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楚汉之争为切入点,探析一代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根源

 瓜子心 2020-08-08

南平百越,北击匈奴,一统寰宇,始皇帝嬴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始皇帝,他沉溺于自己的丰功伟绩,希望自己的王朝可以绵延万世,于是执行愚民、实行严刑峻法,事与愿违,物极必反,这些政策没有给他的王权带来稳定,始皇帝自己并没有长生不老,而他的王朝也开始摇摇欲坠。

秦朝末年,秦二世继续推行秦始皇以来的暴政,压迫和奴役天下百姓,终于激起天下黎民反抗,各路义军也蜂拥而起,在公元前207年,还只是汉王的刘邦,用张良的计策,率军攻破函谷关,大军直指秦国都城咸阳。秦王子婴被迫投降,暴虐的秦王朝终于灭亡。

但是,取得巨鹿之战胜利的项羽,也带着大军准备入关,不过听说汉王刘邦准备自立关中之时,十分愤怒,于是兵击函谷,然后屯兵灞上,进而有了鸿门宴上的刀光剑影,围绕着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楚汉之争也就随之开始了。楚汉之争历时四年,最终以项羽自刎乌江而结束。而借着这篇文章,咱们就从楚汉之争入手,探析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原因!

项羽画像

前言

乌江自刎,对于西楚霸王项羽而言,这样的结局多少有些凄凉。因为在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名义上只是西楚霸王、鲁公,但是却能分封诸侯,他说的话就和圣旨一样,可是最终落得乌江自刎这样的结局,又是谁能想到的呢?

《史记·项羽本纪》中这样记载:"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由此可见,项羽在乌江自刎,并不怕死。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也是说的西楚霸王项羽。但是让人想不通的是,堂堂西楚霸王,难道就因为争霸失利就要自刎乌江吗?这委实让人觉得奇怪。

项羽画像

而且项羽身为一名大将,还是威震天下的楚霸王,跟皇帝也差不多了,他久领兵马,难道不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吗?项羽乌江自刎,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吧!咱们就从楚汉之争入手,探析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原因!

争霸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

吴中起兵

当年抗秦之战开始的时候,项羽和叔父项梁是从吴中起兵。可以说,当时的项梁看清楚了天下大势,这才会提前起兵,而吴中起兵,却也成为了项梁、项羽叔侄争霸天下的开始,从此以后,项羽这位西楚霸王也开始踏上战场与政治舞台。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也就是说,在项梁刚起兵的时候,收得吴中及所属下县人马八千。而这八千人马,正是项羽、项梁反抗秦朝的资本。据说这八千人马的构成,成员之间基本上是父子、兄弟、子侄、乡党或者师生的关系。可人数虽然不多,但是足够团结。也正是因为有这八千人马为基础,项羽才能拥有自己庞大的势力。

项羽画像

但是,楚汉之争四年下来,项羽这八千江东子弟还剩多少呢?他突围到乌江边上,也就还剩下项羽自己了。我们都知道项羽是极要面子的一个人,尤其是在乡亲父老面前更是极要面子。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灭了秦朝,却不想定都咸阳,而是想着回家,他这样解释:"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可见,项羽在江东父老面前还是极要面子的,而这八千江东子弟跟着他项羽打天下灭暴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衣锦还乡,可是四年争霸,随他项羽渡江而西的八千子弟,不仅未能衣锦还乡,还损失殆尽,项羽哪里还有面目面对江东父老,既然无颜过江,那也就只能自刎乌江了!

虞姬之死,令其痛断肝肠

项羽和虞姬塑像

项羽会自刎乌江,应该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虞姬之死。我们都听过霸王别姬的故事,也看过《霸王别姬》电影,听过屠洪刚演唱的《霸王别姬》的歌曲,可实际历史上,虞姬这个人却是存在的。

《史记·项羽本纪》中这样记载虞姬:"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也就是说,项羽虽然征战沙场,但是虞姬却常常跟在他的身边。当然了,以楚霸王项羽的威名,在战场上百战百胜,即便虞姬跟在他身边,也不会有什么危险。但是在垓下之战,项羽四面楚歌,身陷绝境,却也很难再保护虞姬了。

垓下之战地图

《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有歌为证:"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可见项羽此时的茫然,而在项羽的垓下突围之战中,就没再谈到虞姬,那么虞姬的命运也就只有一个,已在项羽突围之前自刎,以便不成为项羽的累赘。而以项羽的重情重义性格,虞姬为了他能安心突围,自己选择死亡,项羽的内心又怎能宽恕自己。

好不容易逃到乌江边上,其实项羽已经痛断肝肠。他毕竟是个英雄,此时就算能逃他也不会逃了。甚至把自己的乌骓马都送给了要载他过乌江的一个船家,项羽步行死战,最终自刎乌江边上。

性格刚毅,难以承受挫折

汉高祖刘邦

在楚汉之争中,或许因为出身不同,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楚霸王刘邦就是那种无赖纨绔的性格,这种性格让人看着像个无赖。

比如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这样记载刘邦取得天下之后的嘴脸,有一次他和诸将饮酒,他曾经这样问过自己的父亲太公:"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当年刘邦因为不置产业,每天游手好闲,而被父亲训叱,觉得他没他二哥刘仲有出息。而在刘邦取得天下之后,他又会如此笑着问父亲,现在他的产业和二哥刘仲相比,谁更多!可见,刘邦是个诙谐,且很无赖的人。

