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插花品鉴要素:器具与环境,趣谈插花艺术下的意境美与现实的融合

 瓜子心 2020-08-08

花,一直在我国赋予了很多的品质特征,例如最为闻名的梅兰竹菊。而作为花文化的衍生,插花在花艺术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作为插花的花器更是精美。在插花艺术上,我国文人对此爱此不疲,而这种插花艺术也是古代文学美感上的重要体系。在东汉、魏晋的供花,再到唐宋的瓶插花,明代对于插花艺术的品鉴和对花器的研究更是达到了高潮。

在明代的插花艺术的兴起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人们从物质消费到了精神消费,从而衍生出了插花艺术的盛行,推动了花器的地位。而对于花的审美也是日益提高,对花的功能不仅仅在看上面,而更能注重花和花器的材质、外形以及深层的含义。

瓶花

陶瓷花器一直在普通民众间都有,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含义。中国的瓷业从宋代的百花齐放到了明代景德镇的一枝独秀,陶瓷花器的装饰也分了很多的不同类型。有瓶类,盆类和筒类等室内摆放的陶器表现了不同的文化氛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瓷器体现居住者的身份,理想和地位。

明代的经济繁荣不仅带来了物质消费也带来了精神消费,明代文人雅士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推动了明代插花艺术的发展,文人雅士常常聚集在私家园林中进行着文化活动,例如:评书、品花、弹琴等闲适高雅的生活,在其居室陈设、文房器具、园林建筑,都是他们所关注的东西。而花器更是惹人喜爱,这种对花器的把玩更能体现生活情趣的不同,所以在明代的花器和插花艺术成为中国历史上璀璨的一颗星。

根据《小窗幽记》记载:瓶中插花,盆中养石,虽是寻常工具 ,实关幽人性情,若非得趣,个中布置,何能生致。

明代插花艺术的喜爱,更多的源于对花的欣赏,花器的把玩,甚至想要在其中感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也是生活情趣的体现,所以花器和插花对文人雅士的重视,也再次展现。这是欣赏花木之美,在诗经中“逃之夭夭,灼灼其华。”更是展现了这种愉悦的快感。

西园雅集图

一、 插花艺术的兴起来源于器具的移动变化

元代末期,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日益尖锐,战争频发,民不聊生。而在明国建立之初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对于生产关系进行改革,改革是颇有成效的。不仅维护了封建的统治而且促进了社会生产力从而将元末战争带来的破坏经济慢慢的平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在政治、生活和经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随着社会矛盾的增加,在文化艺术领域不断出现自由个性的学说,此时在社会中文艺百花齐放,而插花艺术在文人雅士中是必备的学习。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好转,对于其居室也是不断的改造使之有文化气息。当经济不断地发展,人们的钱包也越来越鼓,对于园林的修建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园林百花齐放,士大夫往往参与设计,对于这种环境艺术爱此不疲。在江南地区更尤为严重,对于室内的陈设也是颇有严重,对于家具、结构、设计等都有其自己的研究,例如字画、盆景需要挂在哪里,都有讲究的,而且材料,造型都要讲究精致。

明代插花

而作为装饰品中最多的就是陶器,陶器与盆栽、插花、盆景都有密切的关系。明代的陶器最有名的就是景德镇,有着“天下窑器所聚,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的美称。陶器自古以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明代发展到了巅峰,官窑和民窑对于陶陶器的发展都是良好的,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宋代的黄金时期,一直到了明代瓷器艺术设计,瓷器的历史一直在不停的发展。

对于陶器的装饰,拥有插花、盆栽等各种方法,在明代插花艺术是巅峰,宋元时期的古典静雅到了明代的成熟完善,都是一个理论完善的过程。在历史上对于插花都有不同的史籍记载,袁宏道的《瓶史》将插花不仅重意境,还要讲究布局配置和构图章法,从而不断完善插花艺术。这时候插瓶花成为主流,出现了理念花和文人花。

有《瓶史》记载: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尝见江南人家所藏旧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谓花之金屋。其次官、哥、象、定等窑,细媚滋润,皆花神之精舍也。

瓶史

此时,明代的瓶花已然成为室内布局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主流。不同的空间陈设需要不同造型的陶器花器,花不同,花器不同。民间插花的花器往往是质朴的艺术风格表现吉祥的含义,文人的花器插花往往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无拘无束讲究个性。而在宫廷中的插花富丽堂皇,光彩炫目而且花器也是及其的华丽。

二、 不同场合下的不同花器展现插花艺术的多元化

中国古代的审美往往讲究意境美,也就是器具与环境相融合,到今天也是这样。例如在家里的陈设上放着大型的鲤鱼缸,这种缸不能放在厕所,也不能放在门外,要放在客厅的位置。这就讲究搭配,瓶花也是如此,根据不同的环境分为了宫廷插花、民间插花、文人插画和寺庙插花。不管哪一种插花都需要不同的花器相匹配来展现插花所表达的意境。

