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之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 郭海林

 乡音陇风 2020-08-07

散 文 天 地

教师之路漫漫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郭海林

2014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参加了湖北省新机制教师招聘考试,并以全市第二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在武汉理工大学进行为期20天的岗前培训之后,我便踏上了教师这条路!

作者

时光荏苒,犹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在教学岗位上执教了四年半,在这四年半中,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有过辛酸,有过喜悦,有过成功,有过失败,有诸多说不完的故事,在我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作为教师,我有责任让他们都绚丽的绽放。

精心地准备每一堂课,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

回忆工作之初,我热情有余,经验不足,刚刚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学生稚嫩懵懂的眼光,我有些不知所措,教学中,我不断努力回忆当年我的老师曾经如何教导我的,力求取其精华,用其所长。

老师无论用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将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尝试各种教学手段,抓住机会旁听其他老师的课,我发现每位教师教学风格都有所不同:有的幽默风趣,有的简明扼要,有的细腻生动,有的大气磅礴......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我相信每位教师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

渐渐地,我在尝试摸索中确定了自己的教学理念,那便是——“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语文知识包含了太多的内容:古今中外、儿女情长、悲欢离合、旖旎风光......多把课堂还给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让他们爱上文字,爱上阅读,爱上语文,所以每一个知识点,从备课到上课到作业辅导,我都精心地做准备。

作者的书法

我2014年接的第一个班是三(1)班,换过许多老师,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够浓厚,特别是在三年级,作文起步、日记起步、读书笔记起步阶段,很多孩子觉得作业太多甚至厌烦,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无非就是死记硬背罢了,在教学中,我在标点符号、拼音、书写等基础知识方面不断纠正他们的错误,讲解课文时,故事性的记叙文让学生自编自演,枯燥些的说明文给他们播放相关的视频、图片、音乐,并适时的补充和课文相关的课外故事,渐渐地,我在学生的眼中看到了他们对语文这门课的喜爱和眷恋,看到了他们上课时专注的神情,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把三年级课文《西门豹》编成了课本剧,孩子们都踊跃地参加了表演,当我在台下看到他们认真投入的演出时,每个小演员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时,我真的倍感欣慰。

后来教到高年级,我发现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词语盘点”。它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个栏目,密密麻麻的一大片词语,要能保质保量又有趣地进行教学,操作起来着实困难。以前我总是让学生课堂上读一读,课后抄写几遍,最后听写检查,可几次测试效果都不好。

一次,学完了一组课文,又该学习“词语盘点”了。我按照老方法让学生自由读、齐读、开火车读,检查,气氛很沉闷。焦虑之下,脑中灵光一闪,问学生道:“谁来说说,咱们怎样学习这些词语才能记得更好?”学生直愣,像丈二和尚,一时摸不着头脑。

我接着问:“假如你是出试卷的老师,来考这些词语,你会怎样出题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顿时来了精神,叽叽喳喳议论不停。不一会儿,教室里就小手如林。

有的同学说:“用看拼音写汉字的方法出题,考查是否记住了这些词。”

有的同学说:“用补充词语的形式出题,检查是否记牢,有些字容易错。”

还有的同学说:“用照样子进行词语归类出题,增强记忆。”

   ......

真是一群机灵的小家伙,几乎涵盖了基础知识测试的所有题型。孩子们既举例子,又说理由,参与积极,思考认真。我接着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给“词语盘点”出一张小试题,题型自定。下节课一测试,效果好得出人意料,只有个别小马虎出了一点错。

通过这件事,我感受颇多。同样一件事,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式,“要我学”就变成了“我要学”,也许这就是兴趣使然。

