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专栏】初守亮|檀香缭绕

 新锐散文 2020-08-08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chuangzuoxinde
初守亮

生在麻大湖北畔,长于麻大湖北畔,自幼受麻大湖美丽的景色所感染,每每遇到仰或看到或想到湖区的事物与旖旎风光,就会感动不已。或许就是这感动成就了我的文学之路,我便喜欢起文学来,喜欢看书,喜欢用排列文字来抒发情感,抒发家乡的美,抒发湖区的美,讴歌生活的美。我用我纯真的情感和厚重的文字,传递生活的真善美,歌颂家乡的人和事,使我心灵与生活充满阳光。

散文的形式,是最容易参透我内心的情感,更确切的道出生活的酸甜苦辣与艰辛,理清人生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贴近四季轮转的自然规律与事物的生发与寂灭,寄情山水树木广博的胸怀与奔流不息的气势;感恩蓝天白云下家乡鲁北土肥水美与厚重质朴人情世故,以及我成长履历中的豪情壮志与零零碎碎的生活碎片的记录。

一篇好的散文,能滋养读者的心灵,进驻读者的心房,与读者共鸣,让读者感动,如有身临其境之感,切肤之痛。语言优美,情理通达,富有无尽的生命力。

一篇好散文,来源于生活,这就和自己成长与经历密不可分了,所以,我就从我的出生地开始,一步步顺着文学的坡道往上走……

檀香缭绕

初守亮

立春刚过,天气依然寒冷,清晨的太阳如同刚从梦呓里悠悠醒转,带着几分惺忪的羞涩,几许柔柔的秀气,却怎么也掩饰不了初春冷凉所致的苍白。天空没有秋天那样的澄净深邃,高远里悠然地飘了几朵碎碎的云彩,在稍微苍茫的天光里游弋,微弱的光线穿透那蓝色的梦的云翳,懒懒的投下浅浅的橙色。宽宽的街道上,前年残留的积雪,融化未尽,浑浊的雪水悄悄地向四周的干燥处浸透扩散,像滴在宣纸上的墨迹,渐渐侵蚀开来。

每年正月初八这天,是滨州市远近闻名的丈八佛庙会,参加的人络绎不绝。当小车从潍博路左拐向北,融入拥挤的人流中缓缓前行,导航里不断提醒,到丈八佛村还有六百米,车子勉强行走了二三百米,就只能弃车徒步了。正信的佛教,地方的繁荣,吸引了祖国四面八方的游客,整个二十米宽的丈八佛村新街,熙熙攘攘的人流拥挤不堪,两旁的小商小贩,支起简易的摊面,想方设法地做着各种自己起草的广告形式,推销着自己制造的商品,或从其他渠道进来的冥制产品,其中出售量最大的是香火纸钱,其次是吃食和小孩子玩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随在人流里,慢慢行走,如大河里一叶孤独的小舟,在随波逐流,目光不由地触及到那本不愿意看到的檀香冥币,因为看到这些东西,会不由地触及到我低落的情绪,触及对逝去的亲人的怀念和莫名的感伤。如今的香烛,完全不象平日里上坟祭奠时,用的那种裸露的并且很细很短的香烛,而是由精心包装,金光灿灿的,高大的让人吃惊的檀香。三柱为一包,金黄色的靓纸包裹着,上面写着:平安健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消灾降福等吉祥的字样。当然价格会昂贵的让你惊叹,可还是有许多人扛着檀香,慢慢向前走去,或许我也不会例外。擦肩而过的人流和缓缓后移的花花绿绿的摊点,却没能引起我的注意,在我眼里,一切都显得那样的漠视,神情淡然。我慢慢地走着,心却去得很远,想到了被漠视的这些东西的原始深处。是啊!在人们奋力投身经济的狂潮中,赚钱和消费的方式,也变得人性化了,人们会依从着自己的意念,在不知觉中完成自己最理想最愉快的事情,完全不会影响自己和别人的正常运作。

意念,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思想意识,是心与智的结合体而至最高无上境界。但是,意念会麻木人的神经,让你的灵魂在禅境中,悄悄游走出你的躯体,看上去像是一个很好的人,却如同一个不能独立运动的空壳。

此时的我,就这么茫然的向前走着,漠视了身旁来往繁多的行人,好像街道上只有我自己。就这样走过了两个路口,前面是一个不很大的广场,人们开始有点稀疏了。一座壮观的庙宇呈现眼前,匾额红漆底金黄大字,上书“兴国寺”。诚信的人们,扛着檀香抱着冥币和纸钱,缓缓进入。我没有及时进去,我看到“兴国寺”的背后的上空,香烟缭绕,纸灰飘荡,冲过屋顶,在树梢盘绕,很快冲到高空。虽然没有火苗的闪现,在初春的阳光下,却有一股阴的冲力,在无形地向上,不断地向上。最后,我带了我的诚信一步步走了进去。

