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名著的教学价值与教学路径

 隨风飘逝 2019-05-16

为什么要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究竟是什么?经典作品是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后的精华,它们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更有助于滋养学生的精神成长。语文课标对名著阅读有明确要求,将名著阅读引进课堂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语文老师倘若能与学生相伴共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给予切实指导,那名著就会真正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毋庸置疑会成为他们享用一生的财富。

就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名著阅读的价值之一是“生命的体悟与人生的理解”,让经典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获得真实感受,让学生在与经典的对话中建构自己的语文能力、价值信念与精神坐标。名著阅读倾向于整本阅读,更强调“精神产品的生命独特性、精神独立性与文化逻辑的贯穿性,成为学生体悟生命、省察人生的‘镜子’与‘标本’”。从而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深入涵养学生的语文你素养,培养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维度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整本名著阅读优于篇章阅读的地方。名著引进课堂能否取得实效,教师的“导读”至关重要,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导读”,引领学生从原初的阅读体验开始,探幽发微,鞭辟入里,将名著阅读教学不断推向深入。

1124日,在青岛第二十六中学举行的2017年“青岛市语文学科素养提升培训”活动,特别邀请了江苏省名师徐杰老师做专题培训,来自全市各区市的教研员、语文教师共六百余人参加。

徐杰老师结合“名著阅读的教学策略”主题,特别提出“名著导读的一般性流程是——选定书目、设计导读、读中推进、总结提升、精段重读、反馈检查六个步骤。”这六个步骤是按照导读的一般顺序来排列的,不是每部名著导读都要经历这些步骤,具体到某一部名著的导读的某个环节,也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弱化或强化处理。名著导读需要做好课型的选择,徐老师将名著导读课型设为四类:“引读课(陌生状态下的导读)、推进课(阅读过程中的交流与评价)、提升课(初读结束后的总结与深化)、重读课(名篇或选段的精读。”这些课型,依据经典名著教学的教学实际进行选择,旨在更好地提升名著导学的教学效益,让名著导读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找到有效的教学路径,从而上好名著导读课?徐老师认为,首先要精选书目,选好书、读好书才能有益学生的身心发展,而对于世界名著,还要甄别不同的译者和版本。语文教师自身对名著的深读是教学的基础,若教师自己不读,读得浅,就不能帮助学生找到进入名著的“路径”,那么在课堂上相机评点学生的读书体会也就成为一句空话。其次要遵循名著的“个性特点”来开展导读,每部经典名著都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要“因地制宜”,由此展开教学研读,才能有大的教学收获。同为“阅读交流”,不同的名著也会有不同的交流话题。导读的“针对性”就是尊重名著的“个性”。再次要做好名著导读的过程管理。名著导读课是“引子”和“梯子”,真正的“大阅读”还是在课外学生的自主阅读。所以,教师做好积极的过程管理,比如规定每天的阅读定额,找个别学生谈话了解阅读进度,小组互动交流阅读体验,调节个体阅读进度……想方设法来推动经典名著的阅读进度,提高阅读质量。

徐老师指出,目前名著导读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选书的科学性、合理性问题,不能因为教师个人的好恶而去选书,要尊重学生阅读理解的不同层次,根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协调好个体差异与集体进度之间的矛盾,协调好整体阅读进度与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的问题。因为导读需要一个整体的进度,很多孩子可能未必能跟得上整体进度。其次是创建科学的名著阅读评价体系的问题。评价不一定非要是“分数”,教师可以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考核或考级。而在名著导读教学中越到的诸多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找到解决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基于整本书的“名著导读课”,它“不仅是一门课程的开发,还应该是一种阅读方式的示范,同时又是一种教学形式的发现”。

这次培训会上,徐杰老师还给七年级学生上了两节名著导读示范课并进行讲座。

第一节课是《城南旧事》陌生化导读课。他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序言”,让学生分享读到哪些信息,学会提取书目中的信息阅读名著;徐老师拿出小说中的五个章节“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来具体赏析,让学生谈自己在“那个场景”里的感受,比较自己的感受跟作者的原文有无契合之处。老师细致的分析不断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深度思考、交流和发言,课堂的探究氛围浓厚,教学生成让人欣喜。

第二节课是《西游记》导读。课前学生已读完《西游记》前十回,徐老师针对学生已有认知,让学生谈谈前五回的回目,然后赏析“连呼三声”等情节,老师提出两个疑问:为什么连呼三声?呼第一声时猴子心里怎么想的?在说到猴子的不满足时,他让学生试着用“他已经……可谓如愿以偿,但是他还想要……”用这样的句式来说猴子的心理,丰富细化原著的描写,让学生与作者有了共同语言。给出讨论话题:不满足好不好?教师又抛出问题:孙悟空的出场很惊艳,你能简要说说陈玄奘的出场吗?……教学层层深入,学生深潜到文本深处思考问题,有了新的发现。

徐老师为全体教师作了《名著导读的基本策略——基于<城南旧事>五节导读课的实践思考》讲座。他指出:名著不是每个地方都要细读,应该是略读与精读结合,这种读书法可以比作跑马加鞭、勒马细看。名著导读课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要一个孩子喜欢读书,喜欢思考,他的写作不会差。

这次培训,专家课堂和讲座精彩,与会教师参与热情高涨,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二十六中学生的课堂表现,也给专家留下深刻印象,展示出我市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语文素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