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冯栎钧是老师 2020-08-11

讲座:岳乃红

整场讲座有理论的基础,也有实践的经验,关键是岳老师治学的态度非常严谨,这个我很喜欢。

不过,她也不是讲具体做一节课,而是抛出了思想和观念,对我很有启发。


我是小学语文老师,谈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就从教学的角度来谈整本书的话题,也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我特意搜集了一个知网的数据。整本书阅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2017年之后。有106篇。2018,有180篇,2019年,540篇。老师们对整本书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了。


我们来探讨一下,热门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我从我自己的思考和实践的角度来分析。

01






热的背后是缺失

2000以后,有很多教育的思潮。小学语文教学的领域也有很多教学的热潮。只是我们现在把热潮让位给了整本书。

这样的缺失是一直存在的吗?

认知行为科学家发现,阅读改变着人类脑的结构。为什么人类能成为导读主宰,阅读功不可没。

古代有很多读书人,他们当时读的都是整本书。

1904年,民国时期语文单独设科之后,对整本书是很重视的。在某些年份的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建国之后,整本书有很尴尬的境地,语文课程和教科书的语文划上了等号。这样的认识又偏颇。

2000年,实验课本之后,提倡读整本书,尤其修订本颁布后,整本书越来越走近小学语文老师的视野。

整本书不是我们在进步,而是在回归。一种教育学意义上的回归,一种人类精神的回归。

02






热的背后是压力

10多年前,我和王林老师有交流的机会。2003年,我在扬州的一个小县城进行了整本书的交流课。很多老师没听过儿童文学,有些小小轰动。有人说,那是第一次将整本书代入小学课堂。我出版了班级读书会1、2、3。2004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个书目。

那个时候研究是自发的行为。因为那个时候整本书没有地位。大家认为,语文书教好了,才是语文教学。

统编教材到来了,整本书成为了亮点,很多老师并不是因为热爱教学,才教整本书,这是以前没有的。热的背后是自上而下的推动。这就形成了教学的压力。

03






热的背后是乱象

王老师提的四个书单我很熟悉,什么样的书是经典,老师要知道,才能在乱象之中站稳脚跟。

为了了解孩子们的阅读,还会采用考评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极力反对的。阅读和考试挂钩,不美。很多书商居然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出现阅读的测试题,说是老师、教研室提出来的。如果这样来推动整本书,这是会走偏的。


佩纳克给我们一个警醒,我们不要以阅读的名义,阻断学生阅读的兴趣。

04






热的背后是关注
面对这个热潮,我们要怎么做呢?


我这里主要提的是文学的阅读。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语文课的教学和文学阅读划等号,这不是一回事儿。

人的阅读会经历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

只有将知识和情感建立联系,学习才会有意义。所有的教育家和教育理论都指向这个。


我参与了这个标准的整本书的版块


刚才王林老师谈到的教学设计和选书的问题,在这个标准上都有所体现。我们在进行整本书教学的培训中,我们要明确每次培训的标准是什么?

要参照这个标准进行。

目前整本书教学的现状是什么呢?


我们不能盲目的选择书目。你的班级的孩子不同,你要对孩子有深切的洞察,在这个基础上对孩子推荐才是好方法,我们要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水平决定带着孩子读什么书。


教师能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协助者?

我们的老师要问问自己,我能做一个好的推荐者吗?协助者要具备专业的能力。据我的观察,很多老师在这个能力上有缺失。

学校里语文老师的负担最重,让很多一线老师不愿意做协助者,很多人是不得不去面对。这种现象是挺多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提到了,以什么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第三,学生爱不爱读书。

很多时候,我们更多考虑的是,我要讲什么技术?什么策略?我们忽略了,孩子爱不爱读书。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们没有时间读书。他们缺乏引导,缺乏一个有协助能力的老师的引导。

还有一个情况,很多时候,坚持了很久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没有什么帮助,家长也不支持。在怀特海教育的梦想中,也提到了,只有基于现状学习基础之上的学习,才是有提升的。现状有很多阅读都是关注情节的浅阅读,这也是造成学生不爱读书的原因。

