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张逸群妈妈《课堂发言收放自如方妥当》

 中外作家网654 2020-08-11


               课堂发言收放自如方妥当

                   张逸群妈妈(吕永红)

     说到孩子上课发言的事情,许多家长甚至许多教师都认为是应该持鼓励的态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多多发言。我个人不敢苟同。无论从教师的角度,还是从家长的角度,我对学生课堂发言都不单纯地仅仅持鼓励态度,我主张鼓励和收敛并举。选择是鼓励,还是收敛,得从课堂规模、发言目的、教师和家长四个角度分开讲。

从课堂规模的角度讲,人数低于30人,甚至只有10人左右的课堂,通常会采取鼓励学生发言的形式进行授课,在学生们广泛地、频繁地发言中,老师进行引导、提炼、总结,让学生们在充分自主探索、大胆思考、积极发言、踊跃表达的基础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人数在40-80人的课堂,学生们的课堂发言往往不是教师组织课堂的首选,通常是教师讲授的时间较多,适当穿插一些学生发言的机会;而人数超过100人甚至200人的课堂,教师肯定是控制学生们的课堂发言的,把这么学生按排在一起,是聆听教师透彻地讲授某一个问题,而不是听学生们七嘴八舌、各持己见的课堂发言。

从发言目的的角度看,教师组织学生课堂发言(人数特少的课堂除外)无非是三种情况:一是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掌握程度,以便决定自己的授课进度是提速还是放缓;二是活跃一上课堂气氛,让同学们一节课仅仅听老师一人的声音可能是倦怠,找个学生起来发言,让课堂多一份不同的声音,会增强课堂授课效果;三是检查学生们对某一部分知识的背诵程度,强化学生记忆甚至瞬时记忆。第一情况,老师通常会选择让几位成绩居中的学生发言,便于自己的决策;第三情况,老师通常会选择让几位成绩较差的学生发言,便于自己的监督;第二情况,老师通常希望多一些学生主动发言,便于气氛的活跃。因而第一、三种情况,不鼓励学生课堂发言,听老师点名起来发言即可;第二种情况,要鼓励学生起来发言,带动全体同学在一种活跃的氛围中听课学习。

对学生自身来讲,起来发言的目的是为了风头,不鼓励;起来发言的目的是探索问题,要鼓励;起来发言的目的是获得赞赏,不鼓励;起来发言的目的是求证,要鼓励;起来发言的目的是一意孤行,不鼓励,起来发言的目的是配合教学,要鼓励。课堂发言、口头表达不是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赢得赞赏的唯一的方式,更不是最佳方式。认真聆听、善于沉思,在聆听中沉思,在沉思中凝炼,才是增长智慧的正道、提升才干的王道。忽视这一点,单纯地鼓励学生课堂发言,那无异于让学生追逐浮华。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那些发言频繁的学生往往成绩不是很好,而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也不是最能发言的,只是偶尔发言一下。

从教师的角度讲,老师期望的满园春色、桃李芬芳,而不是一枝独秀。所以在我的大规模课堂上,我通常会在以我主讲某个问题为主的基础上,适当拿出一定时间、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多个学生发言,而不是一个学生多次发言。我会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并适时地合理予以点评,适合公开的,当众点评;仅属个别现象的,私下交流引导。

从家长的角度上讲,是鼓励孩子发言还是劝孩子收敛发言,要针对孩子的个性。天性爱发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强的,要提醒孩子收敛一下,毕竟课堂不是咱自己的,咱能说但选择不说,听听别人说,往往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懂得聆听,也是一种极好的修养和较高的智慧;天性不爱发言的或不敢发言的,要鼓励孩子当众说出来,练练胆量、提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让老师和同学们认识咱,甚至大家对咱刮目相看。

作为教师,我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言并适时引导;作为家长,我对女儿讲,课堂不是咱家的,发言不必频繁,偶尔露一脸,让大家感觉咱还不错,内敛也是很好的素质。女儿经常回家跟我说,老师同学对她的发言的反馈,我猜想她表现好的时候,是期许的再次夸奖和褒扬,表现不好的时候,是想得到我的由衷理解和宽容。小时候,我经常仅仅表示赞赏或理解,但随女儿慢慢长大,我引导她保持内心的淡定和充盈,不必过于期待别人的赞许和理解。在女儿与老师接触中遇到的不愉快的经历,我会告诉女儿,老师是凡人,不是圣人,老师也不完美,要接纳老师的不完美。老师的偶尔的不良言谈或举止,十有八九不是针对你,或是老师太累了、太忙了、或生病了......要想理解妈妈一样理解老师。

积极思考、大胆求索,不必渴望以课堂发言的形式获得肯定和赞赏。懂得收放自如,善于在绽放和收敛中把握好尺寸,那也是在群体中的做人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