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料药材和饮片261-270

 植物游记樊蓉 2020-10-29
01
玫瑰花

   【基源】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花蕾。春末夏初花将开放时分批采摘,及时低温干燥。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能与主治】行气解郁,和血止痛。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

   【用法与用量】3~6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质量】以朵大、瓣厚、色紫、鲜艳、香气浓者为佳。

02
干姜

【基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含量测定】同药材,含6-姜辣素(C17H26O4)不得少于0.050%。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质量】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03
雷丸

【基源】本品为白磨科真菌雷丸(Omphalialapides cens)的干燥菌核。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味与归经】微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杀虫消积。用于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用法与用量】15~21g,不宜入煎剂,一般研粉服,一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一日3次,连服3天。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质量】嚼之初有颗粒样感觉,微带粘液性,久嚼则溶化而无残渣。以个大、饱满、质坚、外紫褐色、内白色、无泥沙者为佳。

04
锁阳

【基源】本品为锁阳科植物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干燥肉质茎。春季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腰膝痿软,阳痿滑精,肠燥便秘。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质量】以个肥大、色红、坚实,断面粉性、不显筋脉者为佳。

05
伸筋草

【基源】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与归经】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关节酸痛,屈 伸不利。

    【用法与用量】3~12g。

【贮藏】置干燥处。

【质量】以茎长、黄绿色者为佳。

06
小通草

【基源】本品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Thunb.)Dietr.)的干燥茎髓。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下乳。用于小便不利,淋证,乳汁不下。

    【用法与用量】3~6g。

【贮藏】置干燥处。

【质量】质轻松绵软,水浸之有滑腻感。以条匀,色白者为佳。

07
通草

【基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Hook.)K. Koch)的干燥茎髓。秋季割取茎,截成段,趁鲜取出髓部,理直,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通气下乳。用于湿热淋证,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用法与用量】3~5g。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置干燥处。

08
千里光

【基源】本品为菊科植物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阴干。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明目利湿。用于痈肿疮毒,感冒发热,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

    【用法与用量】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09
白鲜皮

【基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和粗皮,剥取根皮,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用法与用量】5~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质量】以卷筒状、无木心、皮厚、块大者佳

10
茯神(暂未入药典)

【基源】植物茯苓的中药制品,原植物多寄生于马尾松或段木上。

【功能与主治】性味甘、淡平。有健脾渗湿、宁心等功能。用于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


超链接:原料药材和饮片1-260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

(2)中药材天地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