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节特刊·感恩】冯衍春 母亲的手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母亲的手

作者简介

         冯衍春,男,生于1944年,初中文化,中共党员,山东淄博淄川人。1961年8月入伍,1968年退伍后参加煤矿工作。干过井下工人、干事、主任、党支部书记等,1994年退休后在公安派出所帮助工作。系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淄博市作协会员、淄川区作协会员,《淄博日报》等媒体业余通讯员。

         1986年开始业余写作,1991年写电视小品“银首饰”,获淄博矿务局二等奖,并在山东煤炭系统展播;1999年写纪略“寻踪觅迹抓狐狸”一文被载入中国经济出版社《辉煌二十年》一书;有数篇破案纪实被《淄博电视台》拍成专题片播放;有千余篇消息、通讯、散文等被《人民公安报》《山东法制报》《齐鲁晚报》和《淄博日报》等当地媒体采用;有的征文获不同奖项;2014年出版个人文集《梦中的期盼》一书。

       母亲的手,不是大家闺秀的绣花手,也不是书香门第的娇嫩手。母亲的手,是劳动人民的手,是温暖的手,是饱经风霜的手,是艰苦奋斗的手。

       旧村拆迁后,母亲开始跟我们兄弟姊妹们过起了“轮流管”的日子。去年春天,娘又来到了我的出租屋跟我一起生活。有一天,我看到母亲的手指甲长得挺长了,便说:“娘,等会儿我给你剪剪指甲吧?”娘说:“行啊。”早饭后,我和母亲面对面坐在外间屋的交叉上,我手持指甲刀开始为母亲剪指甲。

        握着母亲这双比一般女人要大,又瘦骨嶙峋,青筋暴跳,手指骨节有些扭曲变形的手。我一边剪一边说:“娘,你的手咋成这样呢?”娘说:“那是年轻时为赶做`过江鞋'被麻线勒的。”“噢,”我惊奇地应了一声。

       娘说:“那年解放军打完淄川城后,工作队便进村号召支前,说大军要南下解放全中国。号召男人`出伕'、女人做`过江鞋',要求每人在半月内要赶做3双布鞋……`过江鞋'要做的结实耐穿才合格!她做的`过江鞋',纳的千层底,平整,麻线巴不但均匀、密实,前掌后跟要勾针。纳鞋底时左手要用力攥紧,右手拿针锥扎上眼,然后右手拽麻线,为了纳紧每个针巴,都要将麻线缠在针锥把上,左手使劲掐着鞋底、右手使劲勒。纳完后的鞋底拿在手里拧不偏、掰不弯;上鞋时还要上得正,上得结实,同样也要勒紧、勒结实每个麻线巴。穿上后走起路来`格噔格噔'响才行!”

        我们姊妹6个都是母亲一手拉大的,那时推磨推碾、摊煎饼做饭、洗脏换净、做衣做鞋,都是母亲干。平日里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都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三穿了老四穿。每年一进腊月,那是母亲最忙的时候。因快过年了,家里再穷,日子再窘,一年说啥也要让我们穿上件新衣服、新靴子。那时娘白天除了做饭就是做衣服,晚上还在煤油灯前纳鞋底或做靴子。都赶在大年初一早晨让我们穿上新衣服、新靴子。天长日久,时间长了,娘的手指也就慢慢地变形了。

       入社前,那时还是单干,记得耩上地后爹就出去给人打工了。那时娘除了照顾儿女之外,还要上坡浇地、除地干活。记得我八九岁那年夏天,我家“小斜儿”那块谷地招了“子蝗”,有个周日早晨娘早早叫我起来跟她上坡去打“子蝗”。走到那谷地一看,快绣穗的谷叶被“子蝗”啃得有很多小豁豁,娘着急地说:“眼看再一月就割谷子了,这还待叫`子蝗'啃熬!”说着,娘在前边用两根小木竿从两边往里慢慢地敲打,我跟在后边将掉在地下的“子蝗”用脚踩死……

       五六年入社后,娘除了照顾我们吃饭上学外,还要去生产队挣工分。那时一个小脚女人,平时起早睡晚去推碾轧玉米或高粱,早晨两三点就起来推磨煎饼糊子,然后上饭棚支上煎饼鏊子开始摊煎饼。这一早晨从推磨到摊完那盆煎饼,一派就是三四个小时,吃了早饭还要上坡干活。那时娘上坡除地、浇地、上场院创麦秸、去饲养股出栏脚羹啥活都干过……

        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当时我在外当兵,娘在家一手拉着弟、妹5人,为了这6张口娘真是操碎了心。那时弄点地瓜干、地瓜秧都要上碾去轧碎,用箩子一遍遍箩细;上集买些干萝贝缨来家,要用水泡开、切细、淘净;上坡拔野菜回来也要择好、洗净、剁细,然后掺上地瓜面蒸窝头或菜蛋,用地瓜面放上野菜做菜黏粥喝。娘整天洗衣、洗菜、淘菜,做饭、做衣、鞋、挣工分,靠的就是她那双勤劳的手。

       七八十年代,我们姊妹6个先后成家,娘便开始一个接一个地看孩子,从外孙女、外孙,孙子、孙女,先后看起了七八个孩子。同时还为孩子做小衣服、小鞋、小靴子等……

        母亲的手,是劳动人民的手,是温暖的手,是饱经风霜的手,是艰苦奋斗的手。

本期图片: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