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区别?

 zjshzq 2020-08-06
十点法务

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是合同法上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实务中,很多人对这两个概念总是搞不清楚,从法律性质上来看,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区分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一、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

一般认为,所谓合同成立,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意思表示一致。所谓合同生效,是指合同符合法定生效要件,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并能够产生当事人所期望的法律后果。

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和基础,但合同成立不一定生效。一般认为,合同成立属于事实判断的范畴,只要合同当事人对合同主要内容达成意思一致,就应当认定合同成立。而合同生效属于国家对合同效力进行价值判断和效力评价的范畴,体现了国家干预的原则,合同要想生效,需要具备法定的生效要件。

合同生效的一般要件

根据《民法典》第143条的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一般可以认为,合同只要具备《民法典》143条规定的3个条件时,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此,《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第1款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实务中,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的生效条件或生效期限,合同附生效条件的,当条件成就时合同生效,合同附生效期限的,生效时间到达时合同生效。有些合同需要办理批准手续的,如果按照相关规定,不办理批准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合同成立后如未办理审批手续,合同不生效。

二、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的区别

合同成立和合同生效有如下区别:

1、成立条件和生效条件不同

如前所述,合同成立属于事实判断范畴,只要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就可以认定合同成立,但合同生效属于价值判断范畴,合同生效得符合《民法典》第143条的一般生效要件,如果当事人另有约定或法律另有规定,还得符合特别生效要件。

《民法典》第490条规定:“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民法典》第502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2、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略)

3、体现的意志不同

合同是否成立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合同生效体现了国家干预原则,对于不具备法定生效要件的合同,由于当事人的意志不符合国家意志,故不能发生订立合同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

4、责任形式不同

合同成立,如果当事人要承担责任,承担的是缔约过失责任。合同生效,如果当事人要承担责任,承担的就是违约责任。

5、赔偿范围不同

合同成立,当事人承担的赔偿范围只限于信赖利益损失。合同生效,意味着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造成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承担实际遭受的全部损失,不仅包括现有财产直接损失,而且包括可得利益损失。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针对同一问题,不同法院可能会有不同裁判观点,相应风险请谨慎评估。

END


作者简介


孙自通律师

拥有律师和高级信用管理师资格

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

国内知名银行、小贷、担保

典当等领域风险管理专家

知名培训师  年授课过百天

业务交流微信号 zitongsun

十点法务

一个专注于法律实务的平台

每天20:00准时推送

通过法律视角为您解读
企业运营中经常遇到的公司治理
股权转让 合同纠纷
劳动人事 知识产权
税务 投融资 并购
刑事风险等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