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稿选粹】 胡洪冰| 漫谈李白诗中的月

 新锐散文 2020-08-08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漫谈李白诗中的月

文/胡洪冰     

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

一一李白《江上送张丞》

历代诗人,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地位、气质不同,他所喜爱的事物也就各异,这往往会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例如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十分喜爱菊花,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脍炙人口。正是由于他的喜好和描写,在后人的心目中,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再如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尤爱梅花,他在《梅花绝句》中曾写道:“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故而清人姚莹在其《论诗绝句》中说:“平生壮志无人识,却向梅花觅放翁”,陆游爱梅之深,可见一斑。

而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却特别爱月。他在一首叫做《古朗月行》的诗中写道:“从小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说明李白童年就很喜欢月亮,甚至连李白之死,据传,也是因为水中捉月,落水而亡。此事虽属传说,但却可证明,人们早就发现了他对月的喜爱。这从他诗中反复运用月的这个意象,也可得到验证。当然,并非只有李白诗中才有月,古代其它诗人写到月亮的也大有人在。但个人认为,不论在思想上、艺术上,无人象李白那样执着,那样突岀。因而,本文试就月在李白诗中的运用情况,做一点初步的探究。

月色望不尽,空天相交宜(1)

——月在李白诗中运用的数量及范围

月在李白诗中运用的数量是惊人的,笔者根据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版,清人王琦所注《李太白全集》统计,在保留至今的千余首诗中,有月这个意象的诗就达二百多首,占全部诗歌的五分之一。月在李白的一首诗中,有时岀现一次,有时反复出现,甚至贯穿全篇。更令人惊讶的是,月不仅岀现的次数多、数量大,而且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历代诗家中都是比较突岀的。在体裁上,不论古风,乐府,还是古近体诗,都有月的存在。在赠、寄、送诗中有月:“相期相约何太深,棹歌摇橹夜中寻”(《江上寄窦长史》),“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佐迁龙标遥有此寄》),“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送张舍人之江东》);在酬答、留别诗中也有月:“月岀鲁城中,明如天上雪”(《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我欲因之梦吴月,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游宴,登览诗中有月:“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游泰山》),“待月月未岀,望江江自流”(《挂席江上待月有感》);在题咏、杂咏、歌吟诗中也有月:“北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题金陵王处士水亭》),“箭逐云鸿落,鹰随兔月飞”(《观猎》),“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簾归梦长”(《劳劳亭歌》);在感遇,抒怀诗中有月:“清云拂素月,了可见光辉”(《感遇》),“梦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秋月抒怀》);在行役,怀古、哀伤诗中也有月:“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太平早歌》),“至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苏台览古》),“池台空有月,词赋旧凌云”(《宣城哭将徵君华》);在闲适,宫怨、闺情诗中更是离不开月:“秋山绿梦月,今夕为谁明”(《秋夜独生怀故山》),“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长门怨》),“拂试皎冰月,光辉何清圆”(《代美愁镜》)。

从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不难看出,月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在李白诗中得到了多么广泛,多么频繁的吟咏,完全可说无月不入诗,所以他的诗中,常常闪现出皎洁的月光。月的形象承载着不同的情感,与其它意象有机、恰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个完美的意境。当我们沉浸在李白诗歌的意境中时,便如同笼罩在一片月的光辉里,那光辉无边无际,真可谓:“月色望不尽,空天相交宜”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

——“抒情月”在李白诗中的运用

抒情诗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往往会被诗中洋溢的各种情感所打动,而借物抒情,更是诗家经常运用的创作手段。在现实生活中,诗人总是从大自然获取素材,由某种客观景物引动诗思,激发灵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借由某一事物表达岀来。但在借物抒情这一点上,每个诗人由于对事物的熟悉、喜好程度不同,所选用的意象也因人而异,而李白则喜好借用月这个意象,来寄托和抒发他内心的感情,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为此,本文把李白诗中用于抒发内心情感的月,称为“抒情月”。

“抒情月”的运用,并不是李白的独创,很多诗人也借月来抒发相思离别之情,但在李白之前,从未有一个诗人,像他那么频繁的借由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例如:“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忆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望月有怀》),再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见下渝洲”(《峨眉山月歌》),都借月来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尽人皆知的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之所以倍受人们喜爱,正是因为诗中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在寂静的夜晚,照进了无数人的心底,让人触景生情,触发了人们的思乡之情。