教学活动,能否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

整本书很多时候不能进入到语文的日常学习中去,关注国外的教学,你会发现,国外没有语文教科书。教学的现状是,要求学生读,老师是没有读过这本书。老师导读这本书之后,时常检查,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兴趣。

把这样的教学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

围绕着整本书教学的四个要素,我们来思考一下,我们每个人做了多少。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出路
接着我们来思考,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出路——


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回到常态。

 1、心态需要回归常态 

所有的教学万变不离其宗,心态需要回到常态。

 2、理念需要回归常识 


让孩子自主、自觉、自能阅读,这就是很好。

 3、行动需要回归常态 

我们只关注这个孩子读了多少字,但是很好关注孩子们读书的质量。很多国家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质量有规定,但是我们是没有的。我们只有数量的规定。这说明我们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操之过急。


我想传达的是,整本书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要树立整本书的长情。

每一位教师需要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没有一个人天生会喜爱阅读,他需要大人的指导。


0-5岁的孩子,就是萌芽期的阅读者。这个时期的培养,孩子们成为一个阅读者,他不断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持续接触口语和书面语,这非常重要,这个阶段,要经常给孩子读书。

低年级,重要的是生字词的教学。这是初级阅读者。

三四年级开始进入到解码级阅读者。


在这个阶段,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解码级阅读者无法变成流畅级阅读者。很多成年人都是如此。怎么可以做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需要思考。

生理年龄和阅读年龄也是有区别的,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来推荐书目。


这个阶段奇幻和魔法故事非常有效。

有一个阅读专家瓦卡说

 
对刚才王林老师也提到的,我们要学会让学生看到,教学的意义在哪里,学会让他们看见有意义的东西。老师要对学生有明确的指导。


最后一个类型就是专家型阅读者。如果一个读者不仅丰富了自己的阅读知识,还超越了作者的思考。每个读者进入故事当中,就参与了意义的建构。


我们站在课堂上,能不能成为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我们从读者的分类就知道,我们需要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如何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


和孩子们交流,给孩子们讲故事,自己成为一位读者,非常重要。


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建立审美眼光,成为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从每位老师开始。

整本书阅读课程需要建设

刚才王林老师推荐了清单,在用的时候,我们也要根据班级的实际状况来感受。解决怎么读的问题。怎么开展活动?

整本书阅读如何进行评价呢?

资源怎么建设呢?

这件事情,需要每一位老师来共同建设。对于课程的建设,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正在建立分级阅读的制度


这是一个小学生分龄阅读的书目,很多都是带着经验的性质。从直观的案例中,也有规律,我们推荐中外最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五个层面剖析20本书,为大家提供了课堂教学的案例。


从现在开始,现在就是永恒。

答疑时间:
1、整本书阅读,老师们有一个硬伤,时间怎么安排?
第一,我会在语文课上每天拿出十分钟的大声读。把一本书划到每节语文课中,大声读给学生听。30分钟,怎么保证时间和效率,要改变观点。
第二,每天中午午休的时间,给孩子一个大声朗读的时间,每天读一章,跟小朋友简单交流。
第三,微信,QQ,这些工具,可以带着小朋友一起读。
2、怎么把握不同题材的特质,进行整本书教学?

《长袜子皮皮》是一个童话。体现了游戏的精神,这是作品传达的游戏精神。如果把学习当成游戏,就特别好玩儿。这本书在瑞典出版的时候,遭到了一拨人的反对,一帮人对这本书产生了质疑。质疑的人绝大部分的是基础教育的老师,这本书让老师懂得了,怎样认识儿童。我把这个交流的主题确定为儿童的游戏,孩子觉得特别轻松和快乐。

好书推荐:怎样做小学老师
推荐理由:陈鹤琴先生是很懂教育的,他的思想放到现在大多都不过时。在这样一个时代教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学习究竟是了什么?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好,社会更美,祖国更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