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沈悦恬《黑暗世界中的一抹人性之光——仁慈、博爱》指导老师:沈国兴

 中外作家网654 2020-08-12


    点上方蓝字中外作家网再点关注  长按文末二维添加编辑微信投稿 平台作文被《人民日报》《中华网》等多家报刊网站转载刊载

               黑暗世界中的一抹人性之光

                           仁慈、博爱

       德清新市镇中心小学六年级 沈悦恬

《悲惨世界》是一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书中刻画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将人性的种种变化尽收眼底。

看完第一遍,我有些愤愤不平。我觉得冉阿让所处的社会真是黑暗,真是不公平!难道冉阿让仅仅偷了一块面包就说他是坏人?难道一个人犯了一次错,终身就只能是坏人?他都已经接受了十九年的苦役惩罚了,出狱以后为什么还要被警察穷追不舍?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歧视他、远离他,更没有人愿意理会他、帮助他?成为富人、成为市长以后,冉阿让做了那么多好事,难道还得不到社会的原谅吗?这个社会难道就没有一丁点儿的人性了吗?

带着些许不平,我又翻开了这本书。看着看着,我的眼前仿佛闪过几道光芒。那是隐藏在黑暗之中,极其微弱,但又无法忽略的光芒。

主教身上闪耀着的,是仁慈之光。主教本着善良仁慈之心,挽救了一个濒临绝望的灵魂,引领他走上了正路。主教在冉阿让偷了银碟子准备逃跑时原谅了他,并赠予一对贵重的银烛台――“你再也不是坏人了,请用这些银碟子做个正正经经的人。”正是这种仁慈之光激发了冉阿让心中的“爱”。他被主教感化后变得善良、宽容,对认识的、不认识的,特别是贫穷的人,都毫不吝啬地“爱”他们。在冉阿让临终时,说:“不知送我这银烛台的那位对我是否满意”,说明他的心灵,已经洗尽了尘埃。

冉阿让绽放出的,则是博爱之光。冉阿让的博爱,是给他所能看到的,所能帮助的人的。他曾经是一个拥有无数财产的市长,可他却把绝大多数的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和穷人们。他往往出门时口袋里装满了钱,回来时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还经常把面包送给挨饿的人,把衣服送给挨冻的人,还要到处访贫问苦。他救出了珂赛特,并用毕生的精力把她当作自己女儿一样细心地照顾着。我觉得,这一刻,冉阿让真伟大,他的身上散发出的光芒,就是“博爱”!

冉阿让所处的世界很悲惨,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黑暗掩不住光明。这些人性的光芒会越来越亮,越来越宽广,就像这句话里说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社会将变得更美好,世界将变得更和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