李白不但借月来抒发相思离别之情,而且还非常善于结合自己的处境,借一轮孤月,来表达自己的孤独,烦闷、空寂、忧伤之情。诗人生活在大唐开始由盛转衰的时代,仕途上的不得志,世人又不了解他,因而倍感孤独寂寞,于是他就把这种心情借着一轮圆月抒发了岀来。《月下独酌》可称为这方面的代表作。诗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感到孤独,又不甘寂寞,只有举怀邀月,人、月、影居然成为三人,这是一种多么无可奈何的自我慰藉!然而,月亮和影子毕竟不是真人,所以他又写道:“月即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他的心情再次回归寂寞。但有月与影作伴,总比在黑暗中连月和影都丧失掉好得多吧,所以他接着写道:“暂伴月将影,欢乐须及春。”接下去,作者又写了与月和影子一起欢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游,醉后各分散”,有歌有舞,相互呼应。这场景看似热闹,但仔细玩味,一种孤独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李白认为只有明月是了解他的,所以,他把明月当作好朋友,要和它永结“无情游”,相约到天上一起去遨游。整首诗中,在表面的快乐下,隐藏着无尽的失意和怅惘之情,而这种心情,李白正是借着明月抒发出来的。全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越是写有月作伴,越显出自已孤独,越是写眼前的欢乐,越显得忧愁和烦闷。李白把自己的这种心情,通过月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抒情诗中的杰作。

另外,李白也常常把月看成是美好光明的象征,以月来寄托自己的理想,甚至用来表达追求理想和理想不能实现时的悲愤。《把酒问月》一首,可说是这方面的代表。诗的开头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这是李白夜饮时,忽发奇想,停杯问月。表面上说他想攀上明月虽不可得,但聊可自慰的是,“月行却与人相随”。这实际上是在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理想虽然得不到实现,但却并不放弃,而是让它时时伴随着自己。接着,诗人用月中仙兔捣药和嫦娥奔月的传说,来表达时光流逝之快和理想不得实现之后的孤独之情:“白兎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诗的后半部,李白又借着月亮抒发了理想不能实现后的悲观:“今人不见古人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表达了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也同样抒发了这种悲观之情。

以上我们可以看岀,李白十分善于用月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不论是相思离别,忧愁苦闷,还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几乎都借月得以抒发。所以,“抒情月"在李白诗中的运用,是十分突出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

——“想象月”在李白诗中的运用

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艺术魅力,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联想、甚至是幻想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维驰骋于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中,故而本文将李白诗歌月的意象中,带有想象因素,能开阔诗歌意境,尽情表达思想情感者,称之为“想象月”。

“想象月”的运用在李白诗中较为突岀。作者用它来烘托景物,渲染气氛,描写环境,往往起到了开阔意境,突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了生活情趣。如:“铺沙静如洗,海月明可掇”(《江上寄元六林宗》)一句,李白看到映入海中的明月是那样净明透亮,充满着立体感,因此触动了他的情思,于是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吟出了“海月明可掇”( 掇,即拾取)这样引人遐想的诗句。再如:“天借一明镜,飞在青云端。”(《游秋浦白笴陂》)在这里,李白看到天空那轮圆圆的明月,想象它是上天借来的一面镜子,照着地下的万物,想象十分新颖奇特。此外,在“春华弄江月,秋色碧海云”(闻丹邱子与城北山营门居…》),“波光摇海月,星影入城楼”(《宿白露洲寄扬江宁》)等一些诗句中,都对月充满了想象,通过想象,展现出奇异壮丽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想象月”在他的诗中,往往寄托着诗人的理想,表达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在这一点上,诗人想象的翅膀常常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李白托月寄情,追求理想的精神表现得尤为强烈:“俱怀逸兴壮思飞,可上青天揽明月。”李白满怀激情,想象他要高高地飞翔,飞到青天上去拥抱明月,体现出李白凌云的壮志,昂扬向上的情感。另外,在其他诗中,李白还想象登月、掇月、骑月、借月等等,也都是这种情感的表现。除此,李白还时常借助梦幻来驰骋他的想象:“我与因之梦吴月,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乘月托高梦,因之寄金辉。”(《拟古》)有时,甚至借助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来展开想象:“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鸶"(《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想象月”在李白的诗中,也经常用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或者表现自己和朋友在一起时的高兴心情。这方面,不少诗句想象奇特,令人回味。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见注3在这里,李白想象可以把自己的愁心托付明月捎走,让明月带着他对朋友的一片衷情,陪伴着朋友远行。此类诗句还有:“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曲送泉明”(《送韩侍卿之广德》)等等。

总之,“想象月”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奋发的激情,开阔了诗歌表现的意境,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效果。

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4)

——“比喻月”在李白诗中的运用

李白诗中的月,不仅具有想象的因素,他还非常善于运用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描绘,产生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他常用一些事物来比月,也常用月来比一些事物。为此,本文把李白诗中带有这种因素的月,称为“比喻月”。

“比喻月”在李白的诗中运用较多。由于李白对明月有着真挚深沉的爱,所以,他常用一些美好的事物来比喻月亮。如:“从小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古朗月行》),这是用玉盘来比月;“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见注4,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挂唐江上待月有感》)用玉钩来比月牙;而更多的,则是李白用仙镜来比作圆月:“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长门怨》),“蘿月挂朝镜”(《赠松山焦谏师》),“月下飞天镜”(《渡荆门送别》),“皎如飞镜临丹阙”(《把酒问月》)等等。这些比喻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带有十分夸张的因素,而夸张,正是李白最善于运用的写作手段。

