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玩味(101):保持鉴目光 考量赏馆藏

 零基础手绘 2020-08-11

古玉、尤其是高古玉,必然带有强烈的时代风格,打上时代的烙印。如果与时代风格相去甚远,则要审慎对待——哪怕是馆藏(非考古发掘的馆藏)。

观摩馆藏是最好的赏古途径,但是必须要有主见,要带着批判的眼光鉴赏非考古发掘记录的馆藏,对与时代风格相去甚远的“古玉”要敢于否定——起码是存疑、不作为古玉的标本件。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商代玉佩(图1,以下简称“此佩”)就是这样一件藏品了。

古玉玩味(101):保持鉴目光 考量赏馆藏

图1-1

古玉玩味(101):保持鉴目光 考量赏馆藏

图1-2

这件标注为商代的玉佩,只有在臣字眼和双阴挤阳线两个元素上约带有商代风格,而这两个元素显得并不很明显:

(1)此佩臣字眼不类到代商玉臣字眼的犀利(图2);

古玉玩味(101):保持鉴目光 考量赏馆藏

图2

(2)此佩双阴挤阳线也不类到代商玉的刚劲:一是线形雕琢非常浅弱,似有还无,与到代商玉的双阴挤阳线(折铁线)相较似是而非(参见《古玉学步(49):双勾阴线挤成阳粗线雄浑细流畅》和《古玉学步(53):商玉作工寻特点 试探神秘“折铁线”》);二是双阴挤阳线收尾与到代商玉双阴挤阳线的收尾(直尖收尾、折尖收尾、折方收尾、折回收尾、直圆收尾和折圆收尾)相比显得相去甚远(图3)。

古玉玩味(101):保持鉴目光 考量赏馆藏

图3

而这件标注为商代的玉佩,明显违背商代工艺风格的元素,却显得更多:

(1)跨越的镂空形式:镂空工艺则是时代风貌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玉雕经过红山文化时期的砣具镂空、良渚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线具镂空,到商代的边饰镂空,发展到西周的器内镂空及其后战国的造型镂空、汉代及以后的艺术镂空,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历史的痕迹无法逾越。而此佩类似的造型镂空明显跨越了商代的时代特征(参见《古玉学步(164):古玉边饰厘分清细识出脊与扉棱》),并且造型似是而非显得有点无厘头(图4)。

古玉玩味(101):保持鉴目光 考量赏馆藏

图4

(2)错误的镂空工艺:就战国玉器的造型镂空来说,其工艺流程为在切割出轮廓的玉料上,用钉线打稿出镂空的形状后,再用管具钻磨出定位孔,再用拉丝切割完成镂空(参见《古玉学步(42):线雕如何辨古工拉丝或留定位孔》和《古玉学步(58):片饰器定型——巧用边余料钉线打样稿》)。此佩的镂空与战国的造型镂空工艺也是相去甚远了。

(3)别扭的片雕边饰:商代玉器一般以出脊和扉棱来进行边饰,或者用半出脊半光边线来进行边饰,也有以纯光边线来进行边饰。如此佩刻意磨圆的光边线为商代工艺所罕见。

(4)元素缺失的造型:此玉佩造型显示吻与前肢均为兽造形,但作为片饰器雕前肢却无后肢显得“虎头蛇尾”,不伦不类。

另外,此佩亦未见埋土的熟透和相对应的沁蚀。

以上种种迹象皆说明此玉佩与商相去甚远。

虽然是博物馆藏,但并非全部出自考古发掘,实际上西方博物馆藏多为上世纪在中国掠夺或者收集,对其真伪和断代多一份谨慎是应该的。最起码,这样的藏品不能当作到代的标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