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争辩”中明白“启示”

 冯栎钧是老师 2020-08-11

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铺垫,我算是明白了,谈到“说”,谈到“启示”,没几个人能说过这帮小家伙。他们从生活中获得的启示,一点儿也不比课文里告诉我们的少。所以第二课时,我也做了调整,准备在体验和感受中让他们明白“钓鱼的启示”,明白“规则、诚信”的重要性。教学步骤很简单:

1、整体感知,归纳文意

用“六要素归纳法”和“题目归纳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比两种归纳方法的不同。(归纳主要内容是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

板书 钓  放  悟

2、走进“依依不舍”

我愿意把这条鱼放回去吗?

勾画,指导朗读不愿意把鱼放回去的句子。(指导分角色朗读)

3、为什么“依依不舍”?为什么不得不舍?

接着刚才的朗读,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部分扮演爸爸,一部分扮演儿子,在文中寻找不愿意放的理由,和不得不放的理由,相互说服。

这个活动相当有意思。句子还是那些句子,但是有了角色的扮演,小朋友们就不淡定了。“依依不舍”的儿子小组找出了钓鱼的辛苦和不易,大鲈鱼的难得一见和此刻没有其他人。

扮演爸爸的小组发现自己没有办法说服他们,除了不停地强调这是规则,这是规则,鲈鱼开放捕捞的时间没到之外,别无他法。

课堂上,一个小朋友因为争强好胜还说出了这样的话:我不管课文怎么写的,我就是不想听他们找的理由,这条鱼必须放。

我很喜欢这样的蛮狠。现在我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发现,规则、规则都是爸爸说的。小朋友内心里仍然很舍不得放掉鲈鱼,可是爸爸要求,没有办法,被迫之下只好把鱼放掉了。这个时候,是迫于父亲的威严放掉的。

“就和你们现在一样,明明知道课堂上要遵守纪律,明明知道回答问题需要找到证据,可最后还是胡搅蛮缠只想获胜。知道、明白规则和真正能够做到之间还有很远的距离。”我说。

现在再来理解“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就容易多了。

4、感悟“舍得”

最后的总结:可能到现在我们也只是知道、了解了作者的故事,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也会经历无数次的“取舍”,希望那个时候大家能像作者一样,想起爸爸的话,想起老师的话,想起在今天的课堂上所经历的一切,体悟的一切,感受的一切,明白怎么“取舍”。

课堂一度有些混乱,到现在安静下来了。自己觉得“互相说服”的这个环节是有效果的。处于其间,才能知道选择的不易,这样的教学估计更能深入内心吧!

精彩回顾▽

☆ 让人惊讶的——“钓鱼”

☆ 心中自有“老师”的样子

☆ 吃饭有规矩

☆ 统编教材来袭,我们怎么面对?

☆ 逐梦,无惧,无悔……

☆ 秋日里的琴声

☆ 推销新型玻璃

☆ 女孩  未来

☆ 卖鱼的人

☆ 听贾老师教作文

☆ 我爸

图文编辑:姚付利△微信号:yao_fuli


♪☆  冯栎钧  ☆♪

有点可爱、有点逗比;

喜欢放声大笑、不愿放弃梦想的冯老师,

一直在努力!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

成就孩子,陪伴家长。

你愿意和她一起前行吗?

联系冯老师

E-mail: 3326132336@qq.com

欢迎大家以邮件的方式提出意见或是建议

☆♪ 谢谢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