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等生“高分低能”?上海这所学校的课程建设成功破解这个“悖论”!

 好吃的青苹果 2020-08-11


全文共2205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21 世纪以来,“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热点之一。一方面,“拔尖创新人才”依其独特的发展需求,需要有相应的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不断扩大并满足个体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现代课程建设需要通过一系列教育计划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满足差异化教育需求,实现学生个体最大限度的发展。

为此,上海市延安中学致力于对资优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对学校传统文化内涵深度挖掘的基础上,赋予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对课程布局进行优化,努力打造以自主学习、情境体验、问题探究、实践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范式,实现从“追求知识”向“塑造能力”,从“知识本位固守”向“知情意行并举”的教学转型。

现将近年来面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延安 · 新视野”英才课程特色加以解析与探讨,以期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工作提供新的视角。

1

英才课程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研究表明,欧美英才课程建设将科学方法放在首位,知识要求第二位。国内同类课程开发相对薄弱,学校课程支撑力量明不足;现有的课程、教材内容体系对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还不够。

学科竞赛也不能满足在文科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潜能的学生的需求,实验性、过程参与、动手实践操作的课程建设还不够完善。


同时,资优生培养项目应鼓励学生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特长与个性的深度培育,以改变当前高中教育的“理科”情结,尊重并认可智力和特长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此外,升学压力使得课程实施强调学生应试训练,忽略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培养空间有限。

2

英才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思路


◎ 注重知、情、意、行有机统一


时代已不允许把“知识填充器”“应试工具”作为课程建设方向,需要注重“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英才课程建设更应将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能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的领导者或领军人才作为首要目标。在培养他们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关注他们成为未来领导者的能力和品格。

◎ 致力学科知识体系的交叉融合

自 21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是教育回归生活。日常生活中充满着综合化、融合化的实践主题,社会需要复合型的创新人才,为了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新课程改革要求开设的课程必须贴近生活,必须追求知识综合化,加强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品格。


◎ 强调科学人文并重的多元选择


英才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建构,应打破以数理化为侧重的单一布局,强调科学人文并重的多元选择。一方面,要努力整合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应将社会与人文、文学与艺术、语言与文化等主题领域统筹考量,不仅要赋予资优生以丰厚的科学精神,更要丰富他们的人文修养和情怀底蕴。


◎ 突出挑战高阶能力的培养需求


具有挑战性是资优课程的一大特点,要向资优生提供更加具有挑战性的课程,采用灵活组织和个性化教学方式使资优教育融入普通教育,同时,向资优生提供补充性校外学习机会,提倡将资优生纳入主流群体,坚持在混合能力班级中培养资优生,以达到整个班级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目的。

3

“延安 · 新视野”英才课程资源开发特色


◎ 课程概述


有关课程设计理念。学校是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生整体素质高,其中学校创新实验班的资优生群体思想更为活跃,他们更愿意在实践中去检验理论,更愿意相信“看见的世界”。

因此,近年来,学校围绕“教育治理”主题,立足“实践能力”培养,辛勤耕耘“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课程体系,将培养具有“中华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相融合的高素质的“延安人”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和行动指南,针对创新实验班英才课程建设的问题与不足,逐步构建适合新时代育人特点的现代课程教学体系开展前期教学实验,并逐步面向全校加以推广。


有关课程内容体系。本着“知情意行相互统一、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科学人文多元选择、挑战高阶能力水平”的课程改革思路,学校培育出一大批“视野新、领域新、主题新、内容新”的课程门类以支持资优生卓越发展,引领他们深度学习与创新实践,包括:

物理学术辩论、虚拟机器人、数学建模、纳米技术、离子液体、STEM 真实问题解决、无人机、创客、3D 打印、组培、黄浦江水环境考察、法庭科学、英语演讲、经济学、哲之学、说文解字、智造一堂、数字时代、创新课题研究、学生领导力课程、民族器乐、国际桥牌、健美操、现代学农社会实践课程等。

