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护理专科 | 静脉用胺碘酮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

 Nursing小班长 2020-08-08

胺碘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现阶段依旧在临床抗心律失常方面占据很高的地位。但他确实是一种让临床工作者又爱又恨的药品,它既是抗心律失常的常用药,又有很多的不良反应。而静脉用药时发生静脉炎是胺碘酮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

静脉炎分为化学性静脉炎、物理性静脉炎和感染性静脉炎。而静脉输胺碘酮导致的是化学性和物理性的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是由于胺碘酮的酸性PH值(3.5~4.5)引起的,PH值小于7,特别是小于4.1的溶液对血管内膜有损伤。加之,胺碘酮在给药时会发生结晶,会在血管内壁形成针状结晶刺激内皮,导致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物理性静脉炎则是由于导管插入技术和维护不当导致的。曾有研究表明,将较小的静脉导管放入较粗的血管中时,发生静脉炎的几率会降低,这是由于血液稀释的作用。

在曾经的一些研究中表明,静脉输入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几率远高于输液护士协会可以接受的5%的基准率。

研究人员[1]为了找到影响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先对文献进行了的初步回顾,得到了:胺碘酮的输注速度、总剂量、持续时间和浓度都会影响静脉炎的发生。

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对过往研究的整理分析,得到关于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主要或者次要因素,找到不同因素对于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同时评估了过滤器和护理指南对改善胺碘酮致静脉炎的作用。

研究人员将2016年2月之前的相关文章进行回顾,筛选了搜索相关性检测到的所有文章的标题和摘要。包含了需要进行高剂量、高浓度并加强检测的心脏疾病患者的研究报告,外周静脉用胺碘酮的患者。排除了儿科和非人类研究报告、二级研究报告、患者经过口服和通过中心静脉输注胺碘酮的研究。

研究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iew management software来评估适当条件下,静脉炎发生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或非独立性。得出的结论包括:高浓度的胺碘酮与低浓度胺碘酮相比,静脉炎发生几率高;胺碘酮初始剂量小于1g,但总剂量大于3g,静脉炎发生几率提高40%;除一项研究外,其他研究均表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输注时间无总体关系;缺乏护理指导和过滤器均会导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增加。

此次研究仅仅是对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作了一次综述,由于研究者借鉴的研究变量控制不一样,有相反结论发生的情况。但大方向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即药物浓度、总剂量、是否使用过滤器和护理指南都会对胺碘酮发生静脉炎产生影响。

这为我们的护理工作有很大影响,我们应该意识到静脉炎发生的潜在可能,对于使用胺碘酮的患者应勤加观察,了解可能增加静脉炎风险的因素,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静脉炎产生。而从深入研究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仍有异议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实验,找到胺碘酮致静脉炎与输液总时间的关系,为我们之后的护理工作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 Oragano C A, Patton D, Moore Z. Phlebitis in Intravenous Amiodarone Administration: Incidence and Contributing Factors[J]. Critical Care Nurse, 2019,39(1):e1-e12.

作者:佐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