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得高明,写得精彩——以“阅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新用户0055Uznz 2020-08-12

        语文高考的基本目标是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素养,科学选拔人才。鉴于此,新高考的命题也许会有如下变化:一是适度强化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试题中酌情增加古代的文学、历史、哲学、科技、经济等内容;二是适度强化能力考查,重点关注理解分析、归纳概括、综合评价,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三是适度强化考生理性思想和健康情感的培养,为高校输送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纵览近年作文命题的演化,已经渐渐形成这样的趋势:文艺味浓、单一指向、限制性强的作文题日渐式微,而理性思辨、指向多元、开放性强的作文几乎一统天下。为了实现新老高考的平稳过渡,新高考一定会谨慎稳妥地推进命题的改革。

         如何让学生获得更高的作文分数,如何切实提升学生思想水平与实战技能,就成了当务之急。我建议教师首先应该率先垂范,扩大阅读视野,调整阅读维度,变通阅读方法,以读促写。说到底,眼界决定了境界,读得高明,方能写得精彩。

一、广泛阅读,还原真实的历史信息

        想得高分,先得有“高见”。“高见”不是自天而降,它孕育在阅读思考训练等学习活动之中。日常的教学,对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理念的碰撞与传播、人生的积淀与感悟,都至关重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兴起,只要肯下功夫,我们可以疏通各种信息渠道,因而,在教材中接受丰富而且全面的信息,对于考生理性认识世界,准确理解、推断、评价人与事至关重要。

        只有广泛阅读,全面掌握资信,才能中肯地看待历史人物,评论历史事件,拒绝人物标签化、脸谱化。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部分选文内涵深厚,文质兼美,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由于现阶段思想领域认识的混乱,以及教材审订的滞后,教材中存在着较多的信息缺失与谬误,从而导致较多的误读与歪曲。例如,必修5册的《记念刘和珍君》对于当时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杨荫榆该如何评价?综合几方面的史料,我把比较完整的信息呈现给学生,然后请大家从她的身世与性格、抱负与悲情、晚节与牺牲等方面做理性分析。

        我首先展示了杨荫榆1925年8月4日的《辞职感言》,让学生了解一个曾留学日本、美国的“反封建争女权的新女性”;然后列出时间节点,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等学生惨死于段祺瑞政府卫兵的枪下,当时,杨荫榆已离开女师大半年多;然后用史料呈现她的悲剧结局:1939年,杨荫榆回乡办学,为保护女学生与乡邻激怒日寇,被鬼子推进河里射杀,和杨绛的母亲同日下葬。

        这些文史资料,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研究成果,有首都师范大学宋凤英教授的论述,还有杨荫榆先生的侄女杨绛的回忆录。为避免差错,我尽可能提供当时的日记、档案第一手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人物,比较全面地认识一个从事教育的新女性的立体形象。

        只有准确地还原信息,才能正确的读透文本,才能起到濡染心灵、训练思维、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的作用。要训练学生改变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方式,不要轻率地把文学历史中的人标签化脸谱化。

二、多维阅读,远近高低看庐山面目

       当然,如何更好地利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我们应该把语文学习的外延作进一步的拓展延伸,选择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采用“多维阅读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让学生始终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2013年10月2日《信息时报》报道:

         据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统计,昨日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约11万名群众冒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

  昨晨升旗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留下的垃圾,最密集处甚至露不出地面。150名保洁员人手一把扫帚,2辆清扫车,2辆垃圾收集车,以“拉网式”的排兵布阵,用了30分钟才全部清除。初步估计,清扫的垃圾多达5吨左右。

        看完这则通讯,你一定觉得游客的素质低下。可是,且慢,要客观评价尚需更全面的资信,我结合自己的阅读,从纸媒到网络,搜集整理了更多的信息:

       1、如何收集垃圾?据悉,由于队伍拥挤,为了安全,规定严禁随意走动,可以用报纸或者垫子席地而坐,有垃圾必须就地摆放;

       2、清理本该多少时间?天安门广场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4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11万人产生的垃圾,在短短30分钟内就收拾的干干净净,这是何等守规矩的游客和高效的清洁工?

        3、垃圾到底多不多?按照5吨这个数据,广场11万人平均每人产生垃圾也不到45克,每人不到一两。而纽约时代广场一个新年庆祝一夜间能产生40吨垃圾。

       参阅其他资料,应用一点数学思维,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能保持师生的独立思考。

       再如,为了应对高考时评,我常常以书报或网络新闻来进行时评讨论。通常是学生当堂讨论,老师即兴点评。有一则很有意思的新闻:在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即将下档的当口,作为出品人之一的著名电影制作人方励,在直播镜头前向网友下跪,希望能以这个悲情又深情的举动为《百鸟朝凤》拉动排片量。我让学生对此发表看法。

        然后,我拿出事先查阅收集的文章,师生一起读。观点:票房战争不相信下跪。论证:电影的商业机制已经形成,不会因为某些人表演情怀而被撼动,不会因为那低垂的头颅和弯曲的膝盖,就让成本、盈利、预算统统失效。电影有它自己的规律,创作的时候是作品,创作结束之后是产品,送到院线就是商品。要尊重市场,不做道德绑架。

