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治疗对准肿瘤的老巢——肿瘤介入治疗,降低副反应,可延长生命

 呼吸科大夫胡洋 2020-08-09

介入科、变态反应科、治未病科…这些名词令不少老百姓看了一脸懵,不明白这些到底是什么科,治什么病的。目前绝大多数二级以上医院都有介入科,介入科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属于科室,而只是一种技术或者一种手段。临床上各个脏器的疾病,包括肝脏、胆道、心脏,肺部、所有大血管、恶性肿瘤都可以采用介入的方法来治疗,所以介入治疗涵盖的范围很广。大家比较熟悉的,像心绞痛病人做冠脉造影、心肌梗塞病人放心脏支架,就是属于一种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集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和磁共振(MR)成像设备的指导和监督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和其他介入装置将特定仪器或药物引入病变部位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肿瘤介入治疗

肿瘤介入治疗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临床多学科交叉医学,它通过穿刺针、导管等器械,在X光、B超、CT等影像设备的定位帮助下,通过穿刺针或导管经皮或经血管穿刺到肿瘤的范围内,进行操作性诊断或治疗。肿瘤介入治疗包括血管内介入、非血管内介入以及各种支架治疗等。

临床比较常见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比如原发性肝癌的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就是将导管选择性或者超选择性的插入到肝动脉及分支,以适量的速度注射栓塞剂,使动脉栓塞,引起局部肿瘤失去血供而缺血、坏死,同时注入化疗药物或联合微粒、微球进行栓塞,起到化疗性栓塞的作用。其他肝转移癌、胃癌、肾癌、结肠癌、胰及十二指肠肿瘤、宫颈癌、卵巢癌、膀胱癌等等都可以通过血管介入栓塞肿瘤血管、动脉灌注化疗等方法来治疗,不过,相比较肝癌的TACE,这些肿瘤介入治疗效果不理想。像肺癌病人反复咯血也可以介入下栓塞局部血管止血。

肿瘤非血管内介入治疗种类众多,包括1.各种实体瘤经皮活检;2.经皮肤肺癌、肝癌、肾癌、肝转移癌瘤体内注药;3.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4.放射性粒子植入;5.食管癌食管内支架置入及胆管癌胆道支架置入,还有气管内癌、结直肠癌的支架置入治疗等等。

与手术、全身化疗相比较,肿瘤介入治疗只需要打局麻,并发症相对少而轻,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正常器官。对于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或不能手术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将治疗效果局限在病变的部位,对全身毒副作用小,是绝大部分患者能接受治疗。因此它具有定位准确、疗效确切、治疗重复性好、微创(不需开刀)、不良反应少等等优势。不过,肿瘤介入治疗会使用大量消耗品,如导丝、支架和其他进口材料,这些耗材都是一次性,所以介入治疗价格相对比较高,而且不少材料不在医保报销范围。

胡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肺功能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成员。擅长间质性肺病、结节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预防与诊治。








温馨提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