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情中“陪伴是最深沉的告白” 有一对夫妻 在十年以来 几乎每天坚持运动锻炼10公里 但热爱运动的他们, 却双双要换了膝盖!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经过了解 这一切都是因为 ▼▼▼ 10年前 65岁的李女士检查出患糖尿病,对妻子爱护有加的丈夫决定陪着糖尿病妻子暴走,夫妻双方都密切关心彼此的身体,详细记录各项指标。 10年后 随着年龄的增长,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夫妻两人关节逐渐出现疼痛、肿胀的情况,且反复发作,特别是晨起刚走路以及长时间行走之后更为剧烈。 关节疼痛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经医生的检查,夫妻俩的膝关节均严重变形!!! 在经过精心的准备后,夫妻俩选择「膝关节置换手术」。一切安好,手术成功完成了 但是,问题来了 ▼▼▼ 中晚期的患者, 由于疼痛难忍, 保守治疗效果也差的情况下, 可以选择膝关节置换 但是关节置换术也是最终的一个治疗, 创伤比较大。 因为关节置换的假体是人工材料, 这些材料通常使用寿命为20年左右。 所以,大家一定要 在早期就做好膝关节保护 ▼▼▼ 临床上除了因年龄增大而发生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患者以外,80%-90%都是运动过度造成的膝骨关节的损伤。 运动不正确,会导致膝盖提前磨损老化! 我们的膝关节表面都有一层软骨,能够润滑、吸收冲击、减缓摩擦和保护关节。 然而,软骨也是会被磨损的。随着年龄增长、过度使用或者外来损伤,软骨表面不再光滑,就会产生令人不适的摩擦感,加上滑膜上神经丰富,疼痛和炎症随之而来。 ▼▼▼ 1. 走路步数:6000步 人常说“万步走”,不过中国膳食营养指南建议是日行6000步。 6000步比较安全,万步只是利于记忆。 能走多少,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必过于刻板,出现身体不舒服或者感觉疲劳,建议停止运动。 同时健走前后最好做做拉伸,增加关节的灵活度。 2. 走路装备:鞋底要微软有弹性 走路一定要选双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因为健走时脚底所受到的冲击是全身体重的1.2~1.5倍。 一双合脚的软底跑鞋,可缓冲走路时脚底的压力,保护脚踝关节免受伤害。“掰”一下鞋底应该较自如的弯曲,穿上走几步,鞋底有轻微的弹力但不至于太软。 3. 走路时间:至少30分钟 步行的速度可分为: 慢走 (70~90步/分钟) 中速走 (90~120步/分钟) 快走 (120~140步/分钟) 极速走 (140步以上/分钟)。 尽量不要饭后立即出门锻炼,一般最好隔1小时左右。有一定运动能力的老人可采取中速或快走,每次30~40分钟,可进一步强化心肺功能。走路以微微出汗为宜。 4. 走路姿势:抬头挺胸 最理想的走路姿势,头部应该是垂直的,不要盯着脚下看,一定不要含胸,而是将胸部挺起来,同时收紧小腹和臀部,最好让手臂轻微弯曲,随着步伐自然摆动,体现出韵律感。走路时可有意地调整呼吸,建议走三步吸气一次,再走三步呼气一次。 ![]() 5.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剧烈运动 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人,快步走后甚至可能诱发心脏病。因此,当你走路后发现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就该马上停下来休息。如果症状不能缓解,或者持续几天都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排查是否有心脏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