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潘奕彤妈妈《诵读经典的意义、时机、方法》

 中外作家网654 2020-08-11


  点上方蓝字中外作家网再点关注 长按文末二维添加编辑微信投稿《人民日报》《中华网》等多家报刊网站转载刊载平台作文。

少年如画,下笔成诗 

           诵读经典的意义、时机、方法

   潘奕彤妈妈分享于2017年7月29日上午

诵读经典的意义:

        父母总是最爱孩子的,总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到孩子,可是你的爱是否正确呢?心理学家弗罗姆认为,人并不是生来就懂得爱,爱是一种能力,一门艺术,是需要用一生来学习的。孔子云“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才能正确地爱人,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真正懂得把最好的东西带给孩子。

诵读经典书本,能让孩子受益一生。王财贵教授在演讲中举了一个例子:他儿子读四年级,学习成绩全班中下游,女儿读初一,他分别给一儿一女一本《老子》,儿子学校功课空一点,于是要求儿子每天背一篇《老子》,每篇每天要求儿子念100遍,81天背完一本书,用九天时间复习全书,三个月后王教授惊讶地发现他儿子的记忆力得到了惊人的提升,成绩一跃成为全班名列前矛的人,一本《老子》改变了儿子的学习习惯,最终把儿子送入了名牌大学。而她女儿却几乎没有抓她,所以没什么改变,至今一直埋怨父亲当初为何不抓她的学习。

看完这个例子您是否也想马上买一本带有魔力的《老子》,让自己的孩子背一背?确实,这计划非常可行,尤其是学龄前儿童。

读经典,就是读圣贤之嘉言懿行。《秘密》中再三强调宇宙是有能量的,那么我认为圣贤书更是有能量的。所以几千年来,教育的主轴就是让学习者诵读经典,得到圣人的能量,在诵读经典中与圣贤相照面,相感应,相沟通,感受圣贤那博大深邃的爱,再把爱传递给他人,所谓“薪尽火传”,一代代传承不息,

  还有谁的人格比圣贤更健全、更饱满、更光辉?还有谁的爱比圣贤更纯粹、更博大、更悠久?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只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懂得爱,更会爱,圣人与天地合德,圣贤之爱代表了人类之爱的最高成就,圣贤之爱是人间一切爱的源头。以圣贤为师,才能保证我们的孩子有最大、最可靠的成长。我们的孩子不一定能成为圣贤,但一种教育,必须要让他知道有圣贤,必须要让他能够认识圣贤,尊敬圣贤,正如钱穆先生所言:“教育宗旨本在悬一高深之标格,使低浅者有所向而赴。”

  而如果一个社会的教育体系中,没有了经典,那就意味着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环,所有的孩子都将被限制在父母或老师的高度之下,父母和老师的素质再高,孩子也难有最大的成长——除非父母老师本人就是当世圣贤。

  因此真懂教育的老师,不是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而是引导学生以更高的人——圣贤为榜样。他们知道自己是很不够的,他们虽然竭力完善自己,但知道自己其实离圣贤很远,他们不愿意用自己来限制学生,总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学生引到更广大、更高明的境界,他们会推荐学生读各种经典书籍。这样学生就不会受人为的限制,就比较容易超越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曾经,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勤劳?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气概是什么?气概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高度。为什么关羽、张飞、诸葛亮会跟刘备打天下,是因为刘备有匡扶大汉的气概。如果您希望孩子长大能有一番作为,培养他的精神气概是最根本的。

  劳特斯再问李嘉诚:你这种气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李嘉诚先生感叹:儿童时期学的《三字经》、《千家诗》、《诗经》、《老子》、《庄子》等,这些知识弥足珍贵,它令我终身受益!虽然李嘉诚只有初中毕业,但不影响他成为大企业家、大慈善家,所以一个人的成就,关乎他小时候精神喂养的是什么!

        王财贵教授认为以下经典作品千万不要错过:

  读《三字经》可知中国文化史纲,《三字经》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简史。学了《三字经》,就等于将中国文化史纲记在脑子里,对孩子的升学考试和文化修养都有极大的帮助!