       不料,第二天,突然有学生打开网页给我看一则新闻:“方励一跪值万金!《百鸟朝凤》票房逆袭,单日突破900万。”我抽时间查阅整理了资料,理清了头绪之后,再次进行作文指导。先让大家看完新闻,之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个人可以写作文思路或提纲。

      汇总几种观点:

      1.方励一跪值万金。他作为有影响力的电影人,敢作敢为,能豁出去,有突破,有点子,打动了院线经理和观众,故而拉动了票房;并且与张艺谋等大腕一道,为艺术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一跪值万金,情怀值万金。

      2.男儿膝下有黄金。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方励作为成功男人,对吴天明有特别的崇拜之情,他喜欢吴天明表现的中国人应该坚守的活法:不管时代怎么变,总有该坚持的东西,“即使坚持不了,那就堂堂正正地站着死去。”

      3. 中国人何时站起来?作为一个封建时期比较长的国家,中国人热衷下跪,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而且,几乎任何行业和任何人,都可能为了某件事而做出下跪的动作。跪天跪地,跪父母跪领导,跪素不相识的人;犯了罪,做了错事,甚至做好事(武训办教育),也要向人下跪;步入民主社会,中国人必须卸掉下贱的骨头。

      4.别让艺术蒙羞。艺术片的价值要体现在其自身,比如《活着》即使被禁15年之久,在国外仍然拿了十多个大奖,豆瓣评分 8.9分,碟片卖了上千万张。在现阶段的中国,只要有真正的好文艺片,一定能够大卖。

          然后,我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了《南方周末》的文章《文艺片的希望,不是靠跪出来的》,让学生运用归谬法思考,体会如果各行各业单位个人靠跪进行道德绑架,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恶劣生态环境。

         最后,我分析这次一跪为何能出奇效。这部影片之所以票房出现逆转,主要是网络瞬间爆发的特点,以及中国人喜欢追风猎奇的结果。观众没想到方励能含泪下跪,因此,激发了极大的好奇心。

         而一些院线经理,则利用了这种围观心理,大肆炒作,因而成了“网红”。但靠乞讨来的票房不具备真正的含金量,此举可一而不可再,下次若再有谁效仿这样的招数,就只能引人厌恶了。

        多维阅读需要老师花费较多时间搜集多维度的评论,需要相当广博的阅读面和知识面,需要老师能耐心细致,并进行冷静全面地思考。这种结合时事,进行多维阅读思考,讨论行业发展与社会的深层关系,对于学生尝试灵活变通,全面考量评价某一社会现象,很有颠覆性和启发性。

       特别是原先的预想与现实矛盾,各种原因的追寻,最能衡量思考的力量。

三、深入阅读,溯源至思维深处 

         语文学科与情感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情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调动情感因素,必将很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如果我们不去触动内心深处,也许永远不会引发激烈而深刻的思维活动。只有注重某些特殊语境和情境,善于激发与调动真情实感,学会移情于物,才能获得感情质的飞跃,思维质的提升。

        比如学习杜甫诗歌,联系现实中的城市“蜗居”现象,让同学们畅想让杜甫做“住建部部长”的情景。然后,推介课外阅读一篇人文经济学会学者冯学荣的文章《杜甫是怎样搞垮大唐经济的》,文中写道:杜甫上任伊始,宣誓一年之内实现居者有其屋,面向无房家庭低收入者实行无偿分配住房。

        这个愿望非常好,但是如何界定“无房”“低收入”,实际操作过程千难万难,现行的官僚集团根本不能胜任这个重大举措;结果发生百姓毁房、降薪、作弊、请愿等层出不穷的群体性事件。

        最终,因无法承担免费造房的巨额费用,在大面积加税导致失业大面积破产,引发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导致唐王朝垮台。此文虽说内容纯属虚构,但是“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罔顾经济规律,以一颗赤子之心,行祸害社会之事”,这个理倒是引人深思。

          高考前夕,我走过黑板报前,看到一版激励高三学子奋发努力的宣传: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的心中忽然一动,《诗经·无衣》是《诗经》中的精品,《秦风》是秦地的民歌,也是一封言辞慷慨、情绪激昂的请战书。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

        但是,这是一首出征的战歌。充满了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在重沓复唱中表达出秦人不畏强敌的大无畏的精神。而今天我们考生要和谁去作战呢?如果这种精神用于抗击一切外来强敌,它是有积极意义?而现在,对面的那一个模糊的族群,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和我们一样的青少年。

        可是学生也许会疑惑,我不努力,难道自我放弃?难道让我来承受这一切?我想,我们不强调干掉谁,我们只强调自己要努力,竭尽全力攀登知识的高山,我们只是让学习和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两者有区别吗?

       大有区别:一是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二是化解了我们的凶杀戾气,不至于杀得糊里糊涂,死得不明不白,以致于永远在生活底层的和认知的烂泥里打滚。

       学生需要获取良好的精神滋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这,需要老师引领下的深入和系统的阅读。

         高考作文实际上不是考查考生议论文写作专业的精深程度,而是健康的心态、理性的思维、正确的认知、良好的表达。文字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眼界胸怀情感心灵。全面阅读资料,多维阅读思考,深入阅读研究,才能拥有视野的高度和广度,才能建立起真正独立的、理性的、深刻的、富有悲悯情怀的思想。

         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思想水平,首先必须得益于教师带领学生长久广泛地阅读,认真深入地思考,以及在日常教学中春风化雨般的教诲。

作者系衢州二中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