垓下之战项羽画像

而往往这样的人不怕挫折,即便经历了彭城和睢水之战这样的惨败,刘邦损失了数十万人马,他仍然能东山再起,可见刘邦是一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但是项羽与刘邦相比,在性格上可真就差远了。

项羽本身出身楚国豪门项氏一族,在灭秦之战、楚汉之战中,但凡有项羽参加的战争,不说取胜,至少没有经历过刘邦那样的惨败,尤其为人称道的巨鹿之战,项羽以弱胜强,几乎就是灭秦的定鼎之战。

但是,楚汉之争中,仅垓下一战的惨败,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也就锐气尽丧。以项羽刚毅的性格,却很难想刘邦那样懂得委曲求全,图谋东山再起。项羽但凡遭受到垓下之战这样的惨败,也就是真地失败了,以他的性格而言,也只能是自刎乌江了!

众叛亲离,感叹人心不古

项羽众叛亲离

项羽会自刎乌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众叛亲离。在楚汉之争中,项羽的许多大将都背叛了他,投降了汉王刘邦,比如他最为倚重的大将九江王英布,在以前项羽的很多大战中,英布都是充当先锋的角色,可因为项羽的猜忌,英布也投降了刘邦。

《汉书》记载:"四年秋七月,立布为淮南王,与击项籍。布使人之九江,得数县。五年,布与刘贾入九江,诱大司马周殷,殷反楚。遂举九江兵与汉击楚,破垓下。"

史料中提到的英布、周殷都曾经是项羽信任的大将,可是因为汉王刘邦的招揽,最终也都降汉背楚,还有项羽的季父项伯,甚至为了救张良,而背叛项羽,在鸿门宴中帮助刘邦,这些人着实都伤了项羽的心。

项羽部下大将龙且

除此之外,还有龙且、范增等心腹武将和文臣,或者战死,或者因项羽的猜疑,被迫离开项羽而病逝,都给项羽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当时项羽面临的尴尬局面,楚军只有他项羽一个人最厉害,他能征惯战不假,可缺乏文臣武将辅佐。

尤其是那些背叛他的战将和谋士纷纷投靠刘邦,比如陈平、韩信等等,原先也都是他的手下,最终也都选择帮助刘邦。众叛亲离的项羽,经垓下惨败,又哪里还有勇气重整旗鼓,最终也只能自刎乌江,一死了之了!

四面楚歌,以为"天将亡我"

项羽画像

项羽自刎乌江,他还说出了一个让人觉得十分荒谬的理由,那就是,他觉得是"天将亡我"。什么是"天将亡我"?也就是项羽把自己战败的责任归咎于天,却不反思自己的过错,这让人听着觉得有些可悲和荒谬。

在《汉书·陈胜项籍传》中记载,乌江亭长请项羽渡江,项羽却是这样回答:"乃天亡我,何渡为!"项羽在垓下之战突围之时,《史记·项羽本纪》中也这样记载他对部下所言:"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垓下之战

可见,项羽一直在固执地认为,是上天要灭亡他,而不是什么作战不利。既然他都有了这样的想法,又哪里还能取胜,毕竟他觉得上天都要把他抛弃了,那么即便逃到乌江,以他这种荒谬的心理,也只能自刎乌江了!

而项羽会出现"天将亡我"这样的想法,实际上,并不是上天真要灭亡他,而是垓下之战,四面楚歌,他的内心早已绝望。往往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项羽也就不会再去找自己的原因,因为找自己的原因也无济于事了。

而把自己战败的罪过归咎于天,至少能安慰一下自己绝望的心理。可也正因为项羽觉得"天将亡我",也就让他不再想着逃跑了,临死之前,痛快酣畅一战,却也让项羽不失为一名英雄!只不过,自刎乌江,最终让他这个英雄显得太过悲剧了!或许,项羽临死前还在想着,"天将亡我"吧!

总结

乌江自刎

以上就是项羽乌江自刎的原因,分析到此,笔者也不觉有些唏嘘,一代西楚霸王就这么凄然死去,让人觉得有些可悲。毕竟,即便楚汉之战,项羽战败,也不至于就这么自寻死路。如果项羽能学学汉高祖刘邦,或许逐鹿天下,胜负难料呢!可项羽最终就这么轻易放弃了,他放弃的不仅是他的霸业,还有他的生命。

而乌江自刎,确实也让楚霸王的事迹在史书上留下了重重一笔,可能真正的悲怆故事都应该是这样的结果,英雄末路,怎能不让人唏嘘,当然乌江自刎也不是说楚霸王项羽就不是一个英雄了。但是他只能算是一个悲剧英雄,一个不能承担失败,垓下一战失利,就一蹶不振的英雄。

而在历史上,这样的英雄,也只能是西楚霸王项羽!不过项羽这样的悲剧英雄却很难让人认可,如果项羽不自刎在乌江边,他能够渡过乌江,重整旗鼓,难道真就打败不了刘邦吗?可历史没有可能,更没有如果,乌江自刎,终究令项羽走到了穷途末路!只能令后人空自感叹了!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汉书·陈胜项藉记》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