同时,李白岀于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也常用明月来作比。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他常用月来拟人或人的美好品格上。例如:“眉目艳晓月,一笑倾城欢”(《古风》)用晓月来比喻人的眼眉舒朗。“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自我内赠》),“观心同水月”(《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王候象星月”(《古风》)等,都是以月喻人。而在《哭晁卿衡》一诗中,李白更是用月来比喻人的美好品格。原诗只有四句:“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晓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晁衡是日本人,是李白的好友。天宝十二年,他乘船回国,突遇风暴,传来他被淹死的消息,李白写了这首诗悼念他。诗中,李白借用明月来比喻晁衡,说他为人的品格如同明月一般高尚纯洁,通过这样的比喻,把人的抽象品格,很形象地表达了岀来。

此外李白也用月亮比喻其他事物,如:镜湖水如月”(《越女词》),“萝月下水碧”(《宣城九日…》),以月比水;“满月不虚发”(《行行里游猎》),用满月比喻拉满的弓;“白璧双明月,方知一玉真”(《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以月比喻洁白的美玉,等等

以上我们不难看岀,李白运用“比喻月”,用得新颖而奇特,贴切而自然,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诗中的夸张的成分,更让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享受到诗歌的浪漫之美。

天借一明月,飞在青云端(5)

——“比拟月”及其融合运用

李白诗中的月,不仅有想象和比喻的因素,他为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还常常把月人格化,本文把这种月,称之为“比拟月"。

比拟月在李白诗中也是经常运用的,他常把月同人一样看待,有时竟向明月发问。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与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在这里,他把月人格化了,好象月同人一样是能够回答问题的。有时他举杯邀请明月一起喝酒,并且还要同月交朋友,一起去遨游。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巜月下独酌》)。

他也常常把月看成是有感情、会走动、具有人的一些机能。如:“江月隐江楼”(《寄准南友人》),说月会藏起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里的月能送人。“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山人置酒》),月能跟人一起归来。“醉看风落帽,午爱月留人”(《九月龙山歌》),这里竟说月舍不得人离去,要把人留住。“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牀空”(《春怨》),说月可以象人一样偷看闺房里红烛烧尽的情形……这些“比拟月”的运用,无不具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李白不但善于运用“比拟月”、“ 比喻月”、“ 想象月”,而且还善于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融合在一起。如“天借一明镜,飞来青云端”(《游秋浦白笴陂》),这里,李白既把自己的思想驰聘于广阔的空间,想象明月是上天借来的,因而把天拟人化了,同时又把月比喻成一面镜子,用一个飞字,想象月是有翅膀的,可以自己飞到青云端,赋予了月以生命。

以上我们不难看岀,李白在月的运用中,善于调动各种表现手法,并善于把夸张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妙趣横生的比拟等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他的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想象,非凡的意境,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6)

——月在李白诗中运用的其它方面

月在李白的诗中,并非可有可无,它不但是吟咏的主体,也在一些诗中起到了重要的陪衬作用。有的,用于表示时间,这可称之为“时间月”。如《乌栖曲》一诗,通过写吴王夫差日夜寻欢作乐,讽刺那些过着腐朽靡烂生活的封建统治者。诗中不正面写他们寻欢作乐,而是就时间的流逝着笔:“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诗中的日代表白天,月是指夜晚,用落月坠日来表示时间,揭露了吴王不分白昼黑夜的淫乐,形象生动,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此外李白还以晓月、初月、夕月、古月、秋月等来表示时间,运用得恰到好处。

除此而外,李白还善于描写各种情态的月,在他的诗中可有“动态月”和“静态月”之分,即便是写同一空间的月也不显得枯燥古版,而是富于变化,如:同是写水中的月,就有江月、海月、湖月、池月。在月的形态上,也富于变化,如:弦月、钩月、满月、圆月、蚀月等。而就月的性质来说,更有皎月、明月、新月、风月、白月、浮月、好月、寒月、冷月、孤月、素月。写到对月的动作,也是千变万化的,如:捧月、揽月、登月、坐月、乘月、骑月、弄月、吐月、拂月、望月等等,等等。

以上我们看到,李白爱月,也善于把各种情态的月运用到他的诗中,而且用得变幻多端。他善于对各种各样的月进行描绘,善于用各种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我们通读李白咏月的诗歌,就象进入了一座艺术宫殿,各式各样的月缀在不同的时空中,千变万化,瑰丽多姿,让我们沉醉在各种月色中,真可谓“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了。

引用诗目:

(1)、李白《秋夜与刘砀山泛宴喜亭池》。

(2)、李白《静夜思》。

(3)、李白《闻王昌龄佐迁龙标遥有此寄》。

(4)、李白《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达曙歌吹,日晚乘醉》。

(5)、李白《游秋浦白笴陂》。

(6)、李白《江夏送张丞》

作者简介: 胡洪冰,少时喜文,好读,曾志于此。及长打工,受身边习作者影响,随之涂鸦,有幸发表于报刋。曾为工人、药师、行政管理人员。退休后,文缘回归,遂拾初爱,重发作品于《中国诗赋》等多家刊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