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掉犯罪团伙4个 ... 摧毁犯罪窝点6个 ... 现场抓捕犯罪嫌疑人26人 ... 初步统计涉案企业1000多户 ... 虚开发票涉案金额共计125亿元 ... 《增值税纳税实务与节税技巧(第六版)》(畅销10年、82万字、614页)、《增值税发票税务风险解析与应对(第二版)》(54.1万字、444页)上市了!真正实战好书! 56户企业引出的一场黑色风暴 2019年初,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风险防控部门通过大数据扫描,筛选出56户企业涉嫌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立即将风险线索移交稽查部门处理。 立案、调查、抓取信息、身份核对,资金流水信息比对... 稽查部门从这56户企业入手,一系列大数据掌控的数据链条和信息链条的搜集,最终牵出涉案企业1000多家,而这1000多家大部分是酒店、餐饮、建材、咨询服务类等空壳企业。 利用这么多空壳企业虚开而来的发票又流向了哪里呢? 企业/个人通过这些团伙,用100~200元不等的价格购得发票,用作企业成本增加或个人报销项目,最终达到企业少缴税的目的。 这1000多户的空壳企业所开具的“发票”,就像一次侵袭式病毒攻击,从一个起点蔓延至无数个外围企业,最终又像一股洪流一样流进了税务总局。 我们无从得知这一起规模庞大的“虚开发票案”的源头在哪,也无法得知他们是从何时开始运转的,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25亿的罪案,时间的沉淀绝对不短。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法[2018]226号),对该类涉嫌违法的企业/个人早已有了明确的案件量刑标准:
这些企业都“该死”吗? 我们把视线拉回到涉案的1000多家空壳企业: 这些企业自然“该死”,甚至刻意购买虚开发票的企业或个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但城楼“失火”,难免殃及“池鱼”。 这些发票的“使用者”,比如一家企业的某个员工购得这样一张发票,通过报销形式让这张发票流转进了企业的账户,企业的财税人员在第一时间查验到发票的端倪,就会成功避免给企业同样带来“虚开发票故意避税”的罪责。 然而,每一位企业的财税人员在面对每月大量的发票文件时,已经是自顾不暇,如果在发票核验的过程中出现疏漏,导致税务局在税务核验上发现问题,企业便和那些“该死”的企业一样,轻则接受税务局补缴税款和罚款的惩罚,重则接受法律的惩罚。 也许当初“不该死”,结果这一刻也“同样该死”了。 大数据正在改变传统信息处理 成功对虚假注册、虚开发票、实名办税自然人异常行为3类税收风险实现精准画像... 涵盖增值税、所得税等12种税费形成增值税发票快速反应机制... 创建17个风险扫描模型... 识别虚开企业的80个重要风险特征... 以数据管理为主线,构建现代税收管理体系,通过大数据监控对企业形成严谨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已然成为当前税务总局当前着重推进的一项重要措施。 不难看出,税务总局在推进数据信息化税务监管的道路上,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当这一成果瓜熟蒂落,必将在全国形成覆盖性税务监管与审核系统,对各地企业/个人做到高效,准确的税务信息判断及审核。 这起席卷125亿巨额税收款项的黑色风暴,在税务总局大数据层层筛选下,最终销声匿迹。 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任何信息或数据都在以极快的速度进行传输,而今,如果各企业老板、企业财税人员依然未对企业风险形成关键风险防范意识,在未来某一天,便有可能再次掉进别人的陷阱,变成一只“待宰的羔羊”,甚至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企业风险自查习惯养成记 如果您是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您应该时刻具备这些基本常识:
(来源:湖北航信财税学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