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甩锅和背锅,有的选吗?要怎么选?

 芥菜树下 2020-08-08

我们厌恶甩锅,但轮到自己面对问题的时候,下意识里第一反应,往往就是甩锅。

我们讨厌背锅,但围观那些于己无关的瓜时,不经意之间,头上就接了一个锅。

这里的锅,是黑的,不是两边立着人的316L不锈钢锅,而是烧的焦黑焦黑的黑锅。

锅,从何而来?

人类社会延续至今,功利二字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这里的“功利”是中性词,不褒不贬)。人们一方面在合作中学习各种法则,尽可能做到在利己的同时,也能够利他。另一方面,人一般也会为自己多打算一些,总希望能够花少一点代价,来得到多一点的回报。

如果事情能够顺顺利利地进展下去,取得不错的成果,两方面的想法都得到了满足,自然是皆大欢喜。但现实生活中,资源是有限的,发生问题是难免的。且不说事情的结果,常常符合“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这种本土版墨菲定律。就算侥幸成功,在做事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扯皮、穿小鞋、袖手旁观,丰富的词汇已经告诉我们一切。遇到问题时,也就是锅烧的焦黑的时候,人在趋利避害的潜意识里,往往会选择甩锅。

甩锅还是背锅?

甩锅的技巧不用学,生下来就会,更别提长大成社会人的过程中,时常耳濡目染了。我们要做的,是自己的锅,尽量不甩,别人的锅,谨慎不背。

不甩锅是一种智慧。随意甩锅,是以自己暂时无损为代价,消耗了他人的信任。

出了问题,如果很清楚真的是自己的原因,第一时间不去自我反省找根源,而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对事情的进展无益,对个人的成长有害。这些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警戒线和测试表,哪里亮起红灯,就是告诉我们,哪里需要调整。根据线索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调整过来,这个功课就完成了,个人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当然,自己不甩锅,不代表别人不甩锅。况且指望别人不甩锅,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他人的行为上,本身就是在甩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因为我们虽然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但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回应。

面对甩过来的锅,要不要接呢?

有的时候,适当的背锅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前提是不涉及到重大原则和利害关系。在工作当中,有一些日常小锅,背背也无妨。适当地替上司背锅,也许能多一些学习的机会。替下级背锅,则是一种担当,可以让下属产生安全感,更用心工作。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你委屈的时候,其实也就没那么委屈了。某某老师不是说过吗,心胸是委屈撑大的。如果一个人过于爱惜羽毛,从不背锅,那自己就成了不粘锅了,反而可能会落到孤立,甚至关键时候“无援”的地步。

但在大部分情况下,需要谨慎地不背锅。首先要清楚,不背锅的操作需要放在事前而非事后。对于自己不清楚来龙去脉的项目,不要轻易参与,该拒绝就拒绝。如果决定参与,那么在还没开始做事之前,就要明确各人的权利责任。特别在工作上,不要怕麻烦,看上去琐碎的小事,也要落笔为准。白纸黑字,即便后面想甩到你身上,也没那么容易。在过程当中也要及时沟通,多方确认。规避错误,就降低了背锅的可能性。

当然,事情不可能总是按照我们设定的剧本走,出现黑锅也难免。怎么办呢?自己的锅,尽量不甩,别人的锅,谨慎不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