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特辑回顾| 四川,舌尖上的“年味儿”

 文话童心 2020-08-08

欢迎来到清华妈妈打造的育儿公社~

 

.

天府之国,出了名的吃货之都。《舌尖上的中国2》开篇就是四川的老乡和他们的美食,麻辣香肠、烟熏腊肉、嫩豆花、泡菜……如果说,想家的味道是可以用味蕾来测试的,那么,四川人的想念一定是火爆的、香辣的,还带一点麻麻的味道。


忙碌了一个年头,许多收获、感想、年货,当然,还有老人们最惦记的外孙子,统统带齐,恨不得就像变戏法一样,立马回到父母身边,画上一个幸福的团圆。在亲情面前,全价机票、火车抢票、舟车劳顿都是甜蜜的负担。

遥想巴蜀之地,过年的气氛从春节前一两个月,家家户户制作香肠、酱肉、腊肉的时候就开始渲染开了。盆地、丘陵地貌使得家乡的阳光少、云雾多,所以不要小看制作这些必备年货的技巧。

以著名的四川香肠为例吧,备齐猪肉、精盐、花雕酒,酱油、白糖、川花椒,先用浸泡出味的花椒水拌上各种调味料,放入绞碎的猪肉搅拌均匀,腌制一个晚上,待猪肉腌透后,再穿入肠衣。现在都有专门的机器来帮忙了,儿时的记忆里,妈妈会用漏斗,把腌制入味的猪肉用筷子一点一点压入洗净泡软的肠衣之中。小屁孩们看到这个场景,就知道好吃好玩的“年”就要来了。


也奇怪,离家在外快二十年了,很多儿时过年的记忆都慢慢淡忘,唯独妈妈站在桌边,熟练穿香肠的情景记得这么深。只见她麻利地穿好一节肠衣,两端用细线打上结,再用针扎些小孔,以利疏气,最后首尾再用坚固的麻绳绑好,粉粉嫩嫩的一长串,挂在阳光下,特别好看。

白天晒,晚上收,以免雾水打湿,影响口感。晾晒周期一般7-10天,不要晒得太干,否则水分就少了。做好的香肠可以用塑料袋密封后放进冰箱速冻或冷藏,整个春节就都有美食相伴啦。


这不,前几天老妈用手机发来几张晾晒香肠的照片,我都能想到照片背后,她熟练的劳作场景以及没有说出口的热切盼归。父母渐老,一想到此生还能有多少个这样“你妈喊你回家过年”的春节,心里就倍加珍惜和感恩。

南方人讲究吃,过年更是少不了各种美食。四川乡亲的年夜饭特别丰盛,但一般不吃饺子,除了各种腌腊品,“年年有余”的鱼是不可少的,新鲜的鸡肉、鸭肉、兔肉、牛蛙,搭配着青椒、红椒、朝天椒、干辣椒大火爆炒,一屋子都是香辣的气息。川菜的香辣是有生命的,深浅高低,层次不同,常年在外生活,我们吃辣的能力已经有所退化,但只要过年回家,就是满脸长包也要一次辣个够、爽个够。



除夕守岁或是大年初一的早上,家里会煮一碗汤圆,每人6个,寓示全家团圆甜蜜,万事顺意。初一至初三,按习俗要“走人户”(串门),带上酒、烟、茶叶、糖、水果等礼品,串门去拜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

节日里,亲朋好友聚在一块儿,搓搓麻将也是必不可少的节庆内容。可以说,茶文化和麻将文化在四川已经是深入骨髓的集体记忆,是人们休闲生活的生动写照。在闲谈和娱乐中互通信息、唠唠家常,成为了人们的交往模式。

此外,春节期间的文娱活动有传统的庙会和灯会,一些茶馆会有川剧、说书表演,对爱热闹的四川人来说,过年就得亮亮堂堂的。我的家乡是有名的“南国灯城”,灯组的设计构思奇巧、工艺精湛,小时候年年看年年觉得新鲜,如今则更像是一种仪式感,看了灯会才算在老家过了年。


到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短短的假期团聚后,又将启程。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但大多数和我一样,在外求学、工作、成家的中青年,不知不觉成为了故乡的过客,春节也成为了一场匆匆的探亲之旅,这给本身欢愉的节庆氛围隐隐增加了一些无奈和不舍。年味儿是浓是淡,形式是多是少,归根到底是珍惜。珍惜和家人团聚的时间,珍惜宝贵的亲情爱情友情。启程的行李箱里,父母会给儿孙们塞上满满的川味儿,腌腊品、冷吃肉、家乡的茶叶、小吃……因为,在外想家的时候,它们,就是家的味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