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分四种境界,为什么说老子的境界高于孔子?

 安麓散人 2020-08-07

【原创】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将人分为了四种境界:第一种自然境界,第二种功利境界,第三种道德境界,第四种天地境界。

所谓“自然境界”,类似于那些丧失人性的杀人犯就是如此;所谓“功利境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就是如此;所谓“道德境界”,对于孔子这样的万世师表来说就是如此。而对于“天地境界”,在冯友兰先生的眼中,中国千古以来只有老子达到了这一境界。

为什么说老子的境界高于孔子?这还要从老子的思想学说说起来。

老子学说的最大特点,一个是朴素辩证法,另一个就是在政治上无为而治的主张。朴素辩证法,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在老子的眼中,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存在的,无一件事没有对立面。

或许在冯友兰先生的眼中,真正决定老子境界的,还是他“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那就是放下了这整个世界,顺其自然。无欲望、无追求、无功利,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但是这样的境界,这世间又有几个人能做到?也难怪冯友兰先生将老子看作是千古第一人。

然而与老子相比,处在“道德境界”的孔子,似乎就与他的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孔子的这一生,也过得很是辛苦。

在思想主张上,孔子一直强调“仁”与“礼”,他周游列国,期望能将社会秩序重新带回西周时代,同时他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标准,期望能用这些标准让社会重新正常运转。然而在春秋战国那样的一个年代,孔子的思想主张注定不会被他人所接受。生不逢时或许才是孔子这一生如此艰辛的主要原因。

人分四种境界,为什么说老子的境界高于孔子?

不过,也正是因为处在了道德境界的孔子,他成功地打破了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垄断的现状,使得老百姓也获得了学习的机会,这不得不说是千古一大壮举。不仅如此,孔子还可以说是“新式教育的鼻祖”,注重“因材施教”,编撰不同种类的书籍,都是孔子为教育事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或许,也只有处在道德境界的孔子,才有可能完成如此壮举。

当然,孔子的思想也并不是完全都是好的。与法家相比,儒家存在严重的“厚古薄今”的思想,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以前的比现在的更好,一味地希望能够回到西周这个已经淹没在历史中的时代,这显然是某种倒退。

除此之外,孔子所定下的各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人性的发展,在后来甚至成为统治者控制老百姓思想的有力工具,这不得不说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孔子与老子,这两个人到底谁的思想境界更高?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作者也无法下出论断。但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而不仅仅是去比较他人的境界高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