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久伴深情6f9rab 2020-10-27

烤肉切割

日本料理特别强调刀工,无论是刺身、寿司,还是烧鸟、烤牛肉,刀工对菜品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而日式烤肉在肉品处理上,一般会经过剔除筋膜,修整边角,切片等步骤。

剔除筋膜就是字面意思,不管任何部位,只要是肌肉组织,周围都会带有筋膜等结缔组织,即使最细嫩的菲力也不例外,而视部位的特色以及口感追求不同,一般会剔除掉肌肉组织外部多余的筋、膜以及脂肪,避免影响烤肉的口感。但记住,是多余的才需要剔除,有的时候如果是想保留筋的口感和脂肪的风味的,也会选择适当保留,比如西冷。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横膈膜剔除边角筋膜

在剔除掉筋膜肥边之后,一些不规则的部位会进行边角修整,比如菲力的尾部呈现锥形的部分切掉,这样就可以是的肉呈现先对规则的形状,易于切片。

一般日式烤肉经过上述两个步骤之后,损耗率已达20-25%,如果形状不太规则的部位,则损耗率可能更高。这个损耗率是普通牛排切割损耗的3-4倍,所以做一款好的日式烤肉,成本并不低。

到最后一步的切片步骤,一般又可以分为三种,0.2-0.5cm左右厚度的,称为薄烧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和牛西冷薄烧

0.5-0.8cm左右的,称为厚烧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和牛边肉厚烧

而大于0.8cm且切成三角锥形的,称为角切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黑牛牛舌尖角切

为什么要区分多种切法呢?我们以一条牛舌为例,来说明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什么切法。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黑牛牛舌整根未修舌苔

前面部位介绍时我们讲到了,牛舌一般可以分为前中后三段,或者粗略分的话分为前后两段。

由中向后的舌根部位,运动量要远远比舌尖小,所以肌肉感不强,且脂肪丰腴,因此厚切不仅不会增加纤维感和咀嚼难度,而且还可以很好的保持住内部脂肪与汁水,在接近7-9成熟时,汁水溢出,脂肪融化,口口爆汁,因此,舌根部位选择厚切处理更能体现这个部位的口感的风味。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黑牛牛舌根厚烧

相反,由中向前的舌尖部位,运动量远大于舌根,属于肌肉型部位,所以这种部位选择厚切往往肌肉纤维感很强,难以咀嚼,但如果选择薄切,则可以人为切断肌肉纤维,降低咀嚼难度的同时,又可以体会到这种肌肉型部位的弹脆口感,所以舌中到舌尖往往会选择薄切的方式。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黑牛牛舌尖薄烧

至于角切,一般出现在不规则部位,比如舌尖的最前端、舌根的最后端、三角肉、三角肩等尾段,由于部位呈现锥形或者圆形的面,切片的方式并不合适,所以在切割上会选择以角切的方式来处理,出品就会类似牛肉粒的形状,也可以保持一定的厚度,又可以多面炙烤。当然角切也要考虑肌肉纤维的强度,肌肉型部位不适合切太大颗粒的角切,应适当切小一些。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黑牛牛舌尖角切

除了以上切法之外,有的部位甚至还会进行特殊的处理,比如牛腱子可能会使用梳肉针对肉筋进行切断处理,横膈膜可能会进行花刀切割等。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M7和牛横膈膜花刀切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M7和牛横膈膜花刀切

不过,一般如果在外头吃,或者买切割好的成品,是不需要自己切的。而如果选择加工切好的日式烤肉片,一般也要选择靠谱一点的店铺,对筋膜、脂肪进行适当处理,同时在切片厚度选择上也更为专业。

如果买一整块肉,或者买一整条、整段的牛舌、大块的横膈膜,则需要进行修整与加工,具体做法将在最后一节一并讲述。

日式烤肉风味选择

前面提到了,日式烤肉是从韩式烤肉发展而来的,而韩式烤肉一般是会进行调料的腌渍,用以改变肉品风味,所以日式烤肉也会进行腌渍?……嘿嘿,还真不一定。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日式烤肉

首先,我们要知道腌渍与否,对牛肉会产生什么影响。腌渍,主要是水、盐分、香辛料三者的共同作用,牛肉的微观世界会有以下三种变化:

