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姜丽萍 与太极拳的不解之缘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 与太极拳的不解之缘 ·

 作者简介

       姜丽萍,退休前是高校职工,爱好文学,喜欢把身边的事写出来,分享给读者。

  这辈子都没想到,我能和太极拳结缘。退休之前,我在单位办公室工作,由于久坐,我身上有着所有办公室人的通病,颈椎骨质增生、肩周炎、网球肘、腰肌劳损。说实话,有这么多毛病在身上能舒服吗?整日里,不是这儿痛就是那儿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意识到这样下去可不行,人老了也要有生活质量啊!于是,我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

  听说我们学校有一位罗老师在教太极拳,我想去试一试。趁着工作不忙,我和两位同事一起去找了罗老师。罗老师很热情,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要求,并叫我们每晚七点到学校的大操场,他在那里教我们打太极拳。

  第一天晚上,我来到操场时,罗老师和几位同事已经先到了。七点钟罗老师开始上课,他先讲了一些太极拳的基本常识,然后做了几个示范动作,简单讲了动作要领后,就让大家跟着他做,大家跟着罗老师反反复复地比划着,很快时间到了就散了。第二天晚上,来的人比前一天少,我跟着罗老师比划了一阵之后,越来越觉得没劲,慢慢腾腾的,半天一个动作,实在没有耐心练下去。第三天我没有去,就这样与太极拳擦肩而过,一别就是十年。

  后来我参加了校工会健身操协会,每周跳两次健身操。刚开始的时候,我手脚及其不协调,加上从小不爱运动,身体比较僵硬,学得很费劲,跳得很吃力,但经过多年的坚持,我的手脚灵活多了,这对我后来学习太极拳有很大帮助。

  2016年5月初,已经退休的我去北京女儿那里住了一段时间,每天做完家务,就无所事事,觉得很无聊。一天,女儿说:“妈妈,我有个朋友已经学了十年太极拳,最近打算自己开班做太极拳教练,你有没有兴趣去学啊?”我说:“我可不去,不感兴趣!”女儿又说:“过两天他要搞一次太极拳公开课,你就当去捧捧场吧,我和你一起去。”她这么一说,我想,好人干嘛不做呢,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我答应了。

  女儿的朋友姓陈,我就叫他小陈师父吧。第一次去参加小陈师父的公开课,是在一个挺高档的会所,小陈师父的妻子很细心地给每一位来宾送上一份自己亲手烘焙的几样精美小点心,很是温心。这对小夫妻,不靠父母,决心自己创业,精神可嘉,作为他们朋友的母亲我应当支持。

  来听课的人中,多数都是小陈师父的朋友,还有他的学生和学生家长,只有少数人是看了宣传海报自己来的。人差不多到齐了,小陈师父走上讲台,分享了学习太极拳的经验和收获,又讲了陈氏太极拳的历史渊源,介绍了几位著名的陈氏太极拳大师级人物,还介绍了他的师父杨松泉,一位来自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村的陈氏太极拳传承人。

  头一次听说有个叫“陈家沟”的地方,头一次听说太极拳有“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赵堡”这么多种类,我感到很惊奇!对于太极拳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最后,小陈师父为大家演示了一套太极拳,他的学生(几位小学生)也分别表演了两套拳术,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小陈师父的学生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因为我极少看到小学生打太极拳。试想,孩子从小练太极拳,只要方法得当,必然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小孩子身体强壮了,对学习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呀!

  公开课结束后,报名的人不多,万事开头难嘛。为了支持小陈师父,我和女儿决定跟着他的太极拳初级班继续学习。上课时间也就是每周一次两个小时,但课后每天要把每次学习的动作练习十遍,还要在学员群里打卡,接受老师和学员们的监督。

  开始我是为了人情打拳,渐渐地我被小陈师父的真诚打动。他每次讲课都很认真,一招一式都耐心仔细地示范、讲解,有问必答。如果不认真学,我就觉得对不起他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学员们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我有跳健身操的基础,动作协调方面还占了一点优势。学了近两个月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发现我的两条腿腿弯处有点出汗的感觉,非常舒服。要知道我的两条大粗腿从来都不会出汗,而且还特别怕冷。难道这就是“打通血脉”的一种信号吗?假如我坚持练下去,我的腰和腿是不是就不怕冷了呢?一边想,一边心中窃喜。我暗下决心,一定坚持把太极拳打下去!

