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刘邦或朱元璋手下当开国功臣,就一定会死吗?注意啥才能保命?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0-08-10

历史上公认的两大杀功臣最厉害的皇帝是刘邦和朱元璋,很多人都认为,在这两位皇帝麾下建功立业,特别是在朱元璋麾下,功成名就后要很小心,交出兵权或其它权力是一种保命方式,但并非绝对,实际上,有权力在手也未必就一定会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先简单的分析一下。

刘邦爱杀功臣是个伪命题

刘邦建立汉朝后,在他执政时期,死掉的功臣只有四个,分别是英布、彭越、臧荼和韩信,严格来说,只有英布和臧荼是造反失败后被刘邦杀掉,彭越和韩信其实是死在吕后之手。

这四个人为什么会死,他们有一个共同标签是异姓王,也就是在汉朝建立后,他们依旧是独霸一方,有兵有将有地盘的诸侯。

众所周知,汉朝是继承的秦朝的江山,并且,刘邦是要继承秦朝遗留下来的制度,维护大一统嘛,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郡县制。

而异姓王们希望保留诸侯分封制,毕竟秦朝也只有二十多年就亡了,郡县制大面积实行的时间不长,此前的周朝还是分封制流行的朝代。

这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想象一下,把时间往后推一推,任何一个朝代的皇帝,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公认的不爱杀功臣的明君,会容忍异姓王的存在?

刘邦杀的这些功臣,他们之间是在汉朝实行什么样的制度上无法共存,出现极端解决方式很正常,何况,臧荼和英布还是主动造反的。

比如异姓王中间名气最大的韩信,他就一定会死吗?刘邦可是没杀他,仅仅是降为淮阴侯,可韩信自己作死,降爵后满腹牢骚话。

特别是当樊哙去看望他时,以王礼见已经是侯爵的韩信,他大大咧咧的接受不说,还在樊哙离开后,公开说樊哙不配跟他打交道。

樊哙是谁?吕后的妹夫,未必就不是代表吕后去试探韩信的,如果能和樊哙搞好关系,未来吕后动手时,没准樊哙还能帮韩信说句好话,或者就不用死了。

汉初的异姓王是特殊产物,是刘邦在和项羽的争霸战中争取的盟友,他们中的大多数本就和刘邦不亲近,刘邦真正的嫡系一个都没杀过。

也有亲近的,赵王张耳和刘邦亲近,刘邦未发迹时还当过张耳的门客,于是他们做了亲家,张耳的儿子娶了刘邦和吕后的长女,根本就不担心生命问题。

燕王卢绾是刘邦的发小,所以他敢在造反后还带着全家老小去见刘邦,就是判断出刘邦不会杀他,只不过还没见面,刘邦就死了,他因为畏惧吕后,才放弃投降。

汉朝开国后封了几百个侯爵,甚至包括刘邦曾经的仇人雍齿,刘邦都没有想过要杀,死掉的几个异姓王在汉朝开国功臣中的比列上都不到百分之一。

萧何功劳大吧,刘邦认为他有威胁,但也只是关起来警告一下就完事,刘邦临死前倒是想杀樊哙,那也是因为樊哙和吕后关系太近。

所以,刘邦杀功臣是个伪命题,要想在刘邦手下活命,可比在大多数皇帝手下都容易,承认汉朝的大一统就完事,老老实实做个侯爵不香吗?

在刘邦手下当功臣是很快活的,都不用像唐朝的李靖那样,被迫大开房门,向李世民示意自己无私,在刘邦手下,该吃吃,该喝喝,只要别想着开历史倒车,鼓捣分封制就完事。

朱元璋杀功臣要有政治前提

朱元璋杀功臣这事不太好洗白,成千上万的杀(包括亲眷在内),说他不嗜杀都没人相信,但朱元璋毕竟是皇帝,不能说想杀就杀,或许有少数污蔑,但大多数是有实际罪名的。

而且,朱元璋杀人也是有政治前提的,“胡惟庸案”是因为朱元璋要废除宰相制度,但以胡惟庸为首的淮西派不干,希望朱元璋按照老规矩分权,于是,矛盾不可调和。

至于“蓝玉案”?完全是个意外,因为蓝玉是朱元璋留给儿子朱标用的大将,意外就意外在朱标突然病死了,朱元璋不得不为孙子朱允炆考虑,朱标如果不死,就没有“蓝玉案”的发生。

而且,这些被杀掉的功臣就真毫无错处?朱元璋成立锦衣卫不就是用来找证据的,这么多功臣不会个个都是污蔑,功成名就后飞扬跋扈的还是占大多数,只不过他们遇到的是个心比较狠的皇帝罢了。

朱元璋还是有底线的,比如曾经和他平起平坐的诸侯们,投降明朝的方国珍,明玉珍之子明升,陈友谅之子陈理等人。

这些当过太子和皇帝的霸主和他们的后代,按照道理说是最应该杀的,可朱元璋一个都没有杀,想想唐高祖李渊,凡是称过王的,只要投降唐朝就全部杀掉,朱元璋仁慈不?

在朱元璋手下活命,未必就一定要抛弃权力,徐达就是典型,他一直到死都掌握着大量的兵权,朱元璋为什么放心他?还有汤和,洪武二十二年之前一直统兵,在家中有一百多个妾,生活奢侈,朱元璋放心他不?

他们为什么能安安稳稳的善终?除了为人谨慎外,最主要的就是在政治上不站队,胡惟庸想结交徐达,徐达闭门不见,汤和从不跟人谈国事,哪怕是亲近之人。

不站队,就不会被人意外的拖进政治斗争中,同时也是向朱元璋表明自己不结党营私,所以,朱元璋无比放心他们,能容忍他们有兵权在手,这不就是很好的例子?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都退休了,还和胡惟庸来往不断,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胡惟庸,他但凡有一点点徐达和汤和式的谨慎,也不至于退休十几年后还被拉出来杀掉。

从徐达和汤和的善终看,在朱元璋手下当功臣,要想安稳到老,注意三点就够,谨慎,尊重皇权,政治上当孤臣,做到这三点,有权没权,朱元璋都放心。

所以,综合以上分析,刘邦本就比较和谐不说,即使是在朱元璋手下当功臣,也未必需要用抛弃权力的方式保命,功臣是否紧跟着皇帝的步伐,支持皇帝的政治举措才是最主要的,毕竟是皇权时代,要看皇帝眼色行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