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节气故事 | 大暑:万物狂长的季节(附音频)

 文话童心 2020-08-08

小童/播讲

相信仔细听了《小暑和三伏到底啥关系》(戳链接听故事)的小朋友一定学会了数伏。上周四7月16日已经入伏了,而这周的22日是大暑节气。对,就是小暑的“节气兄弟”大暑。24节气循环往复,每年我们都会见到这哥俩一次。

大暑,听名字就很热,对不对?“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前后,就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这个时节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季节。一个“狂”字,勾勒出一副生机勃勃、势不可挡的画面。

大暑三候

听小童讲过很多节气,大家已经很熟悉“三候”的概念了。一候为五天,三候十五天为一个节气。大暑的三候分别是“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是说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轻罗小扇扑流萤”。大暑之后的节气是立秋,这里隐含着物极必反的规律,当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虽是正值盛夏、天气最热的时节,但凉爽的秋天其实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是说天气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大暑时湿气浓重,湿热难耐。

“三候大雨时行”则是说因湿气积聚,大暑前后经常有大的雷雨。

这一时节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雨水最丰沛的时期,也是雷雨天气横行的季节。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这样的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人在屋里热得燥,稻在田里哈哈笑”,这说法很形象、很接地气吧!夏天农作物的生长为秋天的收获打下基础,因此还有“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的说法。

不过,也正因为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这一时期前后,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频繁。高温缺水则为旱;雷暴太多太频繁则有洪水,也就是“涝”;风若太大,成为强劲的台风,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降水太多太少都不行,风太强太弱都不利。前几周的“小童说新闻”就讲了我国南方的洪灾,以及暴雨导致考生无法抵达高考考场的新闻。希望灾害赶快过去,人们的生活早日恢复正常。

大暑习俗

节气对应习俗,大暑也是一样。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节气的习俗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与饮食相关,一类是对应的活动。活动多半带有祈福性质,表达的是人们对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盼。

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的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船内载着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的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的祈福仪式。随后,“大暑船”被拉出渔港,在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烧伏香

烧伏香表达的也是类似的心愿——在伏天烧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还有一种烧伏香,接近于中医的“灸”。一看“灸”字,便知与“火”相连,“针灸”、“艾灸”都是这个字。这里所说的“烧伏香”类似艾灸,是指在伏天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以此来治疗疾病。

斗蟋蟀

除了祈福类的活动,雨水充沛、万物生长的大暑时节也是乡间蟋蟀最多的时节,我国有些地区的人们在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如今,我们多半居住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少了泥土气息,不怎么接地气,很难见到蟋蟀。如果你所居住小区的绿化比较好,又相对安静,可能住在低楼层的小朋友们偶尔会听到蟋蟀的叫声,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蟋蟀只是书中的一张图片了。

与饮食相关的大暑习俗也不少。大暑时节天气炎热,自然联想到的就是清凉。

饮伏茶

伏天饮伏茶。“伏茶”就是三伏天喝的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早时农村有个习俗: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的路人喝,这样的免费供应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如今,这样的凉亭已经很少见了。据说在温州,这个习俗还一直被保留着,且在凉亭中有专人煮茶和服务。

再就是,不知道你听过《前门情思大碗茶》吗?歌里回忆的是“我爷爷小的时候”,“高高的前门”附近茶摊的故事。天气炎热,出汗口渴,当地的居民或过往的路人在茶亭或茶摊小歇、小聚,喝一碗茶、聊两句天,既是对身体需要的补充,也是人情社交的往来。

吃仙草

除了喝茶,夏季甜品中有一味“烧仙草”,相信尤其是生活在南方的小朋友们都不陌生。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是药食两用的植物。由于它有消暑功效,所以被誉为“仙草”。烧仙草就是用仙草制作的甜品,在广东、台湾、岭南等地区都很流行。现代都市中,来自各地的人群汇集,对于某种食物的消费也已不再局限于当地。很多城市的甜品店、奶茶店,在夏天甚至一年四季都有烧仙草。

黑黑软软的是仙草,吃起来有清香药味

与清凉相对的,是温补。中医认为在夏天适当进补,为抵御秋冬的寒凉打下基础,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过大暑、喝暑羊

在大暑那天,福建莆田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亲友相见,互赠礼品,也以荔枝和羊肉最为常见。在我国北方的山东,与大暑相关的关键词也是羊肉。山东不少地区有在这天“喝暑羊”,就是喝羊肉汤的习俗。南北的养生之道异曲同工。

晒伏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日照也十分厉害。大暑节气,将生姜好好晾晒,晒出的伏姜一整年都可食用。也有人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在太阳下晾晒。

据说伏姜的药效比普通姜要好。比如夏天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情况,伏姜一出马,问题就解决。喝伏姜煮的水,人体会发热,毛孔张开,汗液排出,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也把体内的寒气一同排出。夏季吃了寒凉之物,淋了雨或是在空调房间里待久之后,喝杯伏姜水,能及时消除因寒凉而造成的各种不适。

饮食、文化不分家,还有的习俗是图个吉利或是应和人的心愿。

吃凤梨

在我国台湾地区,人们认为大暑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凤梨和菠萝类似,但不完全相同。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在大暑时节吃凤梨被当地人视作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行为。

竹筒冷面

据说咱们的近邻日本,在大暑节气时,会架起长长的竹筒,把煮好的面条放到竹筒中过水冷却,再供大家品尝。这种做法很像咱们做凉面,只不过用来过水冷却的工具不同。大暑炎热高温,人们容易中暑。遵守这个风俗的日本人相信在大暑食用“竹筒冷面”之后,夏天就不会中暑了。

心静自然凉

大暑在农历六月中,天热到极点。东汉的刘熙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在这一年中的盛热时分,如何消暑呢?

唐代高骈《山亭夏日》有诗云:

绿树荫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蔷薇飘香,周身清凉,好一幅别开生面的消夏画面。

白居易也有《消暑》诗: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室内少放东西,心平气和坐于窗下,凉爽由心而生。

“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是传统的清凉方法。

于午后迎大雨滂沱,或薄暮听轻雷断雨,于星斗之夜纳凉观星,或倚窗望远山如黛、云朵悠然……顺应盛夏的时景,感受夏日的丰盈,可能就是最好的消暑方式吧。

季节轮回,总有酷暑难耐时节;炎热的时光,为我们带来又一轮季节的感受。“天无寒暑无时令”。在讲小暑故事时,小童就说与其“苦夏”,不如“赏夏”。习惯夏的热情,浅淡心绪。大暑虽是炎热的顶峰,也是凉爽的开始。当我们感叹清风无处寻,秋天离我们其实已经不远。小童祝你享受夏日,暑假愉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