  不久,我回了南京。在北京学的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76势刚学了三分之一,所以我急于找一位师父继续学习。校工会有个太极拳协会,可是一问,他们打的是“赵堡”。看到校体育馆前有一伙人在打太极拳,一打听,人家打的是“杨氏”。这下糟糕了!原以为很简单的事,一下子变复杂了。一着急,我向老同事发起了牢骚,巧的是,这位老同事知道一位郑师父打的就是陈氏太极拳,而且已经打了好几年了。我一听,高兴极了,因为对郑师父我还是挺熟悉的,过去在工作中有过接触,只是后来他退休了,一直没有联系。

  说来也是缘分,知道郑师父打陈氏太极拳的第二天早上,我出门散步,在路上巧遇了郑师父。他穿了一身白色的太极服,很飘逸,也很潇洒,因为刚刚打完拳,显得轻松愉快。他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面色红润,精神抖擞。我赶紧上前,高兴地向郑师父打招呼,并向他说了我在北京学习太极拳的经过,表示想跟他学习陈氏太极拳。

  郑师父没有马上答应我,而是叫我把学的套路打给他看看。我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打了一遍“老架一路”的前十五势。他看了之后,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自己打了一遍“老架一路”的前十五势给我看,意思是让我自己感受一下我们之间的区别和差异。

  看了郑师父的“拳”,我颇有感触,从外形上看,他的架子很中正,很沉稳,柔中有刚,很有气势,感觉功夫不浅。我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坚定了跟郑师父学习太极拳的信念,最后郑师父也答应了我的请求,愿意收我这个徒弟,找师父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打拳的时间是每天早上七点,这意味着我要彻底改掉睡懒觉的习惯。早晨六点钟起床,洗漱完,吃了早饭就出门,每次到了打拳的地方,郑师父都已经在那里压腿、做基本功了。他跟我说:“拳不在多,要精!没必要学很多套路,能把“老架一路”打好,就很不错了。”他对打拳的好处也是如数家珍。

  开始,师父打拳时我跟着模仿,等他打完了,再来帮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纠正。学动作我还是比较快的,但太极拳的拳理,每一个动作是什么用意,我一窍不通。通过郑师父对每招每式的耐心讲解,我逐步理解每个动作的要领和意图。郑师父反复强调:太极拳不是太极操,要松沉,松腰松胯,不懈不僵,要立身中正,不摇摆,不起伏。所谓:“虚灵顶劲,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内外相合,连绵不断。”没有想到,郑师父还懂这么多太极拳的理论知识,更没有想到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蕴含着玄机,奥妙无穷。

  学了一段时间后,郑师父为了加强我的理论知识,提高我对太极拳的理解能力,拿来两本书让我看。一本是《陈式太极拳经典演绎》作者:张志清。另一本是《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习练精要》作者:张富香、崔路明。两本书读完了,给了我一些启示,但我处在太极拳初学阶段,对于书上讲的并不能完全领会。书中说:“太极”二字,从字面上来理解,“太”有高、大、极点的意思,“极”有顶点、极端的意思,“太极”二字就是大到无外,小至无内的意思。“太极拳主张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后发制人、松柔圆活、内外兼修、以武悟道。它的每一招式都体现了阴阳协调关系,太极拳不仅具有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技击方面的功能,而且还蕴含着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奥哲理。”

  看来打太极拳不仅仅是学会动作那么简单,这里面还有许多深奥的东西,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得到体会。我的总结是:一个字“练”,功夫深了,很多拳理自然也就懂了。两个字“坚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达到:“松、静、沉、柔、绵、缓、整、舒”这八字方针。当然我练拳不以技击为目的,而是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为根本。

  经过半年的学习和练习,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我已打的比较熟练了,但我明白我只是动作全部记住了,内在的东西还没有打出来,腿上功夫还远远不够,架子高,动作也不够标准,还需长期努力,达到内外兼修。

  过了夏季、秋季,冬季来临了,我发现这个冬天我不怕冷了,以前冬天在家里闲着的时候我尤其冷,开着空调还要穿着长款羽绒服,腰上每天都要贴张暖宝宝,或系个自发热宽腰带,否则腰和臀部就像在冰窟窿里一样难受。而今我在家开着空调穿件小棉袄就可以了,暧宝宝买了两大包一张也没有用上。由于身上暖和,上床后也容易入睡了,安眠药也比过去用的少多了,睡眠一好,食欲也好,便秘也跟着好了,这就叫良性循环吧,我真是开心极了!

  2017年6月起,由于一些原因我没能坚持练拳,停了近十个月之久,然后失眠、便秘又找上我了,体重也增加了5公斤。2018年4月我恢复练拳,这时候郑师父又多了4个新徒弟。除了特殊情况,我们每天坚持练拳,风雨无阻。大家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师徒之间相处融洽。每天打完拳,我都是心情愉快,身体舒畅,踏着轻松的脚步回家。

  如今又十个月过去了,我的体力恢复许多,并且恢复了原来的体重,身体状况越来越好,睡眠、便秘得到改善,手脚总是热乎乎的,身上也再无这痛那痛了。

  太极拳我已经离不开了,因为它带给我太多的好处。虽然我还有许多东西想学,比如写作、电子琴、唱歌,但不管学什么,我首先把打拳的事安排好,有什么比身体好更让人愉悦的呢?!只有身体好了,其他的学习才能坚持更久,这就是我与太极拳的不解之缘。

本期图片: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