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 李宁明

 作家平台 2020-08-11


 

昨天下午,狗日的天能把人热死。偶尔吹来一丝风,却是烫的。这天是咋了?难道要变天了吗?躺在老家母亲的坑上正在木乱的午休,朦胧中在想这鬼天气到底要热到什么程度时,手机里汪峰的当我想你的时候的曲调大声响起了。一接,一个亲密的同事告诉我,她母亲终于走了。走完她84岁的人生旅程,去天国永远的旅游去了。 接完电话,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亲,父母哟,永远是儿女们一本读不完的书。

父母在偶然中将我们带到了这个尘世,我们便开始在父母的大书中成长。躺在母亲的怀抱里,噙着母亲的乳头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阅读。母亲是甜的。这是第一次阅读的感觉。父亲回来了,抱起我,用他那忙碌的顾不上刮的满脸胡子的嘴亲了亲我,父亲是疼的。

再大一点,我们开始学着说话了。咿咿呀呀,呀呀咿咿。除了来到这人世发出的哭声外,这是我们发出的人生第一个音节。虽然我们还听不懂父母说的什么,但我们发出的音节必将写入他们这本书里,以后肯定有能明白我们发出的音节的注释。

我们走路了,父母前后跟着我们,生怕我们摔了。偶尔跌到了,父母或扶或不扶,都想让我们再为他们的书里写下些注释。就这样,我们慢慢的一天一天长大了。

可如今,我们也做了人之父母,父母却老喽,虽然老喽,但这本书老的发黄,愈发让我们有一读。天下的父母都能读懂儿女,可儿女却不一定能读懂父母。有的竟就根本不读父母这本书。

天慢慢地黑下来了,一句院子里凉爽的很的喊叫声,把我呼喊到了院子里。带着我的儿子,和父母座到了院子里。陪父母拉起了家常。想从他们嘴里再套出一些书的密码,以便让我能更好的读懂父母这本书。父亲讲了他当年为我们生产队拉电的事,那是1962的事了,当时村里要拉电,结果没有一个人懂电。父亲之所以懂一点,原因就在他做为移民移到宁夏时,那年没的吃,跑出去找工作时,稀里糊涂跑到一个电厂当了几天电工。62年那,同志们呀,当时可是什么都没有呀,一切都靠人工和人力干呀。他带领村子里一群青工开始了拉电工程。爬高摸底、目测线路,不知道都穿坏了多少双鞋。如今80岁的父亲,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仍一口报出从那个村到我们村是17根电杆呀。记的多准呀。

母亲说到了生我姐的情景。我姐是我们家孩子们中老大。那可是母亲头生呀。远在宁夏,父亲外出当电工去了,爷爷也出去找吃的了,奶奶回老家陕西蒲城拾麦子去了。没办法哟,没有吃的呀,有饿死人的,亲,你信吗?就在这样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的情况下,完成她人生中第一次做母亲的壮举。(写到这泪流满面)听母亲说,当时是在我一个远房的老姨的帮忙下才完成的。想想现在的小年轻,生个娃,多么的娇贯。也许母亲当年也想娇贯,但没有那个条件呀。人哟,都是逼出来的。

现在的父母,都到了臆想天年的时间了,他们还在做,做一些为儿女们操心的事,继续为他们这本书里添素材,父母哟,你就是百年以后,也永远是儿女们一本读不完的书。

  2016-7-10 7:59初稿  

作者简介:李宁明,祖籍陕西华阴。65年生人。年少时,打过工,吃过苦,早早知道了人生的艰难。成长的路上,虽经历过人间的恶,但内心向善的脚步从未停止,尽力追求公平、善良。88年师专毕业后从教三年。后一直从事行政机关工作,业余爱好写作。写作,只为抒发心中情感。智者留言,德者留行。希望通过自己的支言碎语能留点东西给这个世界,或有读者一人或影响一人,足矣。

作家平台(公众号:zjptzjpt)欢迎大家来稿,作品要求原创且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发表过,题材内容不限,来稿请附200字内作者简介、相片、微信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