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琴文化,为什么唐前不见有琴出土,从唐开始才有七弦琴传世?

 晓明国学 2020-08-09

为什么在唐前的墓葬中不见有琴出土,从唐开始才有七弦琴传世?

七弦琴历史悠久。从西周开始,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七弦琴在不同时代或兴盛发展,或处于低潮,这种起伏状态在文献的记述与近世的琴史中均有清楚的反映。

为什么在唐前的墓葬中不见有琴出土,从唐开始才有七弦琴传世,这是所有琴书从未涉及的问题。近代琴史或将楚琴两具放在前边对此问题可以含糊过去,或侧重于琴人、琴曲,将琴器作为细枝末节略作交代也就过去了。那么,自西周至唐以前为什么未见七弦琴传世,更未见有出土?

【在考古发掘的出土器物中寻找答案

今天只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器物中找答案。在商代妇好墓中,有相当多的漆皮存在,这恰似从朽烂棺木上脱落下来的。再从出土古代漆器来看,汉以前的漆器,皆系在木胎上直接施漆,这种髹漆方法即俗称之为“靠木漆”,这种做法因年久木质涨缩、漆皮逐渐脱落成为废品,或入土后,木质受潮气之浸,一旦出土,随着坯胎干缩扭曲变形,即自然损坏,故今日发明脱水术以使其逐渐适应地上气

候,使器物得以保存下来。如此,古代的七弦琴是不是因为系“靠木漆”制成之故,既不能传世久远,而又不能人土不坏呢?非但古代七弦琴没有传世和出土,即“琴瑟友之”的瑟也从来未见踪迹,恰好证明大件的靠木漆器是难以传之久远的。固然两湖楚国地区潮湿更甚于东周以来的其它封国之地,却有琴瑟出土未尝损坏,是不是因系王侯大墓皆以厚厚“白膏泥”密封而得以保全的呢?抑或长期置于潮水中可不坏呢?

唐代之后七弦琴出土的记载,文献中仅见三例:

其一,《云烟过眼录》称:金章宗得宣和内府所藏第一琴,系唐雷威所制之“春雷”琴,章宗殁、挟之以殉,十八年后复出人间,略无毫发动,今又为诸琴之冠,盖天地间“尤物”也。

其二,复见该书所记:某处掘地得一古琴,并未损坏,欲献于内府,或以为墟墓中物,不宜进御。

其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文物》杂志发表,山东发掘明初鲁荒王墓,出元人书画等物和一张南宋“天风海涛”琴于墓室中。该琴入土约六百余年,从图像看,琴面基本完好,仅琴底顺着龙池凤沼向内卷裂,看样子,再过四百年,在地下埋一千年再出来,琴也可能还是这个样子。今天出土后,博物馆惧其干燥变形,犹封闭保藏不轻示人。

唐以后七弦琴传世的原因

今天结合传世唐琴来看,七弦琴传至唐代,在髹漆工艺上已经不是“靠木漆”的做法,而是在木坯之上增加上一层约近两毫米厚的生漆和鹿角灰漆胎,琴背木胎之上鹿角灰胎之下还有一层葛布在其间,这种制琴方法,既可以令其坚固耐用,更可以增加七弦琴的金石之声。在琴器制作上出现如此的变化,似乎是出于对传统之琴的声音还不满意和为了保存前贤手泽。这或者就是唐代七弦琴改进制作方法的目的。自唐代之后,琴得以代代相承流传于世,

从此“古遗”与“希声”之琴在名琴家的手下,演奏出无数的养性怡情、和平雅正的音乐为世人所欣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