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堂带给我思考的课

 冯栎钧是老师 2020-08-11


学校这两天在举行语文组的“阳光杯”赛课,很有幸听到了袁春凤老师执教的《少年闰土》。和我听过的其他上这篇文章的人不同,袁老师抓住了鲁迅小说的文本特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具体步骤如下:

一、整体感知,了解时代背景,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检查课文的阅读情况。

和以前设计不一样的是,袁老师在朗读时解决“项带银圈”“希奇”这类词,让学生明白了鲁迅创作的时代背景,同时提醒大家注意:读懂鲁迅的文章要注意半白话文的特点。

2、检查预习,借助预习单归纳主要内容。

本文从回忆“我”的儿时小伙伴(  )“月下刺猹”的形象开始,按照“相识”到(   )(    )“相别”的顺序叙述了故事。

令“我”最难忘的是闰土讲述(  )、(  )、(  )、(  )等趣事。(情节内容)

刻画出了一个                                        的少年闰土。(人物形象)

这个学习单是很有效的,通过完成这个单子,学生能抓住小说的特点从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对小说进行梳理。

二、品读第一段,学习白描,继续认识闰土

在这个部分中,通过自读和勾画,抓动词,人物的外貌描写,明白了鲁迅写作的一大特点——白描。并进一步解释,只抓住人物最大的特点,简单描写,这样的方法就叫白描。

三、品读语言描写,继续认识闰土

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明白了鲁迅小说的第二大特点,擅长用人物的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

同学们对闰土这一形象的把握很到位,对“我”这一形象的理解还有些片面。只理解到“少爷”有些孤陋寡闻,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如果老师在这时能适当的补充资料,明白旧社会的等级森严,而“少爷”却能与“闰土”和睦相处实属单纯善良的话,大概也会浅浅的明白为什么成年后的鲁迅会弃医从文,会用那么热烈的方式爱着自己的故乡,爱着故乡的人们。

很感谢袁春凤老师,也感谢她的指导老师徐颖,用一堂课带给我很多思考,带给我很多收获。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阳光杯”。

“阳光杯”是我们学校的一个赛课平台,1-20年教龄的老师每年都要参加一次比赛。1-5年是教学案竞赛,6-10年是微格分析,11-15年是课堂竞赛,16-20年是教学论文赛。

在这个平台中,我受益很多。

精彩回顾▽

把挫折感降低

学习发生的七个阶段

Robin老师眼中的华德福教育

图文编辑:姚付利△微信号:yao_fuli


  冯栎钧  ☆♪

有点可爱、有点逗比;

喜欢放声大笑、不愿放弃梦想的冯老师,

一直在努力!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

成就孩子,陪伴家长。

你愿意和她一起前行吗?

联系冯老师

E-mail: 3326132336@qq.com

欢迎大家以邮件的方式提出意见或是建议

☆♪ 谢谢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