作者的书法

二、加强“三笔一话”基本功训练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教师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发展的方向。三笔一话,即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一手漂亮的字,能让人赏心悦目,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能让人如沐春风,对于我个人来说,基本功底差,特别是普通话,带有浓重的南方方音,本来我自己没有察觉,但是通过2014年的一次讲课比赛视频中,我发现在自己的普通话存在很大的问题,从那以后,我经常借助普通话学习资料和视频来纠正自己的发音,积极练习一些绕口令和儿化音,我相信只要勤于练习、多加练习,语音的弊病就会慢慢地纠正过来。另外,作为语文教师,我喜欢字写得好的学生,喜欢字写得漂亮的试卷,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都在异口同声地说,字写得好的卷子让人看了舒服。每次语文阅卷,字写得好的卷子阅得很快,给老师的第一印象也很好。美,谁会拒绝呢?而那些字迹潦草、涂涂改改的卷面。批改的时候着实让人头疼,有的甚至完全看不清学生们写的是什么,用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瞅你写那字儿,跟蜘蛛爬似的”。说实话,有些时候不能全怪学生字写得不好,如果老师平时在黑板上写的字就不好,还指望学生们的字能出什么彩呢?写好字不仅是教师的基本功,更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即使你博古通今、学富五车,没有一手好字还是让人觉得遗憾,而即便你并不学识渊博,但你能写出一手好字,也会让人多些期待。写好字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这几年来,我一直在加强自己的三笔训练,在学校同事和家人的指导下,我的字也在一点一滴的进步,在市“人寿杯”教师书法比赛中,我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了,在讲课的时候,我也经常有意识地去指导学生的书写,我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我教的学生也能写得一手漂亮的字。

作者的书法

三、学不可以已,及时给自己充电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心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要当好筑梦人,要真正做到坚持学习,及时给自己充电。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读关于本学科的各类书刊及教育学、心理学论著,比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李政涛的《教育常识》、王宏申的《新教育风暴》等,这些书能帮我们提高教育素养,提高教学水平,另外,现在网络那么发达,我们可以多看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也可以关注一些教师公众号,多看一些教育论文,多研究一些教学案例,多学习一些成功的课堂,记得上个月,我在一个教师公众号中看到一篇教学案例,使我深深的受到了启发,这个案例是这样的:

一位名师要上一节公开课《陌上桑》,听课的人很多。老师在学习了那几句描述路人见罗敷而失态的诗句后问学生,这几句诗说明了路人什么时?后排一个男生抢答:好色!不得不说,这种现象级的答案,一般都出自后排。这是一节很多人听课的公开课,此答案一出,现场马上微妙且暧昧了:女生抿嘴笑、男生拍桌哄笑、听课的老师以书本掩嘴笑,等着看讲课老师的反应和处理。这位老师把这名学生叫到讲台上,开始了师生之间的一场对话:

师:请你说说,好色这个词,是作贬义用的时候多还是作褒义用的时候多?

生:贬义的时候用得多。

师:好色作贬义词时,一般用在什么人身上?

生:一般用在心思不正经的人身上。

师:好,那你读一读这首诗中的这几句话,看看有哪句话是说这些路人心思不正经的呢?

生:……没有

师:我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新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老师,好色用得不准确,应该是罗敷的美令人沉醉。

讲到这,听课师生掌声如雷……

其实路人本质上就是好色,中性的好色。但这个学生在回答好色的时候,他所思所言,显然不是中性的,且抛出在一个特别的场合——公开课上。所以这个意外的答案背后,不只有教学问题,还有教育问题。要怎么样才能不失态、不生硬、不刻意、不破坏陌上桑的美丽邂逅,同时又把这名学生拉到东南隅上来呢?老师的反应与应对非常重要:不理不行,批评不行,尴尬不行,顾左右而言他也不行,因为这名学生已经成功地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及课堂的焦点,从坐观罗敷的审美语境中,一下拉到了通俗的好色上。从课堂上这一段处理看,这位老师确实厉害,应变之快、情绪之稳定、反转之巧妙,举重若轻,令人赞叹!

看了这个教学案例,我深深地反思自己,在我的语文课中,又何尝没有这样那样的尴尬回答,而我的应对是顾左右而言他转移话题,或者干脆罚学生站一节课,学生是多么冤枉了,老师又是多么失败啊,我就不能一步步地正确引导,把学生尴尬的回答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吗?归根结底,还是我的知识不够,功底不深,经验不足。天下之事,不难于立,而难于行,不难于行,而难于行之必效。我会在教学的路上不断摸索,多学习,多学以致用,多总结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提高我的教学水平,让自己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

作者和她的学生们

我永远在沙岸上行走,走在沙与沫之间,高潮会抹去我的脚印,风也会把泡沫吹走,但是海洋与沙岸,将永远存在,教师之路曼曼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间值得,讲台值得,成长尤其值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