溶解。在3%的盐水的浓度下,支持肌肉收缩的蛋白质会部分溶解,在5.5%情况下肌丝本身也开始溶解,所以肉质的撕咬难度降低。

补水。盐与蛋白质的作用会增大肌肉细胞容水量,进而吸收盐水中的水。盐水腌渍过的肉品,重量会越增加10%。而烹饪失水在20%以上,所以提前腌渍可以平衡一些失水,使得最后出品含水量更高一些,也就更细嫩了。

入味。盐水中一般都是加了各种调味料的,肉品在吸水过程中也吸收了香料的芬香分子,所以腌渍比在烹饪时才加调料更易入味。

而我们前面提到了,日式烤肉是从韩式烤肉发展而来的,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日本本土的烤肉,确实也还是以腌渍烤作为主流,尤其是在战后以内脏为烤肉食材的年代,如果不对食材进行较重口味的腌渍,难以去除食材本身的异味。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烧鸟-照烧酱烤鸡肝

此外,瘦肉型肉片如何在炙烤过程中保留更多的水分以及更柔嫩的口感,也非常依赖腌渍处理。

在烤肉落地生根的过程中,日本本土也慢慢发展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腌渍酱汁,比如常见的糖/日式味淋+日式浓口酱油+日式清酒组合调制出的酱汁,就极具日式照烧风味,这种酱汁在高温炙烤下,糖会增进美拉德反应与焦糖反应,与肉的焦香、酱油的鲜美、清酒的淡雅米香互相交织一起,成就了日式酱汁烤的风味印记。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照烧横膈膜

而日式烤肉是一种后发展的美食,在烤这个领域,海鲜类远远走在肉类的前面,所以烤海鲜时用过的幽庵烧、味噌烧、西京烧等做法也自然会被应用到烤牛肉的领域,日本常用的出汁(使用鲣节、昆布等做的日式高汤)也会被用来做腌酱底味,用于提升腌渍酱汁的鲜味。

而随着牛种选育的不断发展,牛的品质也不断提升,在很多高等级牛肉或某些特殊部位上(比如牛舌根、肋眼、外脊等),食客们发现,其实简单的盐烧(塩焼き,しおやき,烤之前或烤的过程加盐),甚至是白烧(白焼き,しらやき,直接烤,烤完再蘸调味),也可以突出牛肉本身的鲜甜,于是又掀起了一股不腌制的热潮。

目前日式烤肉,酱烤的难以割舍,与盐烧、白烧的返璞归真,在日式烤肉领域共存,一般以厨师对牛肉部位的理解与处理,来决定每一块肉是腌渍还是不腌渍,用什么来腌渍。

一般而言,对于肌肉纤维细嫩的部位,或者脂肪含量高的高等级和牛来说是可以选择不腌渍的,简单盐烧,或者白烤后再搭配一些简单的葱盐、黑胡椒盐、柚子醋,可以更突出肉本身的鲜美风味,比如较高等级的腰脊部的肉(肋眼、西冷等)或者牛舌部位,都很适合这种做法。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腹肉心厚烧

而对于偏瘦的肉,或者肌肉纤维粗长的部位,除了会进行薄切或花刀处理外,也可以考虑事先进行腌渍处理,比如横膈膜、肋条、前胸等部位。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幽庵烧肋条肉

对于部分内脏部位,比如牛肚,则可能会在基础酱汁之外,还添加姜、蒜等佐料一起腌渍,用于去除食材异味。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烤肉风味,以供大家选择。

白焼き,しらやき

白烧,很好理解,就是什么都不加,直接解冻后就烤,然后再后加蘸料即可,考验的是肉本身的品质,以及烤肉的手艺,还有蘸料的调配能力。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白烧厚切牛舌根配七味唐辛子

这种方式看似毫无技术含量,但是其实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种烤肉方式,尤其适合高等级优质部位的和牛,本身肉就很细嫩,肉也很鲜甜,有时候腌渍反而容易让酱料的味道喧宾夺主了。

