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2 别崇拜诺贝尔文学奖--读普吕多姆的诗集《孤独与深思》

 读书当玩 2020-08-08

法国诗人普吕多姆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从广州图书馆借来的他的诗集《孤独与深思》,对我这个读者而言,肯定不是一本好的诗集。

普吕多姆,可能是个好诗人,但我不喜欢他的这本《孤独与深思》。读过一些获奖的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的书,也读过一些诺贝尔奖文学作品。还读过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的书,总体印象,作为中国读者,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太不可类比。作为近现代,西方的精神世界比发达,走在了前面,其文化与文学方面,多数的对我们而言,具有开阔视野与学习及牵引的作用。但就具体作品而言,千万别太信任诺贝尔文学奖,更不需要崇拜。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肯定的说他不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之一,只能说是西方眼光认可的作家。我只喜欢他的个别作品,比如《红高粱》,记得第一时间读的时候,发表在《人民文学》。

《孤独与深思》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徐春英译。是不是与翻译有关,总感觉这本书的诗感与诗的韵律不足。举个例子:《伤口》中最后几句“一泪,一歌,一语,/同我寄身其下的高天上的云朵,/皆令我感此内心宿昔之愁的尖牙。”(P14)此三句,无论是诗意诗境,可以字句中体会是很好的。可语感上,不是美丽和具有韵律的句子。也许,更多的采取了直译。翻译难,翻译诗想毕更难。

可能因为是诺贝尔奖获得作家的诗集,每首都没放过。虽然感觉诗语不是那样美,便也从哲思上读得几首认可,灵光闪烁的诗。如:

“人们当他已死,他却自睡中醒来。/一阵战栗传过他麻木的躯体,他呼喊,竟无人应答!/他高声地诅咒从诡异的顶棚上回落。”“安睡吧,灵魂,别再妄想起身,/若不想试试被活埋的感觉,/就别动弹,也别作声。”(P37《墓地》)

“放弃爱,放弃神,/这两样令我大吃苦头,/我将不用再去亲吻马蜂的毒尾,/从劳而无功的钻研中得到解脱,/放弃爱,放弃神,/愿我不必再受欲望烧灼,/不被事物的永恒之道压垮,/愿我善终,如雕像一样活着!”(P38《休息》)

“我静卧不动,如同/刻在墓碑上安息之人的名字,/明亮的思想自我额头下升起,/不待睁眼,阳光便已临到我。”“挣脱了死亡又挣脱了尘世,/如此一刻,我体验到/既非醒来也非睡去的美妙。”(P43《最初的时刻》)

“在我将死时为我帮忙的人呀,/你们啥话也别我说,/就给我来点和美动听的音乐/我便可死得其所。”“我厌恶说话,/厌恶言语里掺杂的虚假,/我喜欢不必费心去猜的音乐,/只消去感受它;”(P155《将死》)

“蓝的或黑的,都是那般可爱与漂亮,/这无数眼睛,都曾看见黎明的曙光,/它们如今都长眠在墓穴的深处,/而那太阳,却依然升起于东方。/较白天更其多情的是夜晚,/它迷惑了无数人们的双眼,/夜空中还有星星在闪耀,/眼睛里面却充满了阴暗。”(P188《眼睛》)

近些年,在《诗刊》与《诗选刊》上读过一些翻译的外国诗,比中国诗人写得好。可能是经过了精挑细选过的,也可能翻译得好。有品咂的回味,有思想的高度与深度,有跳跃的空灵。这本《孤独与深思》没有这些个嚼头。

诗,存在强烈的地域感,文化的差异(哪怕是法文),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彼时彼地,哪怕获得诺贝尔奖认可诗人的诗。

       2018年5月3日广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