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汁,一碗汤的日式美学

 真友书屋 2020-08-09


味觉感受除了酸、甜、苦、咸,还有一种鲜(辣已被证实属于痛觉而非味觉)。

日本料理中的鲜来自食材本身,而要提取这种鲜很大程度上要靠出汁。像用昆布、鲣鱼花等熬制的高汤,早已成为日本料理的味觉基础。

日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都是禁食肉类的,加之岛国的特殊地理环境,发展出了与常见的用动物肉、骨熬制的高汤不同的日式高汤,即出汁。

从面类、汤类、锅料理,再到各种煮制菜肴,出汁在和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色清味淡的特点,可更好地衬托出食材本身的色泽和味道,也能让料理的风味更加丰富。

中国的高汤取材多样,且通常会经长时间熬煮,但出汁的来源仅限于鲣鱼花、昆布、鱼干等几种基础食材,经过浸泡、煮、过滤等工序,萃取精华制成的浅金色半透明汤汁就是出汁了。

虽然短时间内就可制作完成,但是制作者能通过对原料品种的选择和火候、手法的把握,让看似简单的出汁产生无穷的变化。

这便是一碗出汁里的日式美学:纯粹、极简,却蕴含着变化。

出汁的主要原料:

鲣节与昆布

   鲣节 かつおぶし   

鲣节即鲣鱼干,又称木鱼、柴鱼,由鲣鱼经烹煮、熏烤、发酵制成,可以长期保存。

日本鲣节主要产自鹿儿岛县,著名的「宗田节」即以高知县和鹿儿岛县的特产宗田鲣制成。

△ 《东海道五十三次之内·沼津·名物鲣节制造》,作者为浮世绘画家歌川广重,画中描绘了江户时代沼津地区制造鲣节的场景

根据原料的体形和使用部位的不同,鲣节的叫法又有许多讲究。如用鲣鱼的背部制作的鲣节称为「背节」,也称「雄节」;而用腹部制作的鲣节称为「腹节」,也称「雌节」。

由于鲣鱼背部脂肪较少,因此背节味道相对清淡,且可以削得非常薄;腹节味道更为浓厚,但在削制的时候容易出粉。人们通常认为背节的品质更好。

此外,体形较大(3 千克以上)的鲣鱼,一条就可以做成背节、腹节各两份,这种较大的鲣节被称为「本节」。

因为背节和腹节合成一对,形似龟壳,有长寿的寓意,因此常常被用作礼物。而3 千克以下的小型鲣鱼则直接被用来加工成两份「龟节」。

传统鲣节的制作包含一系列步骤:首先去除鲣鱼的头部和内脏,依据体形制成本节或龟节后,将鱼肉切成适当的大小和份数。之后将鲣鱼肉煮熟,去掉鱼骨,以燃木熏烤的方式,重复焙干和冷却的操作,当其内部水分含量降至26% 以下,即成为「荒节」,也称为「鬼节」。如将其表面的焦油削去,整形成舟状,则成为「裸节」。

接种上被称为鲣节菌的霉菌后,鲣节菌会逐渐吸收掉鱼肉内部的水分,使其充分干燥,并分解蛋白质成为氨基酸,也就是主要的鲜味物质。在表面密生菌丝后将鱼肉刷净,再次接种,这样重复两到三次,即成为「枯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鲣节了。

制作传统鲣节的步骤复杂,最优质的「本枯节」甚至需花费半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如今的工厂化生产简化了部分工序,市场上售卖的「鲣鱼花」也以荒节为主,仅有少数作坊还在坚持用古法制作枯节。

   昆布こんぶ   

日语中的昆布多指干制海带,用作出汁的昆布品种主要有真昆布、罗臼昆布、利尻昆布、日高昆布、长昆布、厚叶昆布和细目昆布这七种。

大约90%的日本昆布产于北海道,室町时代北海道产的昆布经日本海,再由琵琶湖运至京都,以京都为中心,在近畿地区以及日本海沿岸的港町,食用昆布的饮食习惯因此扎下了根。

直到现在,这些地区的出汁还多以昆布出汁为主。而昆布流通到全国则是在江户时代,甚至还产生了数条被称作「昆布之路」的航线。

每年 7 月中旬,昆布渔解禁,可一直收获到 9月 10 日前后。用流水将昆布冲洗干净后进入干燥阶段,可利用天然的晒场,也可利用机器热风干燥,之后进行整形、分级筛选就可以上市了。

过程看似简单,其中却有很多复杂的工序,甚至有「六十道工序」(六十手数)之说。

昆布中的主要鲜味成分是谷氨酸,和来自鲣节中的肌苷酸相结合,能产生更为浓厚的风味。昆布和鲣节在出汁的实际制作过程中常常共同使用。

自己动手:

制作鲜美出汁

出汁的制作方法并没有严格的限制,用水浸泡、熬煮或是像手冲咖啡那样冲泡,都可以达到提取原料精华的效果。但手法不同,出汁的口感和所适用的料理会有明显的区别。

最常见的两种出汁制作方法是水出汁和煮出汁

△ 制作出汁的常用食材:昆布、鲣鱼花、干香菇、鱼干

   水出汁   

水出汁多以鱼干、干贝柱、海米为原料,无须加热,而是用常温水浸泡,使食材的鲜味自然释放,味道清爽纯粹,可用于制作味噌汤和乌冬面等食物。

鱼干出汁:

水……500 毫升

鱼干……20 克

① 去除鱼干的头部和内脏,防止产生杂味和苦味。

②放入密封容器,用常温水浸泡 3~4 小时。

干贝柱出汁:

水……500 毫升

干贝柱……20 克

将干贝柱放入密封容器,用常温水浸泡4~5 小时。

海米出汁:

水……500 毫升

海米……20 克

将海米放入密封容器,用常温水浸泡3~4 小时。

Tips :常温的情况下需按照固定的时间浸泡,夏天时则需要将食材放入冰箱浸泡一整夜。

   煮出汁   

煮出汁的原料通常为鲣节和昆布,也可使用香菇,相比常温浸泡的水出汁,煮出汁的口感更加浓郁。其中鲣节出汁适合用于煮物及乌冬面、荞麦面等面类的汤汁,昆布出汁则适合用于关东煮及各式海鲜料理。

鲣节出汁

鲣鱼花 ......40 克

水......1 升

①在锅中倒入 1 升水,不加盖,中火加热。

②当水中开始出现小气泡但未沸腾时(约 85℃),加入鲣鱼花后关火,放置2~3 分钟。

③ 用滤网和纱布过滤即可。

昆布出汁

水......1 升

昆布 ......20~40 克

①用拧干的布轻轻擦拭昆布表面,注意不要用水清洗。

②在锅中倒入 1 升水,放入昆布浸泡 30 分钟。

③开中火加热,在即将煮沸时迅速关火,取出昆布(煮沸会影响口感)。

TIPS:因为昆布表面的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为甘露糖醇,可以增加出汁的风味。

周依 / 撰文   4z / 摄影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食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