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传习所之中医临床||夏季湿热证的证治探析(5)湿热的舌诊和脉象

 为什么73 2020-08-07

 金钊 岐黄传习所 

本篇导读

看舌体定阴阳,辨寒热;看舌苔厚薄分湿浊轻重,舌苔颜色别寒热趋势;用舌苔的松浮还是紧密,就能看到邪气的性质和病人气机郁闭的程度及状态。


1
对于湿热最有诊断价值的是舌诊

先讲湿热的诊断,最有诊断价值的不是问诊,是舌诊。问诊、切诊在这时权重都没那么高。

古人讲“湿热病,脉无定体”。为什么脉无定体?不是我们简单的认为,有湿,脉就濡,热,就数。湿热,脉就濡数或滑数,不一定是这样。它还可以出现浮脉、沉细脉、细弱脉,这时不能把它当成虚证。

由于湿邪郁闭三焦,阻碍气机,气机不能布达,就摸不到脉。把湿祛掉,脉的真相、机体的本相就恢复了,就出现了。不能认为脉很沉细,就是虚证、寒证、里证。

有时看舌苔黄厚腻,但是脉并不是很滑数有力,这是湿邪郁闭。因为有暑,常常容易看到脉相对会大一点、浮一点,但这是典型表达,有些气机郁闭到一定程度,脉的表达并不典型,所以,重点是看舌象。

舌象分为三个角度看:第一,看舌体;第二,看舌苔厚度;第三,看舌苔致密度。通过这三个角度来确定暑湿的寒热属性、湿浊轻重程度、气机郁闭程度、津液损伤程度。不仅仅是暑湿,湿病都是这样,要看舌体、苔厚薄、致密度。

看舌体定阴阳,辨寒热

舌体,定阴阳,辨寒热。暑就是阳病,为什么还要定阴阳?王孟英说“哪有阴暑,暑就是阳病”。这里并不是定“暑湿”的阴阳,而是看舌体定病人当前状态的阴阳寒热属性。

如果舌体本身比较红,说明这个人本身气血相对充盛,是相对偏阳性、偏热性的体质。

如果舌质淡,舌体瘦,说明是偏阴性、偏寒性的体质。这样在用药、病情转归上,就有一个预判,这个暑湿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

病人可能说热的很,但看他舌质很淡,苔黄白相间,偏白腻,这是以湿为主,热不是很盛,那么用药时,偏阳偏温的药可能要多一点。

如果舌苔黄厚腻,发热重,脉还有点滑数,但是舌质淡,又要考虑病人是在什么体质状态下感受的暑湿、暑热。

在治疗的时候,即便需要清暑透热,在药物的力量、味数、剂量的选择上都要考虑,同时还要考虑他的体质能否被这些药物调动起来。

如果是舌质特别淡,又是阳虚体质,在清解暑热的基础上,根据体质还要运用一组温中健脾这一类的药物调动机体。所以,看舌体的本体很重要。

厚薄分湿浊轻重,颜色别寒热趋势

还要看舌苔颜色、厚度。舌苔厚度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本气的盛衰、精血的盛衰、痰湿的程度。

有的人本气虽弱,但不夹痰湿。有的人本气虽强,但舌体胖胀,本身就夹痰湿,又夹暑热,又夹暑湿,治疗难度相对大一些,用药就不是简单的清暑化湿,还要根据他的体质,针对痰湿、痰饮来进行用药。

看舌苔厚薄,来判断湿浊轻重,到底受了多重的湿邪。薄一点,就湿浊轻,厚一点,就湿浊重。

舌苔颜色,体现的是寒热的趋势。

如果是黄白相间,不管病人说他多热,或者发热、发烧,仍然相对是以寒为主。

如果是明黄腻苔,即便现在还没发热,或者没有口干口苦,也要高度重视,它可能迅速化热,因为明黄就是热性的趋势,后面热的症状一定会显现出来。

确定了寒热、阴阳、湿浊轻重、本气盛衰,就决定了后期用药的选择。

松紧分郁闭,津液别燥湿

然后,还要看舌苔松浮紧密的程度,如是否松浮、致密、紧贴舌面等。如果舌苔松浮,虽然有湿,即便苔厚,也说明气机郁闭不厉害,邪气性质相对轻。

有些舌苔很薄但是致密,说明湿浊对气机郁闭的较重,甚至暑湿还带点毒。今年就是都带点毒,不然新冠是怎么产生的,它不是寒湿疫,就是湿毒。

今年临床上多见皮肤病、疱疹、生疮流脓、眼睛发红、舌面溃疡等等,说明带点毒性,邪气的性质比较剧烈,一感受邪气,程度就相对比较深,体现在舌苔上,就是闭得比较紧而致密。

用舌苔的松浮还是紧密,就能看到邪气的性质和病人气机郁闭的程度及状态。舌苔越紧密,气机郁闭程度越深。

看舌面津液,看的是燥的程度,看它有没有伤津,也决定了后面用药用到什么程度。如果伤了津液,燥湿的药都是要耗损津液的,怎么去用药,值得思考。查舌辨别津液损伤程度,如果津液充分甚至水滑,一定是生冷吃的太多,湿是以太阴表达为主。如果舌面舌苔虽然厚,但是很干,说明伤津了,热很盛,后期表达可能以阳明为主。

2
湿热证的脉象分析

看舌苔可以看出很多信息,但还是要结合脉,“脉无定体”不等于不看脉,只看舌头就能开药了。只是说对于脉要尽力分析,不等于看到脉沉细,就是有虚有寒。

中医讲舍脉从舌、舍舌从脉、舍证从脉、舍脉从证,其实没有真正的舍,舍去的是假象。

比如脉沉细,把脉舍掉了,不开补药,开化湿药,其实并不是舍了脉,而是通过分析,把“沉细脉就等于虚损”这个大概率的、普遍的结论放弃了。舍掉的是结论,而不是说不考虑沉细脉,还是要考虑、分析沉细脉如何而来,因何而来,为何沉细,还是要考虑脉象的

舌苔黄厚腻又干,脉洪数,是典型有热;舌苔水白滑,脉又沉细,就不能简单认为是虚寒性,要开大辛大温药,还要考虑是否有暑湿,是否有湿邪郁闭的情况。

(本文根据金钊老师讲课录音整理,未完待续。)

本文为国医传习所元老会联合创始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