塩焼き,しおやき

盐烧,也很简单,就是在上面的基础上,提前撒盐后烧烤,或者边烤边加盐花调味,我们很多的街头烧烤,也是类似做法的,要比烤之后用盐调味,蘸盐花要更均匀些。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盐烧M7和牛边肉

如果你烤之后不想蘸蘸料(比如酱油、柚子醋等),那么你是可以选择用盐烧的方式,在烤之前或者烤的过程调味的,会使肉的咸味均匀,少量盐花就可以激发肉本身的鲜甜,对于高等级高品质的肉,这种方式也是非常合适的。

照り焼き,てりやき

照烧,源自日语照り焼き,日式料理非常常见的一种调味方式。这里的“”,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其实就是光泽的意思,指的是烹饪后食材表面带有光泽

这种光泽是从哪里来的呢?照烧酱的基础配方主要有三种东西——糖、酱油、日式酒。照烧在wiki的解释有一句“タレの糖分により食材の表面がツヤを帯び、「照り」が出るのが名前の由来。”

大概意思是酱汁中的糖分让食材表面具有光泽,所以以“照烧”来命名这种烹饪方法。

照烧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其实就是糖分在高温作用下,发生焦糖反应,加上本身酱油的脱水,颜色变深,这样酱料就会给食材表面带上颜色诱人且有光泽的一层“酱衣”。

虽然照烧是地地道道的日式料理,但是利用这种原理的却不单单只是照烧,比如中式的卤水会用到“焦糖”来给食材增色;广式烧腊会用麦芽糖与水调匀的“皮水”抹在烧鹅表面,来给食材表面带上红亮的色泽,各地烧鸭、叉烧也类似做法。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广式叉烧

如果你之前有关注我写的煲仔饭文章,里面写到“珠油”的做法,有的配方珠油是用糖、酱油、广式米酒,那么跟照烧酱就非常相似了,而珠油做出来的样子,也是非常有光泽的。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广式煲仔饭淋珠油

照烧最为日本经典调味酱料,在烧烤里自然不会缺席,比如你常吃的蒲烧(蒲焼き,かばやき)鳗鱼,调味也是属于照烧风味。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蒲烧鳗鱼寿司

如果你吃过日式烧鸟,烧鸟的酱料也经常以照烧酱为基底或者刷酱(盐烧除外)。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日式烧鸟

这里提供一个基础的照烧酱的刷酱配方:清酒:味淋:白砂糖:浓口酱油=5:1:1:3

其中的味淋是日本的甜味糯米酒,大家也可以用砂糖+清酒来替代。其他的蜂蜜、苹果汁等甜味的调味品,也可以用于替代以上的糖或味淋,风味会有所变化。

另外注意!这里是刷酱用的配方,如果用于长时间腌渍,那么以上比例调配好之后,要酱料兑水或者出汁进行稀释,腌渍时间几小时的,那么酱料:水/出汁=1:1左右,如果腌制时间超过12小时,那么建议要稀释到1:2左右的比例。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照烧酱汁

如果你不想稀释,那么建议以上配比用在最后刷酱环节即可,薄薄一层,就已经有足够滋味了,刷多了反而过于咸甜,影响风味。

这一原则,在幽庵烧里也一样适用。

幽庵焼き,ゆうあんやき

幽庵烧,又称祐庵烧,又因为日本柚子的加入,有时也被称为柚庵烧。

相传,该配方是由江户时代的茶人北村祐庵发明,主要是用日本酒、味淋、酱油以及日本柚子片调匀,并将食材泡在其中充分腌制(数小时甚至一天),再进行烧烤的做法,最初是应用于淡水鱼或腥味比较重的鱼类,比如甘鲷、鲳鱼、鰤鱼等,烤之后就会使鱼肉散发出一股柑橘味的清香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幽庵烧酱汁

这种做法后来也被用于日式烤牛肉,烤之后的牛肉同样带有柑橘味清香,中和了和牛丰腴的油脂,使得烤肉香而不腻。

基础的幽庵烧,是以清酒:味淋:浓口酱油=1:1:1调匀做基础酱汁(是不是似曾相识?),加适当的日本柚子圆片。

这里的日本柚子≠中国柚子,是柑橘类的一种称谓,后面蘸料讲柚子醋和胡椒柚子会展开细讲。国内一般买不到日本柚子,建议用橙+柠檬替代。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柠檬汁、橙子