在民间的插花兴起来源于宋代,这种兴起促进了陶瓷业的发展。而在民间花器一般是比较朴素的象征着老百姓平淡朴素的生活,民间的插花往往是展现其生活,所以在材料方面基本是便宜和寻常的花,这种花的种类往往繁多。这种民间花的含义往往是祈福神灵、祭拜祖先所用,风格十分的质朴和醇厚。在明代民间已然有了花卉市场。

民间瓶花

而在我国的文人雅士上,常常以花卉树木给自己命名,例如王维的“竹里馆”都是花卉树木体现自己的情绪,这是文人对自然的热爱。瓶花在他们的生活里始终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在厅堂、卧室还是书房都随处可见的花瓶。文人不讲究插花,还讲究插花的器具,常常对花器进行选购,喜欢清雅之器。

《长物志》记载:大都瓶宁瘦,无过壮,宁大,无过小,高可一尺五寸,低不过一尺, 乃佳。

文人中最常驻的居室就是书斋,不同的书斋气势展现不同文人的地位,所以在书斋中的陈设尤为珍贵,插花、盆景、陈设和器具都十分的不同和重要。这种不同的器具不仅将室内的气氛点燃而且烘托了文人雅士的情绪。崇尚自然,又热爱自然将其思想引入到瓶花之中造成一种清新自然的典雅风气,体现文人的清净的生活姿态。

而在寺庙中的花瓶更显清新,展现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佛前的供奉除了灯、香、茶、果更少不了花。许多的花在佛像或者佛画里经常看到,常常是一种花瓣在佛前供奉,或者是瓶中插莲花供奉佛像,而瓶具多是玻璃瓷瓶,象征着光明。

飞天散花图

三、 社会审美的不同影响到插花艺术的不同发展

插花艺术,毕竟是一门艺术,讲究的是审美的鉴赏能力。我国古代对于这种艺术欣赏水平是十分高的,陶瓷花器的发展也是因此而兴盛,属于相辅相成的特点。朝代的不同审美取向直接影响到插花艺术的不同类型,在唐朝有人推崇“香赏“将插花与燃香一起欣赏,此时风味不同引不同的的风味感受,这种欣赏方式一直到了宋元两代。

而在明朝讲究品茶赏花,也这是一种比较高的自我审美在文人雅士中十分的流行,认为不仅能够保持品格高调还能保持鲜花的清新对于花器来说也是有益无害。这是随着王阳明心学的思潮兴起,认为心无外物,心是万物的本源,所以这种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审美主体一直影响到对器具的奸商。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审美走向了世俗化,崇尚奢侈和繁复,与明初的节俭成为了鲜明的对比。

《瓶史》记载:茗赏者上也,谭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

听琴图

明太祖对于反腐力度的加深间接产生了简朴的生活作风,对于房屋建造也是有了规定,按照官员评级来定,这种狭小的空尽力必然不需要太过多余的花器,所以插花艺术和花器生产在明初还是十分低下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渐繁荣,房屋也追求豪华,金碧辉煌,建筑的发展带动了对于花瓶器具的消费。

《金瓶梅》中常常描述:“香焚宝鼎,花插金瓶。”宝鼎和金瓶可不是俗物,充斥着富贵和奢侈的气息。明初的节俭观念陶瓷花器并不多而且样式很少,而在明中后期奢侈观念的影响下产量徒增,样式也比较丰富。我们可以看出奢侈之风的蔓延加剧了商品生产促进消费,促进了消费。这种消费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种类的丰富。

而单一的花器对于文人雅士和皇宫贵族来说已然达不到要求,在明中后期为了满足消费的需求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陶瓷花器,许多的花器已然变得华丽复杂不成为插花的器具,成为了文人雅士或者皇宫贵族装饰空间的装饰品。

插花图

结语

插花艺术本来就是一种艺术鉴赏活动,本来是衬托室内陈设的装饰效果,而作为室内陈设的重要服饰元素不仅能够改造环境而且还能体现其情趣。室内的空间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因素,通过对于花瓶的需求进而产生消费带动手工业的发展。而不同的花和器具都展现了不同阶级的审美取向也体现了大众审美的变化。

在插画历史上最早是在六朝作为礼佛出现,这种插花表现对生命的前程,在唐宋年间插花变成了生活的情趣,而在北宋年间有了专门的店铺。插花艺术在社会生活里皆可见,民间书斋、厅堂等各个地方都可以看见插花的日常,仅仅一枝花成为了对生命的虔诚。在唐朝传入日本,这种插花艺术在日本成为花道并事奉若申明,而日本申遗的成功让我们的文化自信受到了集体的危机。

如今国家的匠人精神就是为了复兴这一种艺术文化,如今改革开放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这种社会整体在崇尚金钱的方面奢靡风气还是十分严重的,所以推崇这种插花艺术的推广能够让人们静下心零。插花不仅仅是把花插到瓶中,而是培养情操,每一种花都代表很多的东西,上知天文,下至地理,每一个制作者的感情也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小窗幽记》

《瓶史》

《长物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