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津青花椒何以麻遍江湖?

 369蓝田书院 2020-08-09

江津青花椒综合交易市场,椒农正在加工花椒。记者 赵伟平 摄

江津优质青花椒。资料图片

在民以食为天的国人心目中,花椒虽小小一粒,但凭其特有的辛香麻味,占据了麻辣江湖里的一方高地。而在群雄纷争的花椒市场上,江津花椒也许不以规模取胜,但绝对是凭借品质高、影响力大而跻身决赛圈的顶尖高手!

去年,江津青花椒的总产值达32亿元,全区77万乡村人口中从事花椒种植的农户有28万户、62万人,先后获得“中国花椒之乡”、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等诸多荣誉。今年1月,中国农业品牌目录首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和影响力指数评价中,江津花椒排名靠前,品牌价值达到29.72亿元,品牌影响力指数80.279,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花椒品牌。

“这些金字招牌只是江津花椒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围绕消费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目标,我们将依托先锋镇花椒产地优势,打造一个集食品交易、加工、冷链、运输、科研、人居多功能为一体的花椒产业城。”江津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彭天溅这样说。

6月5日,全国最大花椒交易市场——江津青花椒综合交易市场在江津先锋镇迎来开市。

当天,花椒交易市场热闹非凡,81家企业“开门迎客”,上千家农户完成交易,吸引了包括四川、贵州、陕西等全国数百家客商前来采购。仅开市首日,花椒成交量达75吨,日交易额约250万元。

“跟往年相比,今年花椒市场首日的热闹场景远不如以前,但我相信等一阵子,无论是花椒的收购价格,还是前来订购的客商都会好过现在。”花椒交易市场负责人、先锋镇绣庄村村支部书记钟春洪信心满满地说。

在疫情影响下,钟春洪对花椒市场仍抱有如此大的信心,来源正是江津花椒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接力发展

几代人艰辛努力,终使花椒遍地香

初夏,驱车前往江津区先锋镇,公路两旁的山坡上,花椒树纵横交错,一簇簇青绿色的花椒粒挂满枝丫,浓郁的清香味飘进车窗,让人感到神清气爽。站在先锋镇绣庄村东面坡(土地名)向下俯瞰,目之所及全是郁郁葱葱的花椒树,蔚为壮观。

可谁曾想,半个世纪以前记者脚下这片花椒山还在“沉睡”之中,直到上世纪70年代九叶青花椒的成功培育后,这里才渐渐有了现在的朝气蓬勃。

据了解,江津花椒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朝。但由于零星种植不成规模,加上品种普通,那时的江津花椒在香味、麻味上平淡无常,没啥名气。

1978年,当时先锋公社果园大队五社村民马昭君从云南返乡谋发展,便将云南竹叶椒和四川攀枝花市的青花椒经过半年多的嫁接、选育,培育出了香味浓郁、麻度纯正、外形有9个菱角叶子的青花椒,即后来俗称的九叶青花椒。

“不论是品质还是亩产,在当时都很不错。”马昭君的这一探索很快得到时任江津县委书记辜文兴的关注。1980年,辜文兴建议高芽公社(即后来的先锋镇)率先栽种九叶青花椒进行试点。

1983年,看到花椒产业发展迟缓,辜文兴决定在全县推动花椒种植。但这一想法遇到一些人的质疑。

“种庄稼好歹能填个肚子,种花椒可啥都没有。”“祖祖辈辈都在地里刨食,现在改种花椒,要是收成、行情不好,啷个保证大家的口粮。”村民们的担忧在“免费供苗,党员带头示范”的办法下逐步得到化解。

绣庄村椒农钟志宽是第一批响应号召种植青花椒的老党员,看着他家种椒赚了钱,三组的况远强主动将自家的5亩闲置地种上了青花椒。就这样,示范效应逐渐扩大,到1991年,江津九叶青花椒的面积增加到2000多亩。

江津区也一直将花椒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来发展,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发展,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去年江津青花椒的种植面积达到54万亩,62万人农民从事花椒种植。

