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哲元,一个“臭名昭著”的英雄,不惜背负骂名也要杀掉五千俘虏

 大师兄666999 2020-08-1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是我国古代爱国主义诗人文天祥所写的。从古至今,江山代有才人出,作为炎黄子孙们,我们奋发图强,保家卫国,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了大批的英雄豪杰,为保卫自己的祖国,坚韧不屈,死而后已。

宋哲元,是我们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他曾经写下了两句诗“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有进无退,死而后已”来勉励自己,勉励军队,这两句诗大气磅礴,体现了宋哲元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战到底的决心。

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宋哲元所领导的二十九军“大刀队”,所到之处,浴血奋战,英勇杀敌,正是拥有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使日军闻风丧胆,威名远扬,在抗战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民族英雄,最后却干了一件让人唾弃的事情,那就是“凤翔大屠杀案”,他被千夫所指,被当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为何他宁愿背负千古骂名也要杀掉这5000名俘虏呢?

他出生于清朝末年,家境贫寒,但是他酷爱读书,所以从小就勤奋好学,力争上游,只为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改变现状。因为出身疾苦,所以看见食不果腹的百姓,他感同身受,心怀悲悯。

寒窗苦读数十载,在学成之后,宋哲元留在了家乡,义务地为孩子们授课,春去秋来,一转眼五六年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因为他的善良和仁慈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是一个好的先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07年,宋哲元在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毕业,他有一颗爱国之心,毕业后便在冯玉祥的部下任职,因为他非常地优秀,很快就一级一级地晋升了,他的事业之路也是一帆风顺,格外平坦。

在清朝灭亡之后,国家也进入了动荡的时期,“报效祖国,救祖国于水火”早已深深刻在了宋哲元的脑海里,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和奉系之间一直存在矛盾,所以在1922年的时候,直奉战争打响了。

这是宋哲元第一次参加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正因为他在这场战争中的出色表现,后被任命为第二十五军旅长,打响了西北五虎上将之一的称谓,这也是他人生中的重要时期,为他的人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在清朝结束后,迎来了一段特别黑暗的时期,军人与土匪为伍,烧杀抢掠,作恶多端,将社会变成了地狱,百姓生灵涂炭,苦不堪言,遭受了莫大的痛苦,那些正义的军人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终于,军队意识到不能再任由歹人胡作非为下去了,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冯玉祥就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将领宋哲元将军前往镇压那群恶贼。而那群恶贼的头目正是麻振武和党玉琨,这两人鱼肉百姓,把坏事做尽了。

但是由于麻振武手握实权,兵力物力都十分充足,冯玉祥的军队久攻不下。后来,宋哲元采用智取,不再集中火力与他们正面交锋,而是采用挖隧道,进入敌人内部,然后又用火药,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麻振武终于死在了水火之中。

解决了一个敌人,还有另一个敌人。这个党玉琨也并不是好对付的,他阴险狡诈,深谙用兵之道,而他所在的“卧牛城”,易守难攻,让宋哲元的军队疲惫不堪。既然不能正面对付,那么就只能用计策了。

与攻打麻振武的计谋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次攻打党玉琨,宋哲元依旧采用了挖隧道的方式,在城墙底下堆放了大量的火药,炮弹,以确保万无一失,所有的武器齐头并进,齐刷刷地攻向了凤翔城。

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城墙塌陷,党玉琨的军队也死伤无数,宋哲元顺利地抓捕了党玉琨部下的五千俘虏,本着优待俘虏的原则,张维玺认为不应该将这些俘虏处死,太过于残忍,被人认为是嗜血的恶魔。

宋哲元深知如果留下这五千名俘虏,日后会引发更大的祸患,毕竟他们曾经是无恶不作的坏人,这样一支五千多人的强大盗贼团伙,如果不出去,便是放虎归山,百姓又要受苦了,这五千名俘虏不可留。

在宋哲元的坚持下,刀起刀落,血光四溅,空气中都充斥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鬼哭狼嚎,如地狱般,画面实在残忍。也正因为这次的大屠杀,让宋哲元背负了十恶不赦的罪名。直到1940年,宋哲元因病去世,人们对他的看法依旧褒贬不一。

人无完人,有人认为宋哲元是民族的大英雄,也有人认为宋哲元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