◎ 特色解析


立足价值传承,挖掘文化特色。“延安·新视野”英才课程的设计,力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素,为资优生卓越成长打开新视野、建构新格局。学校首先源于传统,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对“延安精神”进行现代解读,赋予学生终身发展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因此,以“延安”二字冠名,既代表“延安精神”的价值传承,又是对学校文化特色的深度诠释。延,即“延能力”;安,即“安身心”。因此,通过以“延安 · 新视野”英才课程的构建,引领资优生在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将个人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结合。


面向学生生活,凸显实践特色。实践是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实践能力是一种契合特定环境、解决实际问题、达成目标的能力。因此,英才课程需立足于“实践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面向生活,有目的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并基于多样化操作性学习过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延安·新视野”英才课程的设计积极倡导“面向生活,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例如,物理学术实验课程,借鉴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的赛事题目和比赛形式,指导学生体验物理学家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过程,锻炼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数学建模课程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建立从实际到模型、从具象到抽象的联系,在生活实践中学习。


肩负社会责任,彰显地方特色。地缘属性和区域特点是课程资源开发的要素之一。因为不同的区域往往拥有独特的自然风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及文化特色,充分考量这些地域性的自然、社会、文化等资源,经过开发利用可以转化成为富有地域特色的课程资源,为中小学校提供潜在的课程资源。


“延安·新视野”英才课程的设计特别倡导“肩负责任,行动研究”的教育理念。例如,黄浦江水环境考察课程引领学生对“黄浦江不同区域水环境分析及污染治理方案”进行探索,肩负起环境及社会责任。现代学农社会实践课程以“农民、农业、农村”为主题前往井冈山开展项目学习,带领学生参与“三农”问题解决。


立足深度学习,体现跨界特色。有学者指出,“问题解决”是 21 世纪教育改革的核心,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确保了每个个体、民族和国家在未来的全球竞争力。指导学生深度学习则是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策略。

因此,需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和方法体系,促进新情境中的知识迁移能力,以达到深度学习的层次与水平。


“延安·新视野”英才课程的设计强调“问题解决,跨界思维”的教育理念。例如,STEM 真实问题解决课程中的课题都来源于真实世界的情景,以一个学科的内容为核心目标,利用其它领域的现实问题情境来推动核心内容的学习。

例如,法庭科学课程体现科学教育、法治教育、安全教育的“纵贯线”,引领学生展开跨界行动。

科学人文相济,发挥融合特色。“延安·新视野”英才课程还特别强调“文理相长,底蕴深厚”的教育理念,努力破除“数理化”为一统的课程布局,积极选择“科学人文并重、情怀修养担当”为一体的育人格局。

因此,要逐步将哲学、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一系列涉及人文科学和软科学领域的增益主题纳入英才课程教学计划,鼓励全面发展。


例如,说文解字课程参考甲骨文、金文及“六书”造字方法,系统把握汉字整体面貌;经济学课程展现经济学思维方式的精华,帮助学生透析制度、法律、习俗、道德背后的经济逻辑;英语演讲课程锻炼学生在有准备和无准备的情况下如何用英语在公共场合适当地陈述观点,培养学生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能力。


教研训相协同,共铸治理特色。为确保“延安·新视野”英才课程富有成效地推进,学校形成以科研课题和项目为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以学校总课题为引领,支持教研组项目建设,通过完善校本科研管理体系,促使教师不断增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通过开展评比和表彰活动,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


同时,学校聚焦于组室教师希望解决的教学真实问题,将科研课题或项目转化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在经历研究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因此,学校正是通过“以课堂改革实践促进课程开发研究”和“以源自教育问题促进课程开发探索”的双项举措,充分释放了英才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活力。

4

成效与展望


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拔尖创新人才的课程建设进行,不断加强对资优学生的课程改革,课程设置形态日渐趋向“多元化”“弹性化”;课程实施模式从“单一化加速”向“多元化融合”发展;课程内容更加富于挑战;课程架构文理并重日臻完备。

实践表明,“延安·新视野”系列课程的实施,不仅有利于资优学生充分接受挑战,加快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他们提高学业抱负,促进自信心提升。


来源 | 原载于《上海教育》杂志2020年2月AB刊 第一教育专业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