如果需要更丰富的风味,还可以加入姜,蒜头等调味品。

注意,这里的幽庵烧酱汁一样需要进行稀释,调好的幽庵烧酱汁,建议酱汁:水/出汁,比例在1:2甚至1:3,因为这个基础配方里酱油含量比上面的照烧酱更多,兑少了容易过咸。

调好之后,将肉放入其中充分腌渍,薄片的话1小时就够了,大块肉的话则需要12小时以上,要具体看肉的厚薄来决定,然后就可以捞起来烤了。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幽庵烧腹肉心

如果你去日式烤肉店,有一个小坛子里装了好几片腌制好的肉的,其实也很有可能是幽庵烧酱汁腌制的,当然风味调得好不好,就很看各家功夫和用料了。

味噌焼き,みそやき

味噌烧,顾名思义,就是以味噌等作为调料,对食物进行腌制并进行烧烤的一种烹饪方式。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M9眼肉盖味噌烧

味噌,是以黄豆为主料,加入盐、米曲发酵而来的一种豆酱,因发酵所以富含呈鲜味的氨基酸,所以被喜好食鲜的日本人用作日常调料之一,很多日料店会有一道“味噌汤”,也是用这种豆酱调味出来的一种佐饭汤水。

味噌这个词,在日本语中最早见于平安时代的延喜元年,据徐海波教授的研究,味噌这种食品制造技术可能是在奈良时代,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按朝鲜语发音是“蜜祖”,按日语则书写为“未酱”,后来慢慢演变成味噌,有集美味、精粹的意思。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味噌

而说起日式酱油,最初它的名字其实是“味噌垂”,意思是指它是制作味噌时滴落的液体,一开始是无意的发现,后来慢慢的收集制作,才衍生出目前繁复多样的日式酱油,也才有了今天的刺身、寿司、蒲烧、照烧等等经典的日式风味。

如果说日式酱油是日本风味的基石,那么说味噌是风味基石之母,似乎也不过分。

味噌作为一个历史相当悠久的调味品,自然不会是一支单传。以使用的麴不同(米麴、麦麴、豆子做的种麴),盐量不同,发酵时间不同,味噌可以衍生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细分品类,且一般是以地区来命名。

比如以米麴做的西京味噌、江户甜味噌、信州味噌等,由麦麴做的田舍味噌,以及大豆种麴的八丁味噌。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味噌产地分布

因此,使用不同的味噌,配以其他不同的调料,就会成为各家各店不同的味噌烧做法。

至于日料里的西京烧(西京焼き,さいきょうやき),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味噌烧的一种。西京烧使用的是白味噌——西京味噌,由于西京烧限定于使用西京味噌腌制,做法也相对而言更加讲究,因此得名,最经典的做法,就是银鳕鱼西京烧了。

下面先介绍一个通用的基础味噌烧调配比例:

味噌100g,味淋15ml,煮过的清酒10ml,其中清酒需要经过煮沸,去除多余的酒味。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清酒煮沸

调匀至味噌酱细腻无颗粒。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味噌调匀

将牛肉埋入其中,盖上干净的保鲜膜,腌制数小时。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眼肉盖腌制

这里要注意,这种味噌烧,必须是大块厚切肉!像西京烧银鳕鱼,用的肉也是比较厚的,而不是那种薄薄的鱼片。那么用于牛肉,也一样,3cm是保底的厚度了,不然用这个比例去腌制牛肉片,最后你会发现肉咸的没法吃。

而且,即使是大块的肉,腌制之后也需要把多余的味噌洗掉,不能直接跟着一起去烤,否则也依然会过咸。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味噌眼肉盖

至于洗掉之后是整块肉当牛排一样烤,还是先切片再烤,都可以了。如果你想用西京烧的做法,把上述味噌烧里的味噌,选用西京白味噌来调配即可。

出汁,だし

在以上腌料的基础上,如果以日本出汁打底,则成了出汁进阶版的腌制酱料。

所谓出汁,日语为だし,是日式基础高汤。一般是使用昆布鲣节,来提取食材之中的谷氨酸肌苷酸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柴鱼花、真昆布