  读《弟子规》可知系统化的“儿童行为守则”,《弟子规》是教育小朋友从小懂礼貌、讲信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和别人平等相处等,而这些正是一个人与社会接轨的通行证,直接奠定孩子人生成功幸福的基础。

  读《千字文》可识字,“天下第一字书”,由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的韵文,是最好的童蒙识字教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且脉络清晰,熔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知识于一炉。学完《千字文》,孩子就可以轻松开始阅读,及早养成自主学习的兴趣及探究式学习习惯。

  读《大学》可以培养孩子敦厚中正之性,孙中山先生称这本书是“中国独有之宝贝”,是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曾国藩选拔人才的标准“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所谓“器宇”即一个人的心量。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读《大学》有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小就建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人生格局。

读《中庸》可知“和谐”人生的指南,“中”是指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就是“永恒不变”,所以,《中庸》说的就是永恒不变的和谐之道。学了《中庸》,能够开发领导潜能,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成为一个高EQ素养的人才。

读《老子》可以增长智谋,《老子》的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就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科学研究领域;企业家张瑞敏则运用《老子》将海尔打造成世界知名企业;从小熟读《老子》,领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尔不凡。

  读《论语》可当政,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形象、生动地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法则,从小熟读《论语》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个人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企业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朱子治家格言》中讲: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国学经典能提升孩子的境界,放大孩子的格局,提升智慧,只有这样的孩子才是人格饱满,人性光明,德才兼备的孩子。为人父母,我们应该让孩子在童蒙时期就做到亲近圣贤,开启孩子的智慧。

以上这些是读经的“本”,那么读经的“末”是什么呢?我认为抓住了事物的“本”,那么“末”自然就会生成,比如读经能使孩子专注力提高、记忆力提升、语文能力增强、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治疗多动症和自闭症、促进亲子关系、能文言文产生天然的亲近感等等。

诵读经典的时机: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读经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应该立即让孩子开始读经,读经的时机,不是三岁,不是六岁,是现在,是当下,是今日,年龄的区别,效果会不同,但是如果不能当下行动,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因此读经的时机,是现在,是当下,不管你的孩子是三岁,六岁,是10岁,都要马上行动,从现在开始就要读经。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不愿意读经,那么你自己有没有彻底认识读经的重要性呢?有没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呢?

王财贵教授在演讲中的分享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看一下农民种田,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有太多的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春天来了,把田耕好了,农民要插秧了,这时我们有没有问过农民:你有兴趣吗?有兴趣,我们就种,没兴趣,就不种,有这样的生活方式吗?

  读经,就是种田,种的是心灵之田,把读经与快乐,兴趣相连,如同农民把种田与快乐,兴趣相连,读经是快乐的事吗,有兴趣的事吗?

  你问一下农民,种田是快乐的事吗?是有兴趣的事吗?根本不应该混为一谈,但是现在的家长,天天都问这样的问题,读经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可或缺,所以根本不是兴趣的问题,是认识的问题,农民能够认识到,种田的必要,所以不管再苦,再累,都是要去完成这个种田的任务,谁喜欢种田呀,但是不是没办法吗,不种田我们吃什么呀!

  读经也如此,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读经,你如何成长自己的智慧,你如何知道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规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是一定要做的事,这个是读经的认识问题。

农民种田,长年累月,即使如此,他们也无怨无悔,读经,我们远远没有这样艰苦,每天如一日,始有一年的收获,我们把方法总结好了,告诉你一天只有半小时,甚至10分钟,你就可以取得同样的收获,结果你还是说,做不到。做不到,这一点点的辛苦,你都做不到,你还在找种种的理由,不坚持,你这样会培养出什么人来呢?每天半小时的努力,都做不到的人,将来能做什么大事呢?

我把以上的话总结起来,得出的结论便是:人只有做惯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将来才有资格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通过读经,我们要让儿童做到立、志、信:

        立!让孩子真正站起来,有了精神的寄托。“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真正的教育,不是我们给孩子去安排成长的规划图,而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去迎接风雨,吸收营养;教育是要造就社会的栋梁人才。

  志!有担当,有责任感,能真正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天之历数在尔躬”。我们要的,不是一个满脑子知识,却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行尸走肉,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有胸怀,有情怀,有关怀的的人。

信!对我们的民族,文化,社会,家庭,人生充满信心。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是没有安全感的,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是因为从小失去了文化精神的熏陶。没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教育,如何能要求孩子走上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大道?