步入“兴国寺”前殿,迎面是高大雄伟的弥勒佛佛像。由于人群拥挤,跪地求拜已不现实,心诚则灵嘛,只好在心中膜拜,希望弥勒佛祖给我们带来好运,年年天天笑口常开。

丈八佛殿前最热闹,这也是“兴国寺”佛事禅静最盛的地方。男女老少来往穿行,也分不清哪些是游客,那些是香客,可多数人都买了檀香或其他别的香烛,在丈八佛殿前,双膝跪地,闭目许愿,然后把燃烧的檀香插在香炉中。此时,在我眼中,游客便是了香客,香客也是了游客。所以烧香的人便多了起来,不久,香炉里的檀香已被插满,后来干脆插在香炉外边,叩头跪拜。实际香炉外边已经积聚了了一尺多厚的香灰和残留的香头,火苗半尺多高。行善的人们已经不能近前禅香许愿,只能把点燃的香烛,默默膜拜后扔进火堆中,愿自己许下的心愿,随着燃烧的香火飘进天堂。能够灵验。

香炉中虽容不下高大的檀香,却能容下人们那颗积德行善的心。见此情景,开始我很迷惑,烧香拜佛,是祷告神灵保佑的一种意识的前提,其意思是利用袅袅的香烟来传导信息,把香客们准备好的纸钱冥币带进天堂,把自己许下的心愿带到禅境的极乐世界里去,也把幸福健康好运带来。人们长时间地跪拜在神灵的面前,虔诚地叩首,尔后把檀香恭敬地插入香炉之中,让檀香慢慢地浸燃至尽。一股欲飘欲飞的灵感之气,从心头徐徐上升,直到发梢。表情严肃,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已受到“神”的洗礼,然后慢慢满意离去。记得在蒲松龄故居的“满井寺”里,香客们多是慢性子,让檀香慢慢燃尽。可眼前人们把檀香扔进香火之中,金光灿灿的檀香很快被火焰吞噬,掩埋在香灰之中。

在香炉的左边五十米处,砌了一个焚烧纸钱的池子,这也是一种民间传统的信仰形式。四面八方的,操着不同口音的人们,聚集在丈八佛的足下,把纸钱巧妙地打成扇状,轻轻地点燃,跪地膜拜。借着火的冲力,很多的纸灰带着火焰冲向空中,于是,天堂的功德簿上就记下了他们的名字,于是,他们的脸上开始透出笑容。焚纸池内的纸灰满至外溢,虔诚的香客们,依旧纷纷而至,都带了很多的纸钱表示着诚心。或许,这也证明了新时代的人们,对正信佛教的认识与“兴国寺”香火的兴盛,袅袅升腾的香烟,带去美好的祝愿,祝愿里是满满的幸福与安康。随着越积越多的纸钱灰烬,透着灵气,流出福多财旺,流出长命百岁。

丈八佛殿外的一侧,立一块刻有丈八佛简介的花岗石石碑。这时,两个穿戴豪华的妇女说笑着,对着石碑,跪地求拜,双手合于胸前,口中不住地祈祷,随后磕了三个头,笑着离去。

不远处,有个七八岁的小女孩,手里擎着三株冒着青烟的香烛,对着香炉闭目跪拜,没有听清她在祷告些什么。此时我想,大人跪拜,多是求财、求福、求寿、求好运,这么小的孩子,他求的是什么呢?她的心里是否还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西南面的一个角落里,几尊高大神像早已破旧不堪。人们崇拜的神灵也会更新换代?大雄宝殿里的神像,明光瓦亮的金身已完全取代了这些开缝烂肚,干皮掉癣的玻璃钢制品。虽说它们已被时代淘汰,可它们是神灵啊!曾经高高在上,万人至尊,受人崇拜的神灵啊!怎可让它饱受这样的风吹日晒之苦?真是罪过!可是香客们不管这个,是“神”他们就尊,是佛他们就拜,人们还是不断地叩头还礼,祈求平安。

或许这就是一种膜拜,就是一种信仰吧,是无穷的力量所不能改变的。怎能和愚蠢联系在一起!我虽然这样想,我也是和其他人一样做的。我也买了三株高大的檀香,跪在丈八佛的足下,焚纸燃香,看着淡淡的青烟,袅袅升起,盘旋于树梢,又上云端。我也不断地祈祷,默念,希望家人身体健康,一生平安,财源广进,幸福无疆。然后依次给丈八佛,如来佛祖,千手观音,十八罗汉等三叩首。尤其是财神,我会着重地多磕几个头,因为有了钱干什么都不难!

眼看时已中午,肚中早已饥饿,头里昏昏的,于是,慢慢走出了西大门。走下不多远,回头看了看,“兴国寺”上空,隐约依旧香烟缭绕,在墨绿如黛的松柏间,在高耸入云的杨树梢,在千万香客们的心灵中轻轻缭绕。

REVIEW

投稿时,请精选5--8篇作品、创作心得与作者简介和生活照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