭都是佗饭碗,从来就冇上(xíu)桌吃饭叻习惯;”还有一层意思,便是到桌子上面去,如:“菜都上(xíu)桌哩,嗯就留下来吃吧!”3、“上身”是指人体腹部以上的部位,如:“嗯上(xīu)身着叻衣裳太少!”而另一层意思则是讲,有什么东西附着在身体上,如:“年纪大了,千万不能有病上(xíu)身”。4、“上手”一词,更是一词多义。平常习惯于称位置较尊贵的一侧为“上手”,如同“上首”,如:“嗯叻上(xīu)手应让亥客人坐”;赌博时称坐在自己左手位置的人为“上手(上家)”,如:“上(xīu)手真利害,卬一张牌有吃不着!”也可理解成在工作中,技术比较全面、熟练,拥有一定声誉的人为“上手”,如:“那是上(xīu)手叻事,卬只有打打下手而已!”有时“上手”二字还含有“开始”的意思,如:“嗯桩事卬一上(xíu)手就感到有点棘手”。5、“上装”既代表上衣,也表示演员的化妆,如:“俤演江姐,穿嗯件上(xīu)装真上(xíu)装”。6、“上下”可以指那些在职位、辈分上较高的人和较低的人,如:“卬家嫚成绩优秀,全家上上下下都很高兴”;也可解释为从上到下,如:“卬看俤全身上(xīu)下叻穿着,就晓哩俤来头不小”;还可以比喻程度的高低,如:“嗯次考试大家都不相上(xīu)下”;假如用在数量词后面,就表示大致是这个数量,如:“嗯块稻田亩产定能有一千斤上(xīu)下叻收成”;用作动词,则可表示从高处到低处或从低处到高处,如:“有哩电梯,上(xīu)下楼就方便多嘞”。7、“上天”,相信迷信的人用来指主宰自然和人类的天,如:“天长时间不落雨,是上(xīu)天对百姓叻惩罚,徕个都冇俤叻办法”;也指上升到天空,如:“‘神舟七号’飞上(xíu)天嘞”;还可用在婉辞里,喻义人的死亡,如:“俤已上(xíu)天去见马克思嘞”。

“朝”读“qiāo”,如:朝代、朝鲜;亦读“jiào”,如:朝阳、朝霞;还可读“jiāo”,如:称呼祖父为“朝朝”,称呼太祖父为“太朝”。

我们常说的“跟(gàn)朝(jiào)”(即:今天),不仅读音变了,而且连字也变了。“今”字在西乡方言的读音是“jìn”,如:当今、今生今世。“明(mān)朝”(即:明天)的“明”字,这里读“mān”,如:明年;当“明”字的读音为“mīn”时,可以组成的词藻其中有:明亮、明白、明理。“后(hái)朝(jiào)”(即:后天)的“后”字,这里读“hái”,如:外外后朝、后年、外外后年;同样还是“后天”这个词,表示人或动物离开母体后单独生活和成长时期的各种生活习性,跟“先天”成反义,这里“后”字应读“hǎi”,如:后台、后退等等。

“给”字也有两种读音:一、读“hài”,除具备“送”的意思外,在句子中还可作为“给”类动词来兼表被动,如:普通话中的“他被狗咬了、我被他吓了一跳”可以分别改为“俤亥(给)狗咬了、卬亥俤吓哩一跳”;二、读“jī”时,是供应、供给的意思,如:给养、给水、给予、供给制。方言中,“给”字在具备“为”的意思时,常用“把”,如普通话中的:“医生给他们打防疫针”,方言却是说:“医生把俤人打防疫针。”另外,在表示“引进动作的对象”用场时,用“跟”来替代,如普通话所说的:“小朋友给老师敬礼”,方言却说:“小朋友跟老师敬礼”。要注意的是,这种用法在普通话里有一定的限制,有的说法方言里有,普通话里却没有,如方言中的:“车都走远哩,俤还在跟卬人招手”,在普通话中就不能说成:“车都走远了,他还在给我们招手”。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