苦练内功

多方探索,走上以质取胜的新路

经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江津九叶青花椒从无到有,从零星分散种植到集中大规模发展。渐渐地,江津青花椒在周边产区乃至全国有了一定的名气,特别是2004年,江津被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在全国的影响力更大,全国各地的客商都竞相到江津抢购花椒。一时间,江津花椒在业界一夜成名。

但好景不长,正当江津花椒发展得风生水起时,一场关于江津花椒制假造假的消息给当地的花椒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手段很狡猾,要不是客商反映,我们都蒙在鼓里。”彭天溅回忆说,由于当时江津花椒品质高、效益好,以至于当地个别部门及农户片面强调花椒数量的发展,忽视了质量提升。个别椒农一方面为了增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另一方面为了让同等重量的花椒卖出高价,开始动歪脑筋,通过注水等方式增加果子重量,进而以次充好。长此以往,江津花椒的口碑大受影响。

“好不容易闹出了一些名堂,要是因为这些问题影响了产业的长远发展,我们怎么对得起前面几代人的辛勤付出。”江津区委、区政府痛定思痛、暗下决心,决定从种植、管护、采摘、销售、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向质量要效益。

在生产种植上,使出“绿”字招。

利用农业科学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对花椒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实现花椒缺啥精准补啥;同时,结合蝗虫板、杀虫灯等物理防虫技术,进行病虫害的绿色防治;配套增施饼肥等有机肥,保证花椒的绿色种植,同时编制了花椒种植的技术规程,指导农户科学种植。

在价格收购上,打出的是“统”字招。

及时向花椒种植户、加工主体、收购商发出统一收购时间、标准、价格的倡议,以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多渠道搭建桥梁,促使花椒加工企业与区内花椒股份合作社签订花椒收购意向协议,确保椒农持续稳定增收。

在质量监管上,则是狠练“严”字招。

建立起完善的花椒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对产品的全流程抽验检验;区市场监督局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在花椒采摘期内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种植、加工、销售环节中的违法行为。

在加工提质上,出的“合”字招。

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以及引进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进行花椒产业的初、深加工。如今,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出食品、保健、医药、化工等4个系列、7大类、46个品种,培育骨干加工企业28家,去年实现花椒总产值达32亿元。

杀出重围

建花椒产业城,向高质量消费品工业挺进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江津花椒更上一层楼,在全国的影响力也更大。”彭天溅说,江津先后成立了花椒加工协会和生产协会,会员数千人,其创建的“九叶青花椒”品牌价值更是达到了29.72亿元,成为重庆四大农业名片之一,并获得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等多块含金量十足的金字招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江津花椒的价格变动已成为全国花椒市场价格的重要风向标。

那么,放眼麻辣江湖,江津花椒有没有实力强劲的对手?如果有,未来将如何迎接挑战,继续保持王者之势?

“树大招风风撼树,人为名高名丧人。”彭天溅说,江津花椒的崛起,引来不少业内关注和“效仿”。特别是2015年起,国内麻辣江湖刮起了大规模种植花椒的“旋风”,短短5年间,全国花椒的种植面积达到2000万亩以上,和5年前相比,整整扩大了1倍。

而真正的实力对手往往就在身边。在我市,将花椒做为主导特色产业进行发展的区县,从起初的一两个扩展到20多个;2018年四川省提出,5年内全省建立600万亩的花椒基地。

“我们有基础有优势。”面对全国花椒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激增,今年3月,江津区投资20亿元建花椒产业城,试图将江津打造成消费品工业高质量的示范区,围绕高质量开发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按照规划,花椒产业城占地1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食品交易、加工、冷链、运输、科研为一体的花椒集散地和平台。同时,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建成花椒数据库、物联网、发布花椒价格指数、网上商城等,形成以食品相关产业为核心、调味品制造、休闲食品制造、和方便食品制造为重点,同时依托原材料优势,配套发展防腐保鲜、电商网红等产业。

彭天溅说,江津产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产区之间的产业协作。每年定向输出数千名花椒种植“土专家”,也主动接待贵州、陕西、四川等地的“麻辣高手”考察交流和经验分享。“只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产业才能健康发展做大做强。”他说。

来源:重庆日报

记者:伟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