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便秘患者一连几天不排泄,消化道到底隐藏了多少东西,根结在神经

 呼吸科大夫胡洋 2020-08-09

很多人有便秘的习惯,尤其是老年人,甚至有十几天不排便的情况,很多人疑惑,每天吃的那么多东西,形成的粪便去哪里了?我们先了解一下食物消化吸收够形成粪便,如何排出体外的。

消化系统是一条从口腔到肛门的管道,可以分成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这几个部分。小肠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成人小肠约有5~6米长,又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部分。大肠按顺序分为盲肠、结肠(包括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直肠三部分。直肠是大肠的末段,终止于肛门。成人大肠长度约为1.5米。食物从口腔进入人体后,经胃部消化,进入小肠,我们人体所需要的大部分水分和营养物质都会在小肠内被吸收干净。食物残渣和废物被推入大肠,大肠吸收掉一部分水分、无机盐以后逐渐变稠,最后在大肠分泌的黏液和肠内细菌的作用下形成粪便,贮存于结肠的下部。当结肠内的粪便聚集到一定量时,或者再次进餐后食物又进入小肠时,结肠就会发生强有力的蠕动把粪便推进直肠。粪便进入直肠后对直肠产生一种压力,会刺激和兴奋直肠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有效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腰骶段的“初级排便中枢”和大脑皮层的“排便反射高级中枢”,引起要排便的感觉。大脑通过腰骶髓的低级排便中枢、盆神经、阴部神经使结肠和直肠收缩,使肛门内、外括约肌舒张,同时还会产生腹肌收缩、屏气用力等协同动作,将粪便排出体外。这个就是整个食物消化、吸收、形成粪便及排便的过程。当食糜进入大肠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便秘。

常见的便秘原因包括肠道各种病变、久坐及卧床肠蠕动慢、饮水过少及少膳食纤维使肠腔压力不足、盆神经或者肛门括约肌受损引起输出道梗阻,老年人有可能是高级和低级中枢迟钝,不能及时发出指令。

长期便秘的人大便并不是凭空消失了,也不是被肠道吸收了,而是一直积压存在于大肠内,因为大肠有一米多,可以储存很多的粪便,正常粪便一般是带有水分的,成形的比较柔软的大便,有人形容就是香蕉便,是条状的、成形的。而长期便秘的人粪便在肠道储存时间过长,水分绝大多数被肠道吸收走,剩下的粪便就变得越来越干,高度干燥,体积变小,像羊屎一样一粒一粒。长期便秘会给身体带来很多的不好的影响,老年人甚至有可能出现粪石引起的肠梗阻。所以,便秘需要及时干预,对于功能性便秘,平时生活中要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胡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肺功能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成员。擅长间质性肺病、结节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预防与诊治。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