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74 打破常规,优化教学

 新用户0055Uznz 2020-08-12

书名:教学需要打破常规
作者: 戴夫·博格斯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打破常规,优化教学

假期是给自己休息充电的最佳时机,看上几本书,做上几套题是假期的必备功课。这个假期选择了美国著名的成长讲师戴夫·伯格斯的《教学需要打破常规》。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学如何打破常规;第二部分:精心打造迷人课堂;第三部分: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

教学常规能很好地规范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尤其能让我们年轻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但是,有些时候常规教学也存在着许多弊端:

一、重“教”不重“学”。常规教学在形式上表现为主观僵化的“八股格调”,着眼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是一种被动行为,首先观念上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从教师的主观意愿,主观要求出发;我永远这样“教”,你永远这样“学”。学生适应养成“定式效应”。 

二、重“知”不重“思”。常规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把要考的知识点死记硬背,但学生在思维方面锻炼不够,“高分低能”是其具体表现。 

三、重“灌”不重“趣”。常规教学把学生当“容器”,靠“外力”把教学内容“压”给学生,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一种错觉:上课好无聊,反正老师都这样教。

虽然我一直都想要尝试不一样的教学,可是一直都未能突破自我。在《教学需要打破常规》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启发。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便是作者在提问与分析环节上的见解。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重要手段之一,问合适的提问就像“将收音机调到正确的频道”。但是,大多数人都没能将自己的思想调到正确的位置,问出的问题缺乏创造力,具体表现为:一问到底,缺少教学方法变化的教学流程;“提问群”接连出现,让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实践;随口而问,没有丝毫美感与激发力。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平淡无力,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提问设计的创新,需要有创新的提问手法改变教师的提问习惯,提升设问的质量,形成学生的训练活动。

我认为,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应具备以下特点:在课文理解方面能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品读;在过程方面支撑一个持续较长时间的教学板块;在课堂活动方面能让师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在教学节奏方面能让学生安静下来思考问题、形成动静有致课堂的教学氛围。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过,“这种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就是‘主问题’。”“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能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者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过程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如何设计“主问题”,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挑战。主问题的创新设计研究,需要教师厚实的技能基础。除了科学求实的教学理念之外,就是深入扎实的教材研读。

课堂教学要突出“学”“思”“乐”三个字突出“学”字,一切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出发,让学生从“学会”转为“会,这样学生学的东西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突出“思”字,学生能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寻求,“思”能使学生思维更加灵活,突出“乐”字,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无限渴望。

教师是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如果学习方法过于老套,就将适得其反。如今的教学已不是当年那个传统的模样,教学陷入僵局的时候不要责怪自己的学生,看看是不是自己的教学出了问题。要想教出优秀的学生,首先自己要足够优秀。教师应该敢于突破既有的教学常规,扬长补短,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式,激活课堂、激活学生,追求“一枝红杏出墙来”,成就“满园春色关不住”。

文:浦江县白马镇中心小学  张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