日本语中的昆布,与中文里指的昆布(翅藻科植物)意义并不相同,它与中文里的海带,在基因上会更加相近,都是属于属于褐藻门(Phaeophyta)、海带目(Laminariales)、海带科(Laminariaceae)。

在日本,昆布主要有真昆布、罗臼昆布、利尻昆布、日高昆布、长昆布、厚叶昆布和细叶昆布这七种。日式食用昆布的时间也很长,在室町时代开始就有相应的饮食习惯,而日本的出汁之所以选用昆布,是因为昆布富含谷氨酸,能够带来强烈的鲜味。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昆布

谷氨酸大家肯定不陌生,日常调味用的味精,其成本就是谷氨酸钠,而且味精的诞生,最初就是从昆布里来的。东京帝国大学的化学家池田菊苗,在研究昆布的呈现物质过程中,分离出了昆布中的一种特殊的氨基酸——谷氨酸,发现它正是让昆布带有强烈鲜味的主要物质!

而为了提升谷氨酸的溶解度,池田菊苗将其制备成谷氨酸钠,以一种氨基酸盐的形式进行量产,也就成了我们日常所用的味精了。当谷氨酸钠溶于水后,谷氨酸离子游离,入口之后可以感受到强烈的鲜味,味精也因此作为一种廉价、易得且高效的鲜味剂,被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种餐饮料理中。

另一种出汁所用的食材——,也称为鲣鱼干、木鱼、柴鱼,也是日本料理常用的一种提鲜物质。鲣鱼用于提鲜的历史,甚至比昆布还长,至少在成书于927年的《延喜式》里,就有鲣鱼出汁的记载。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鲣鱼

鲣节的制作非常繁复,先要把鲣鱼去除内脏、切块、烹煮、熏烤、重复焙干和冷却,把鲣鱼的水含量控制到26%以下,再撒上鲣节菌发酵,进一步吸收表面的水分,同时将鱼肉分解成氨基酸,然后再刷掉表面密布生长的菌丝,再重新接种,重复多次发酵,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鲣节,也称为枯节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枯节

鲣节细分下来也有很多讲究和命名方式,比如鱼背制成的称为背节或者雄节,腹部制成的称为腹节或者雌节,这样雌雄合成一对,形似龟壳,也被称为龟节。而如果更大的的鲣鱼,可以制成两对雌雄节的,则称为本节或本枯节。

雄节味道相对淡一些,雌节味道浓郁,但因为雌节刨片时容易出粉,所以一般雄节被认为品质更佳。

不管是直接用于烹饪、食用,还是用于出汁,鲣节一般要刨片使用,也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木鱼花,吃过章鱼小丸子、大阪烧等小吃的话,应该不陌生,表面那些轻若无物却鲜美无比的、跟木屑一样的东西,就是鲣鱼节刨出来的木鱼花了。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柴鱼花

为什么小小的鲣鱼花,却能够这么鲜美呢?这个课题,被小玉新太郎,也就是池田教授(前面提到的,从昆布中提取谷氨酸的教授)的弟子,破解了。

鲣节的呈鲜物质是肌苷酸(IMP),虽然都是氨基酸,但它与谷氨酸不同,单独食用肌苷酸并不会呈现很明显的鲜味,但是当它与谷氨酸同时食用时,却可以让谷氨酸的鲜味大幅提升,所以也被称为“呈味核苷酸”。

而为什么出汁一般是鲣鱼花与昆布同时使用,原理也是因为它们的鲜味物质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同时使用,能够做到鲜味1+1>2的效果。

后来人们还发现,蘑菇类所含的鸟苷酸(GMP),与肌苷酸(IMP)的作用也是极其相似的,所以在一些日式出汁中,也有人昆布、鲣鱼花、蘑菇三者并用,进一步提升出汁的鲜味。

后来还演化出了鱼干出汁、干贝出汁、海米出汁等不同做法,原理大多是为了让多种呈味核苷酸一并使用,来提升鲜味。

而也正是因为出汁带有强烈的鲜味,它才被广泛应用于日式料理之中,不管是料理汤底,还是酱料调和,都可以见到出汁的身影。

那具体如何做一份出汁呢?其实也有不少讲究。

出汁一般分为“煮出汁”和“水出汁”两种,这两种做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做法上,煮出汁一般要浸泡后加热,而水出汁直接常温水浸泡即可。相对来说,煮出汁的风味要更加浓郁,水出汁的风味则清爽淡雅一些。