  如果您生的是一个儿子,要让他读国学,国学能教会你您的儿子做一个正直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的思想像大海一样深邃,他的心胸像天空一样开阔,他绝对不会为了一点小是小非斤斤计较,更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闷闷不乐。

如果您生的是一个女孩,就让她读国学,因为国学能教会您的女儿,像水一样柔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会教会你的女儿自尊自爱、善良贤慧、孝敬长辈。

诵读经典的方法:

根据王财贵教授的方法,对于幼龄儿童,三个字——跟我读。别小看这跟我读三个句,假如你想流畅地给孩子领读,事先一定要象教师一样做好备课工作。所以我女儿小时候,我经常起得比我女儿更早,自己先预读10遍到20遍,查好不会读的字,这样才能合格地做好孩子的老师。女儿四周岁之前读的都是短句的经典作品:《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我觉得只有家长发自内心地爱上这些作品,才能把这份喜爱之情通过眉宇传递给孩子,我自己就很喜欢诵读《笠翁对韵》中的文章,只要翻开第一篇,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血冷渔翁。”怎么样,读着读着你就被那种韵律,那种意境陶醉了。书中共30篇:上卷15篇,下卷15篇,篇篇是精华。希望孩子坚持读经,跟孩子一起PK背书也是一个好方法,你可把需要背诵的内容在手机中拍一张照片,利用空闲时间拿出来,念上几遍,到了晚上跟孩子一起背诵,看谁背得好,当然每回都是我输,但我却要装出明天我一定要发愤图强超过你的样子,以激发她的斗志和自信。等女儿长到四岁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读《论语》、《老子》、《庄子》、《大学》、《中庸》、《易经》、《孝弟三百千》、《黄帝内经》、《英语导读1000名》、《新概念英语》、《古文观止》等,记得《古文观止》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共760字左右,我领读了十遍,她居然就能我念上句,她接下句了,我实在惊叹于孩子的记忆力,接下来她就能自己点着字指读了,三天后,我让她试着背背看,小小的身影,一边爬着沙发,一边漫不经心地背着,通篇文章下来居然背得一字不差。前几年,我们带着她去江西参观滕王阁,里面每一层的墙上都龙飞凤舞地写着滕王阁序的原文,女儿手指着草体字张口就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身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看得旁边的游人目瞪口呆,以为这孩子都认识这些龙飞凤舞的字,其实她都是背出来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这样在不断地体验成就感中被激发了出来。幼儿园阶段,我们每一周往往有三到四本书在同时背诵,把几本经典的书本翻来翻去真的读烂了,现在拿出那些曾经读过的书,除了感动还是感动,真是觉得那是一件件的“文物”,是万金不卖的宝贝,那是女儿眼泪铸就的、心血浇灌的、有灵性的物件。疯狂英语的李阳老师有句口号,贴在女儿的房间:“成功最重要的秘诀就是:每天、每时、每刻都要去做自己不愿意做而应该做的事。每成功一次,就战胜自己一次,毅力就自然会增长一分!毅力、能力和魅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我自己也因为长期陪读,有时候走路的时候、乘车的时候也时不时地在脑海中跳出一些优美的句子出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很多时候都想不起来,这些句子是哪篇文章的,就是会莫名其妙地钻入脑袋,忍不住呢喃几句。

对于学龄儿童,根据陈旭老师的意见基本不推荐读《四书五经》了,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陈老师觉得还是实用一点,直接推荐孩子读《古文观止》中的初、高中必背课文,这样趁孩子现在有好的记忆力,可以减轻将来的学习压力。

拿到一本书,先跟孩子一起计划多久把它读完,每天读几页,每次读几遍?把读经目标细化,这样有利于长期坚持。我女儿每读完一遍划一笔,写完一个“正”字为五遍。我真希望我们能由中外作家网的编辑老师牵头,成立一个“读经俱乐部”,先建一个读经的群,群名就叫“中外作家网读经俱乐部”,把群名片附在文章后面,这样有志让孩子读经的家长可以自愿扫码进群,大家每天在群里面可以汇报孩子每天的读经进度,一起感受正能量,抱团共同读经典,最好有志愿者老师一起参与,适当给积极的孩子肯定和表扬,这样有个良好的氛围,家长和孩子就很容易坚持。刚开始人数肯定不多,没关系,热心的家长们可以慢慢传播、慢慢推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一起牵起手,实实在在地为孩子们做点事。

儿童读经教育,是回归人性的教育,只有从每个家庭做起,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这个任务落在了家长身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的家庭教育,需要摆正观念,更需要耐心、恒心、爱心、决心、信心。王财贵教授倡导的国学经典教育已经帮助世界上1500多万华人家庭提升了教育理念。我始终相信有缘接触到国学经典的家长及孩子,是有福气的人,只要你肯坚持,你必定会受益匪浅!  

本文由“中外作家网” 发布  2007年8月3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