使用昆布和鲣鱼花的出汁,煮一次的称为“一番出汁”,用一番出汁后的昆布和鲣鱼花,再加少量新的鲣鱼花做出来的,则称为“二番出汁”。

一番出汁的做法:昆布10g、鲣鱼花10g,水500ml。

昆布表面用干布轻轻擦拭即可,不要用水冲洗,那些表面的白色粉末是甘露醇,可以增加出汁风味,但过多会有苦咸味,所以擦拭掉大部分即可。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昆布表面的甘露醇

放入常温的水中,浸泡30分钟以上,直到昆布完全泡开变软。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多浸泡几个小时。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昆布泡水

中火加热,在即将水沸腾时(中式烹饪里“龙虾眼水”的状态,约80-90°C),离火,取出昆布。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昆布出汁

这一步切勿把水煮至沸腾,否则出汁会有腥味和涩感,口感风味都会受到影响,同时昆布表面所带的褐藻糖胶和海藻酸等黏质多糖类也会大量析出,使得出汁浑浊不清。

取出昆布之后,放入10g鲣鱼花,静置10秒钟左右。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鲣鱼花出汁

用纱布或者漏勺过滤,所得到的汤汁即为一番出汁。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沥干

日式烤肉,一片上头(篇3):白烧、照烧、幽庵烧,都是啥玩意…

一番出汁

而二番出汁的做法也很简单,在一番出汁里使用过的昆布、木鱼花,加入500ml水中,重新加热至即将沸腾,关火,再加入5g新的鲣鱼花,静置10秒钟后过滤,所得到的汤汁就是二番出汁。

当然,以上的出汁做法并不是唯一标准,可以说每一家料理店,甚至每一个料理职人,所做的出汁都不尽相同,有的会先长时间浸泡,捞起昆布再煮(接近前面提到的水出汁再煮);有的则会浸泡后低温慢煮后,再捞起昆布高温煮;有的则直接一步到位高温煮但控制不要沸腾……

每种方式,都是在氨基酸析出量与苦涩味析出量之间,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如果再加上昆布种类、部位的选择,鲣节品质的选择,那么出汁的质量就更是千差万别了。这都是题外话了,从家庭做法来说,上述的出汁做法,是可以达到要求的。

而出汁之后用来做什么?前面都提到了,像照烧、幽庵烧,都是基础酱汁要稀释的,稀释时候的水,换成出汁即可,这样会多了出汁的鲜美,层次感会更丰富一些。

而出汁也可以用于调匀后面会提到的液态蘸料,也同样可以增加风味。

把它当作基础高汤用于各种中式料理,也是没问题的,所以不用担心做了一锅出汁派不上用场。

其他风味调配

在以上多种酱烧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额外的调味品,这个就简单说下原则。

对于味道较大的食材,比如牛肚、牛肠等内脏,可以额外增加的风味调味品,比如蒜蓉、姜蓉等,或者胡椒等香辛料,用于辟除食材异味。

出汁,也可以用牛骨高汤替代,肉香味会更浓郁,鲜味会淡薄一些。

酱料里可以适当增加芝麻油,用于提升腌制酱料的芝麻香味,如果觉得芝麻油香味过于浓厚,也可以在腌制好的食材上,撒上一些芝麻和葱花,一方面是点缀食材,一方面也是提升烤肉时的风味。

而除了以上各种风味外,大家也大可根据自己喜好更换,撒孜然、辣椒面、刷沙茶酱等等,也是完全可以的,中式烧烤的调味也一样充满特色,没有人规定和牛烤肉就必须是日式风味,我也经常交替换着来吃。

引用

[1] 徐静波. 和食的飨宴[M].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

[2] 王祥初. 味噌:日本人餐桌上的宠儿[J]. 食品与生活, 2006(6):28-29.

[3] 林丽钦. 山葵,辣根,芥末的辛辣成分及功能[J]. 福建轻纺, 1999, 000(009):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